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伊朗来了

——当理想的狂热与现实的残酷交织,会是怎样一副灰色的画卷?

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中东大国之一。根据外交部的数据,目前人口大约为8165万,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中东的反美先锋与重要地区中等强国,同时在中国的对外战略布局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此文将对伊朗概况进行简单的梳理。

500

一、历史概况:伊朗为什么反美?

伊朗古称波斯,民族主体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但同样信奉伊斯兰教。同时还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等民族作为重要的“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存在。

伊朗作为重要的产油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得到了世界大国的高度关注。据统计,波斯湾的石油生产能力大约占据世界的32%,同时地处霍尔木兹海峡的咽喉处,2003年从其运出的石油占据世界的五分之二。

伊朗虽然是伊斯兰教传统国家,但其绝大多数教民都属于什叶派,而非占据穆斯林主体的逊尼派。二者在伊斯兰教的观点上有着许多出入,导致双方相互敌视。《伊斯兰教》一书指出,1501年伊斯玛仪占领大不里士并声称自己是沙(国王 )后建立了今天的伊朗,切断了奥斯曼与伊朗伊斯兰文化的联系,加剧了伊朗与中亚日渐增长的文化分化,逐渐将中东分割为奥斯曼、伊朗和中亚穆斯林文化。

1942年,美国派遣5000名士兵登陆波斯湾,开始在伊朗驻军,从此开始逐步对伊朗进行控制,确保伊朗不损害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顺便对抗苏联。1951年4月29日,民族主义者摩萨台上台,要求将垄断伊朗石油开采的英伊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此举引发了英美两国的担忧,因此两国情报部门于1953年推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政府,建立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同时将美国的石油公司引入伊朗。此举在后来被认为是对伊朗的极大侮辱与损害,成为伊朗人民敌视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巴列维国王统治期间,实施政治上的高压政策和宗教方面的世俗化政策。巴列维国王利用秘密警察逮捕反对派、大肆敛财,并且无条件支持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诉求。由于其与当时被苏联控制的阿富汗接壤,因此被视作与苏联对抗的最前沿之一。美国对巴列维政权予以了高度重视,包括基辛格在内的多位美国政要都频繁的访问伊朗,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给予伊朗高度支持。那个时候的伊朗与以色列同样也保持了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

巴列维王朝的腐朽统治导致了伊朗政权的逐步崩溃。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所谓伊斯兰革命,即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鼓舞草根民众推翻了腐朽的巴列维政权,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其突出特征就是对美国的极度仇视。美国一度准备武力干涉,但是同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得事态复杂化,美国并不敢轻举妄动。

从1979年2月开始,美国人在伊朗的存在遭到了大批袭击,包括使馆。伊斯兰政权驱逐了大批美国记者。美国人对此极度震惊,但仍然不希望失去重要的战略盟友,试图挽回关系。早在1978年,时任美国驻伊朗大使就发回了一封名为《想人所不敢想》的电报,主张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不反对甚至是支持伊斯兰革命。美国政府采纳了这一意见并主动促成了巴列维国王的流亡。但是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不友好言论后,伊朗政权改变了它原来的看法,拒绝了美国新派驻的大使。1979年11月4日,得到宗教领袖霍梅尼支持的激进伊斯兰学生攻破了美国大使馆,扣押了六十多名使馆工作人员长达444天。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伊朗人质危机。

危机初期,美国政府内部也呈现一片混论,主张谈判解决与武力解决的观点层出不穷。最终,在谈判艰难的情况下,里根总统于1980年4月24日授权采取“鹰之爪”的军事行动,动用8架直升机与6架运输机,总计九十余人长途奔袭伊朗,企图救出人质。然而,营救小组一降落在伊朗塔巴斯沙漠就遭遇机械故障,不得不放弃计划。随后在撤离过程中,一架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8人死亡。美国军队不得不丢下直升机与遇难成员的尸体,仓皇离去。

1981年1月19日,伊朗与美国签署解决人质危机的《阿尔及尔协议》,规定美国冻结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财产,但不阻挠伊朗政府从法律上寻求其所有权;美国解冻伊朗总额120亿美元的财产,但是只归还其中的一般,剩余抵扣伊朗欠款,美国承诺不干涉伊朗内政。总的来说,这份协议就是美国人丧权辱国的最好体现。

有文献指出,1980年爆发的伊朗-伊拉克战争中里根总统表面中立,实则偏袒伊朗,暗中违反国会制裁案向伊朗提供武器也是伊朗人质危机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事件后来败露,导致里根总统遭到国会的严厉调查。

至此,伊朗人民对于美国的敌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伊朗从此成为中东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领头国家。甚至在德黑兰大学外语学院大楼入口处的地面上画着美国、以色列和英国的国旗,让人们进出都能踩上一脚。

美国也因此对伊朗实施了极力的制裁,但未能改变伊朗的重要产油国地位。

二、政治:政教合一的国家是怎么构建的?

伊朗实施的是政教合一的政体。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宗教领袖领导下的三权分立制”。设立最高领袖一人,是武装力量总司令,享有对政府、议会的一票否决权,在国家治理中占据绝对地位,由专家委员会推举产生。有权任命司法总监、宪法监护委员会成员。最高领袖有两个要求,一是担任过总统,以证明“享有民意基础”,二是必须是所谓的穆罕默德“圣裔”,血统纯正。伊朗的首任最高领袖是伊斯兰革命的领袖霍梅尼,而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是霍梅尼时期的总统,自从1989年霍梅尼逝世以来就一直担任伊朗宗教界的最高领袖。最高领袖在各级政府、驻外机构都有个人宗教代表,一般比同级的官员权力更大。

此外,伊朗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4年,最多任两届。虽然伊朗名义上是总统内阁制,但是总统仅仅掌握经济、文化方面的部分权力,需要无条件服从最高领袖的指示。同时,在总统选举产生之前,必须通过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认可。

500

宪法监护委员会由高级教士组成,是伊朗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机构,对总统和议会决议享有否决权(负责审查议会决议),目的是确保行政与立法符合伊斯兰教义与《古兰经》。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则是最高领袖的咨询机构。

议会同样由选举产生,与负责立法与通过部长任命,实际权力并不大。

伊朗的武装力量分为两块,一块是政府军,但是装备陈旧、实力低下;一块是伊斯兰革命卫队,法律上不属于正规军,但是无条件忠于最高领袖,装备精良、作战能力强,在海外均有驻军。

长期以来,伊朗的国内政治主要分为两个派系,强硬派与温和派。强硬派主张与美国对抗到底、发展核武器、拒绝谈判、对外输出革命,温和派主张走外交谈判路线、通过对话解决制裁、发展伊朗与别国关系、实施战略收缩。两派在伊朗历史中均有占据上风时刻,主要取决于最高领袖的政策取向。刚刚卸任的、完成伊核协议谈判的鲁哈尼就是一位温和派人士,而目前上台的莱希则是不折不扣的强硬派。总体来说,受政策转变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疯狂打压,目前伊朗保守派与强硬派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来看,强硬派与温和派轮流执政是一个大趋势。

三、伊朗的对外关系与伊核协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