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的马上限价了,非学科类的还会远么?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马克思教导我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会相互转化的。

  二十八画生也教导我们,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当学科类的培训退出市场后,留出的空间自然就被非学科类的占领。而随着限价令的落地,非学科类培训的价格就像陈佩斯春晚亮相——涨声响起来。

  这些机构涨二三成的都是业界良心,直接翻倍的也不在少数,而且报名人数持续增加——学科培训的坑差不多都让非学科培训的填了。

  讲道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孩子学点啥真的挺好的。毕竟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开出那么多花样的兴趣班的。比如你说要学个马术、高尔夫、皮划艇、冰球等等,恐怕就不是一般学校能做到的。

500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孩子想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学什么。这两种状态下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何况有个一技之长总是好的。

  现在的非学科培训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升学用的上的,一类是升学用不上的。升学用的上的就是那些可以走体育或者艺术特长生路线的项目,或者是爬藤时需要加分的项目——两者的区别就是后者更贵。

  比如你游泳、围棋这些可以走高水平运动员降分或者保送或者体育学院路线;小提琴钢琴可以考音乐学院或者降分保送路线。这钱可不是一把一利索的,那真是经年累月地烧。

  我记得数学一对一家教收20块一个小时的时候,你要找个乐器一对一辅导的普通老师那都是一两百一个小时,如果要跑到音乐学院附中找教授指导,那就是八百一千一个小时。学科辅导和这个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果是想出国留学,特别是进入常青藤高校,那么孩子所学的项目更加花钱。比如马术、高尔夫,这些项目你听着就和老百姓没什么太大关系——人家不光要学,还要比赛拿名次。

  之前很火爆的一篇讲顺义妈妈的文章,人家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在北京学马术,天冷的时候去海南打高尔夫。。。是不是听到了印钞机开足马力的声音?

500

  还有一些升学用不上的培训班照样很火爆,这个实在有点看不懂了。你说大家伙功利吧,可是功利的话为什么这些升学无关的培训班依然有那么多人报?还是单纯地因为到了周六日觉得总要让孩子干点啥?

  当韭菜被ga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时,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讲真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

  既然那么多家长根本搞不清楚孩子要不要上培训班,那么能不能给这些非学科类的培训班也设个收费标准呢?毕竟老百姓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既然学科类的培训收费出了标准,而且非学科类不少项目其实也和升学有关,干脆就惠民到底不好么?

  顺便对广大非学科类的说一声,千万别忘了音体美也是要进中考的,现在不算学科类不代表以后一直不算学科类。像现在这种涨价行为简直就是饮鸩止渴,出个政策的补丁真不是什么难事,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前车之鉴可谓比比皆是,有空的话去读读历史。

  挣钱这事,不要看一时能挣多少,而要看能不能一直挣下去。我一直认为教培机构有其正面意义,一棒子打死肯定是不对的,所以要限制,要有序发展。希望这逆耳的忠言能够让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清醒一点,可别把自己玩坏了。

  不过讲真,应该没多少机构能听的进我这番话,我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未来表示悲观——因为掘墓人是行业自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