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条新闻第四期——小户型学区房维权,也是争特权

12月9日下午演讲底稿

大家好,感谢持续关注末条消息。

500

这几年,最热的话题首先是房子,其次是教育,如果两个问题碰到一起,肯定是舆论焦点。上周,深圳有个公立小学的网站贴出了一张通知:

500

通知宣布,最近几年在这个学区买50平米以下小户型的家庭,都没资格入学。所以家长迅速找到媒体抗议,制造了全国性的媒体事件。不到48小时,压力就通过教育局传回学校,学校撤掉了通知。

为什么家长激烈抗议呢,因为买了小户型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凭什么买大户型就能进好学校,我们不行?这不是按钱分配么?这不是违反就近入学的法律吗?

当然,这些家庭也可以到别的地方读小学,但我们国家的公立学校没有平等可言。好的小学可以到国家体育场去开运动会,差的小学可能连土操场都没有。

500

北京史家小学运动会,背景里可以看到鸟巢就在不远处

500

国家级解说

所以大家都希望买一套学区房,利用就近入学原则,让孩子接受比别人更好的教育,在不平等的社会中起点高一点。

那么,为什么公立教育会不平等呢?

世界上绝大多数不平等,都是钱的问题。中国义务教育法恰恰没有规定经费要平均分配,只是规定了一个底线。达不到底线,中央可能出钱补贴一下。但到底能办多好,就看地方政府有多少钱。

下为义务教育法:

第四十三条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四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地方政府有穷有富,比如说北京有很多企业总部,西城区120万人口,年财政收入400亿。肯定比河北山区的教育局更有钱。原来的西城区居民,就能因此享受超国民待遇。但是,更多的中国人是最近一代人,甚至是最近10年进入城市的,他们的孩子是城市教育体系的增量,城市也必须拿出一笔财政增量来应付。

这笔财政增量,大家都知道,就是常说的土地财政。一平米房子,无论你卖五万还是十万,用来盖房子的钱也就是几千块,剩下的大头是土地价格,主要被政府拿走了。政府拿了这笔钱,也必须保证卖地是个可持续的过程,要维持房价,所以要修基础设施。

中小学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反过来可以刺激周边房价。所以,我们国家形成了房子和教育挂钩的制度。你在这个城区买了房,意味着你为附近建学校花了钱,为老师发过工资,你的孩子才有权来上学。这就是为什么有学区房。

500

那深圳为什么玩不下去呢?因为一开始的规划是按照每套房一个家庭,每个家庭二三十年产生一两个孩子算的。这样最初卖地的钱差不多可以维持学校。现在大家发现了学区房制度的漏洞,都到好学区买一套小户型,送自己的孩子入学,等于每套房子隔五六年就要产生一个入学需求,当然学校就挤不下了。而且因为新来的人都买二手小户型,不再给政府提供新的财政收入,政府也没有钱扩建学校,所以只能限制名额。大家看那个最初的告示,也不是禁止小户型的孩子入学,只是拉长入学间隔。这就是政府财政钱不够了。

其他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放到美国,是两个方案。首先是收房产税,用各个社区的房产税来养学校。居民不是买房时一次性给政府提供财政收入,而是年年都要按照房子的价值交钱。富人区交的钱多,学校就好。穷人要是想混进富人区学校,因为交不起房产税,自然会被赶出去。

另一种方案,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向下看齐,提供最底线的义务教育。你要想要更好的教育,直接花钱上优质的私立学校。

美国实际上处于两种方案并存的状态,但不管哪一种方案,都是公开承认教育不平等,公开承认教育是一种商品,允许有钱人多占有优质商品。就连哈佛大学,校友也能用捐款把孩子送进去。如果这套制度照搬到中国,恐怕是大多数人反对。

但是,我们现有的制度并没有更好啊?用学区房来落实法律规定的就近入学原则,除了大城市一些老城区居民受益之外,对其他中国人也是赤裸裸的教育商品化,也是掏钱才能上好学校。前面说那些深圳的家长抗议不平等,但他们要争取的权利,恰恰不是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而是高人一等的权利。他们抱怨小户型和大户型不平等,但绝不会让外面租房的,打工的,也把子女送到这所学校,和他们一起竞争名额。

结果,我们既没有得到教育平等,也没有给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两方面都没做好,还不如美国赤裸裸的搞不平等呢。起码人家的不平等是公开的,而且说清楚了谁给教育出钱。

当然,如果美国的两条路都不能走,还有最后一条路,就是中央财政出钱,把所有中小学的经费拉平,提升到北京上海的重点学校水平(当然在国家体育场开运动会就算了)。说实话,我是支持这个方案的,因为现在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太严重了。上千万的留守儿童既缺乏道德教育,也缺乏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也不行。眼下我们把经济增长率压低一半,要是能普遍提升教育水平,几十年后也可以少建很多监狱,少建很多医院和精神病院,多出几千万合格的劳动力,这是值得的。

但即便是这样,大家不用抢学区房了,也不要觉得生活会轻松。因为教育总要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做特殊培养,将来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如果不是通过学区房来筛选,就必须通过更严格的考试来筛选。上周马前卒工作室的公众号有一篇写新加坡教育的文章,里面就提到,新加坡公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选拔学生,中学之前基本就确定一个人将来的前途。如果家长想让孩子爬到更高的阶层,往往要把四分之一的家庭收入花在培训班上。

总之,无论教育怎么改,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把教育的原则摆到明处,用法律确定下来。无论是要公平,要明码标价拍卖,还是中央政府加税把教育包下来,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比眼下这种不清不楚的半市场化要合理。随着第一代学区房逐渐变成二手房,我估计咱们的国家很快就要被逼着在教育问题上率先谈法制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经济。上周有这样几则新闻。

500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687673.html

三一重工的市值是600亿,眼下要拿100亿去做理财。

后面还有一个数字:

截至2018年10月,全国3560家上市公司中,认购理财产品的企业数量达1204家,占比全部上市公司的34%;共计认购17956支产品,规模高达13371亿元。

即上市公司一共花了1.3万亿买理财产品。

再看下一个新闻:

50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155735918730002&wfr=spider&for=pc

A股一半的企业在投资房子,一共花了1.1万亿。

理财产品1.3万亿,加上房子1.1万亿,一共是2.4万亿。现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手里的资金是25万亿左右,十分之一用来投资房产和理财了。

作为企业是要赚钱的,拿钱炒房和理财当然不是问题,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大楼不会自己生出一个小房子;100块钱放在那里,也不会凭空变成101块钱。换句话说,房子和钱都不驱动经济增长,真正增长的是工厂,实验室和学校。工厂制造更多的工厂,实验室发展成更多的实验室,工程师培养了更多的工程师,我们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些新增的产品和央行新发行的货币搭配到一起,才是经济增长。

我们之所以买股票,把钱交给上市公司,就是希望他们去造工厂,开实验室,培养工程师,把经济发展起来,我们也通过红利分享一些回报。现在上市企业希望别人去做这些事,自己拿钱去买房子,买理财产品,坐地分红,那这个国家到底谁去搞实业呢?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些上市公司呢?拿钱互相买理财炒房子,不就富裕起来了吗?

当然,A股总市值是40多万亿,拿出两三万亿资金去空转好像不是大事,但是我再说个数字。A股所谓的国家队,用来稳住所有市值的国有基金,比如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他们的资产总量是1.5万亿到2万亿之间。换句话说,上市公司拿出去买理财,炒房子的钱,已经比A股的信心还大了。

500

两年前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的钱还是七八千亿,去年超过1万亿,眼下超过1.3万亿,而A股总的市值并没有涨。这就是经济脱实向虚。如果上市公司继续这样炒房和买理财,除非全国房价再像过去十年那样疯涨,否则A股的效益肯定好不了。

最后我们关注一下美国的石油产量。

从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来看,世界性大国要么是石油大国,要么就得自己控制中东,美国和苏联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最近几年,美国在页岩油上下了很大功夫,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产量提升都很惊人。9月的时候美国变成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国,到上周,美国已经是石油净出口国了。所以其他石油生产国很不爽,价格联盟也快崩了,卡塔尔刚刚退出欧佩克。

500

500

现在中国每年消耗6亿吨石油,其中4亿吨要靠进口。美国每年消耗9亿吨,还能出口。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对比。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很高兴看到美国的石油产量把油价压下来了,但是,中国起码要通过美国控制的海域进口2-3亿吨石油。而美国基本在本土就解决了大部分资源和能源问题,眼下还可能通过生产就主导世界油价。如果贸易战进一步激化,这是中国的致命短处。去年中国北方拼命的搞取暖煤改气,今年虽然空气污染也很严重,但改造的力度逐渐放缓了。同时中国还在大力发展电动车,实际上都是在担心石油和天然气的缺口。

500

天津的供暖要靠海外来的天然气船

好,今天的热场节目就到这里,下面请真正的主讲人上场,我这里还是例行请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作者:马前卒)

谢谢各位阅读本文,马前卒工作室将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原创文章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