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的报刊,我觉得学习要多于吐槽

【本文由“灵瑾”推荐,来自《《经济学人》又给观察者网扣帽子,要不要理睬他们?》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白之子
  • 马克思曾一语道破:“伦敦的《经济学人》,是金融贵族的宣传工具”——中国的媒体和中国的学者们在讲好“中国故事”前是否该学学怎么扣帽子,比如:《经济学人》是老殖民国邪恶的传声筒

《经济学鬼》周刊,既然是周刊,都带有极强的政治性。报纸侧重突发新闻和事件,属于快餐政治,月刊与现实的咬合度还是差一些的,多论述较为稳定的观点,与时事切合没那么紧密,属于长期保鲜型政治。周刊就非常厉害了,紧扣时政的政治分析,政治杀伤力是最大的,属于宴会大餐型政治,煎炒炖蒸老火靓汤都有。国内的周刊我们也接触过,就是《南方周末》。

对于外国的报刊,我觉得学习要多于吐槽。一学人家的政治挂帅,二学人家的业务素质。目前这两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人家的政治挂帅,能把日常小事都与政治挂钩,我们还只会就政治谈政治,人家善于把青椒炒肉死,西红柿炒鸡蛋,分析出各种政治话题,我们还只会干巴巴谈政治事件。

日常政治方面,观察者网做得比其他媒体要好一些。朋友圈,风闻的非典型的日常政治小故事,特别容易触动西方媒体的神经。也是被惦记的一个方面。专业素质方面,观察网和人家差了几条街,估计是经费有限,小编普遍工资不高,也可能是喜欢用马马虎虎没什么思想的大路人,比较安全。

总之,新闻媒体宣传这一块,我们还没有与人家PK的实力,我们的高手在民间,比如我这样的人,西方的高手是那些职业写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