长津湖观感,轻微吐槽一下
这个电影,咋说呢,说人家是烂片肯定不合适,毕竟票房在那里,自己看的时候,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但是,真不能说是个好片。因为,它既没能反映志愿军为什么而战斗,也没能反映志愿军是如何战斗的。
演员都是好演员,努力也是真努力,但是演员本身的努力,真的没法突破编剧和导演的安排,结果还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长津湖的战士们和美帝在搏斗,同时和老天斗,拍长津湖的演员们就在和三大导演斗。
这一开始,咱就知道是陈凯歌大导演的风格了,我老说,陈凯歌和张艺谋总是用拍话剧的方式在拍电影,你看一开始,伍千里就抱着他哥的骨灰坛子,唯恐观众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结果要见到爹娘了,还安排吴京抱着坛子,身上背着书包,就不能放进去?这是要一见面就给爹娘个惊喜吗?陈导是真担心我们观众的智商和理解力不够。
然后,吴京的爹娘,老两口安排的跟俩哑巴差不多,蹑呆呆发愣,整个画面也是黯淡而阴沉,解放区的天是阴沉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心烦,我看到这里,不由得想吟诗一首: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再然后,就是伍千里偷偷跟着哥哥参军了,真是跟唱的一样,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咱也不知道这么长的路,他是怎么能保证跟着吴京跑到军队的。
这个倒是小问题,紧接着,大问题来了,易烊千玺一参军,所有人都在折腾他,咱人民军队是这样对待新同志的?还是大家不知道这是连长的弟弟?我知道导演的意思是要显示一点英雄气,可这英雄气有点匪气,又有点流气。还有吴京和炮兵营长互损的台词,一个说炮都是我给你们弄的,是我养你们,一个说你们死了那么多人,兄弟我佩服。这么过分的话,尤其是涉及到对死去的战士的评价,放在这里,可真有点不合适。
然后就是一拉开车门,眼前的万里长城,兄弟我不禁又想赋诗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陈凯歌不会是打开唐诗三百首找灵感的吧?而且这长城太新了,太完整了,太标志化了,当时看着很亮眼,过后就会觉得太“跳”,太脸谱化——陈导老毛病了。
然后就到了打仗的场景了,老实说一看战斗场面,我就暗暗祈祷这武器装备最好比较讲究,能入得将军施佬等军V的法眼。整个狭路相逢的战斗场景的风格安排,很红海行动,枪林弹雨就是干,两边刺刀见红,仿佛拳台上的格斗,没有正义非正义,就是杀红了眼。导演估计是想打仗场面我擅长啊,打得越high观众就越开心,那就怎么劲爆怎么来吧,于是七连各个搞得特种部队似的,还给易烊千玺开发了空爆buff。那么问题来了,这事儿和长津湖的联系在哪里?是不是有点跑题?
长津湖长津湖,终于到了长津湖了,飞机扔下了标识蛋,我本来以为雷公要拿棉袄盖用土来埋,没想到他竟然抱起来就跑,我一开就知道,导演给他安排盒饭了。整个战斗场景就是打退一波敌人又来一波敌人,跟香港武侠片似的,感觉大侠已经赤手空拳杀了几百人,可对面还有几百人乌央乌央冲上来等着他宰,我心里很担心是不是导演已经给吴京安排盒饭了,幸好没有,可能想要留着拍续集。
忽然杨根思冒出来了,忽然冰雕连冒出来了,这么牛逼的人物和事迹,怎么就成了陪衬背景?
整个电影看完,嗯,战斗场面很激动人心,该点题的也都刻意的点了,感觉就像是高中生的作文,中心思想占住位,好词好句往上整,开头结尾相呼应,老师们是不是该给个高分?
可看完了,长津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是很模糊,整体感觉就是,冰天雪地里冲上去大家打了个天昏地暗,咚锵咚锵咙咚锵,令台令台令丁台,哎嗨呀咿儿呀嗨嗨咿儿呀,刚斗了几个妖,又杀了几个魔……
直到我看了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才一拍大腿,对嘛,抗美援朝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嘛,什么样子的?应该是有组织有策略地去拼命,打篮球还要讲个战术阵型呢。
这感觉,就仿佛前一阵子,在一堆也能凑合看的电视剧里面看到了山海情,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真心感觉这帮大导演别端着架子在那里构思了,战史需要补一补,一些优秀的影片,也需要好好看一看,别拿着拍大片的心态玩革命题材了。当然现在票房这么好,估计我这话说了屁用没有,他们在安排庆功宴了,几大导抽着雪茄喷云吐雾:嗯,很好,以后就这么拍!
当然,陈凯歌没有把他“每拍片必安排同性恋”的老传统发扬进去,我还是很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