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谓“支教”,所谓“送爱心”,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还不如没有
【本文来自《美女支教老师龙晶睛,到底是去支教的,还是去添乱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到支教,几年前,一位在北京的朋友跟着十几个人一起去某山区慰问那里的小学。回来爱心暴棚,把拍的照片给我看。我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想,你们这些“城里人”真是“何不食肉糜”啊。那所小学的教室是漏风的,窗户上没有玻璃,教室里没有电灯,山区天黑得早亮得晚,孩子们早读点着煤油灯。
我说你们这一呼轰从北京穿过大半个中国跑那里去,每个人路费多少?花销多少?
如果你们给窗户装上玻璃,墙壁修缮一下,不要漏风。如果你们帮忙整平操场,让孩子们可以活动玩耍。甚至你们再多加一点钱,给孩子们建一个沼气发电或者光伏发电的小电站,让孩子有电灯用、都比你们跑去给他们修个校门来得实在——学校里四壁空空,校长办公室里只有一大堆各地捐来的书,需要什么校门?何况,没有围墙要那校门干啥?
而且,你们这些“大城市”里来的人,跑到人家学校里去,打断人家正常上课,对这些孩子来说好吗?如果你们要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还不如寒暑假一对一把他们接到北京玩几天。
所以,很多所谓“支教”所谓“送爱心”,不如无有。
教育是一项百年工程,树人工程,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更不是可以给人打卡当网红的。
不过当时那个朋友问我:那你又做过什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批评我?
我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