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末世悲歌——解读《红楼梦》 其二 贾宝玉的秘密

500

         通过上篇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林黛玉是影射崇祯皇帝,这里我想做一个说明:影射并不代表林黛玉就是崇祯皇帝,只是用林黛玉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比喻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既然如此,那大家可能要问了,贾宝玉又影射谁呢?让我们继续分析。
        书中说贾宝玉是赤瑕宫神瑛侍者下凡,明确点出“红色”和“玉”字这两个及有代表性的意象,这也是贾宝玉这个人物的象征。更奇特的是贾宝玉出生的时候是“含玉而诞”。口中含玉,寓一“国”字,有人说这个“国”字是新中国推行简化汉字才有的,其实这个“国”字的写法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宋代米芾的字帖。所以贾宝玉实际上是指玉玺,这里代指皇权或国家政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接着分析。
        贾宝玉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爱红”。他住的地方一开始叫“绛芸轩”,绛即大红色。后来住进大观园,他住的地方叫“怡红院”,建诗社的时候又号“怡红公子”,反正就是跟红色杠上了。他还爱吃红色的胭脂膏子,而且,每次吃“必定带出幌子来”,这些很明显是写玉玺盖章后的特征。还有,警幻仙姑对贾宝玉有一个评价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大家知道《红楼梦》的作者很擅长用谐音,也经常使用,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霍启=祸起,娇杏=侥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这“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实际是天下古今第一印也。天下古今第一印当然就是皇帝的玉玺了。此外,在《红楼梦》中,贾家的男人都是有大名的,像贾敬、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蓉、贾蔷等。唯独贾宝玉只有小名宝玉,书中没提他的大名叫什么,因为,他的大名就是“宝玉”。书中还有个南京甄家的甄宝玉,这是因为明朝是两都制,当时南京还保有六部等中央机构。所以,甄宝玉是影射南京保留的政权机构。
        在《终身误》中,作者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大家注意:“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两句是从明代诗人高启的《咏梅九首》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化来。作者拐弯抹角的把薛与满、明与林联系起来,就是要告诉我们小说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对现实是存在影射的。所以《终身误》这支曲子就是在告诉我们:虽然最后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作者以此来比喻东北满族势力得到了皇权,但是作者的态度则是“到底意难平”,显然对满清的统治并不满意。作者所谓的“怀金悼玉”实际上是说虽然自己已经归附了后金(即满清),但还是要悼念大明王朝的“玉”。这才就是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的应有之义。
        明白了以上这些,我们再来读《红楼梦》中的一些句子,就会豁然开朗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是骂尽天下追名逐利之辈,只知道为自己谋取荣华富贵,孰不知国家将亡。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节谁能躲?”华通花,作者反其意而用之,用以表现华夏民族遭受的摧残和折磨。这段话和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对看会更深刻: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白茫茫大地”比喻中华大地已为满清所有,因为,雪后的大地正是白茫茫一片。
        所以说《红楼梦》表面描写的是贾家的没落,实际上是在描写国家的衰亡,更确切地说是描写了封建王朝的必然灭亡,因为它太腐朽没落了,充满了不平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