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艺术,电力的灵魂——冷轧取向硅钢

       由于我国西北的煤电、风电、光电基地和西南的水电基地与东部沿海的用电中心距离遥远,输电需求巨大,我国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500

(图为四川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盐源换流站,负责提升交流电压和实现交流到直流的变换。今年6月21日,雅中项目建成投运,为四川丰沛的水电提供了新的外送通道,助力东部地区节能减排)

 500

        变压器是特高压输电所依赖的核心设备之一,而变压器的心脏是铁芯。这台雅中项目换流变压器的铁芯由5000层厚度仅0.27毫米的硅钢片堆叠而成,宛如一座巨大而精细的雕塑。构成这件超级雕塑的硅钢片本身,也称得上是钢铁工业中的艺术品。

500

  

500

        硅钢是含硅为1.0~4.5%、含碳量很低的硅合金钢,具有磁导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率大等特性,被用于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中。其中,变压器铁芯要求定向导磁,使用的是硅含量约3%的取向硅钢;磁性能各向同性的无取向硅钢(硅含量较低)则被用于作旋转运动的电动机、发电机中。

 500

        无论是取向硅钢还是无取向硅钢,高性能的硅钢片都要求厚度要薄。这是因为线圈中的电流会在硅钢片中感应出涡流,造成电能损耗。降低涡流损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减小硅钢片的厚度,从而限制涡流的发生。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取向硅钢厚度仅0.18毫米,由我国钢铁龙头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创造。如此薄的钢板,只能依靠冷轧来生产。


 500

        冷轧的原料是热轧得到的厚度数毫米的热轧钢卷。普通钢材热轧前的加热温度约1200℃,终轧温度(离开最后一道轧机时的温度)为800-850℃;但取向硅钢的热轧前加热温度要提高到1400℃左右,进轧机的温度要约1200℃,终轧温度控制在950℃以上,随后快速喷水冷却到550℃以下(下图为热轧后的喷水冷却过程)卷取为钢卷。高温加热是为了使钢坯中的MnS和AlN第二相颗粒完全固溶,在热轧过程中析出均匀细小的MnS质点,随后快速冷却抑制AlN的析出。取向硅钢与一般钢材生产工艺的差异和主要的难点,就围绕MnS和AlN的控制。

500

    (后面的重要环节,都围绕“化腐朽为神奇”的MnS和AlN展开,其中S为钢铁中原有的杂质元素,Mn为原有的元素或炼钢中额外加入的元素,Al和N为炼钢中额外加入的元素,另有工艺是在连续退火过程中渗氮来增加N含量)

500

        作为半成品的热轧硅钢卷被送到硅钢厂后,重新展开并焊接成连续的钢带,第一步是常化处理,即加热到约1100~900℃,使热轧后卷取过程中析出的AlN完全固溶;随后在几秒内冷却到550℃(上图为中冶南方热工公司研发的气雾冷却技术的试验,依靠压缩空气把冷却水雾化为微小的液滴,实现硅钢的高速、均匀冷却),重新析出细小、均匀而稳定的AlN质点。

 

500

        常化处理后的钢带经酸洗,去除表面的氧化膜,冷轧到规定的厚度(上图为武钢一米七冷连轧机组)。

 

500

        之前在介绍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的时候,提到过高端的冷轧钢板都要经过再结晶退火处理,提高冷轧板的塑性,从而利于后续的加工使用,这个过程主要是在连续退火炉中进行的。冷轧取向硅钢也要在几百米长的退火炉内进行连续退火,但目的不同。

 

500

        硅钢的轧制过程要求含有一定量的碳,但碳对硅钢的磁性能不利。在连续退火过程中,于850℃左右、无氧气的条件下对硅钢进行脱碳处理,所用的脱碳剂是——水(上图为向连续退火炉中加水)。在这个温度下,钢中的渗碳体(Fe3C)分解,固溶的碳原子扩散到钢带表面,与水蒸气发生反应(C + H2O → CO + H2),把硅钢的碳含量降低到30ppm以下。

        (在热轧时,碳元素能够促进奥氏体的形成,而硅元素能够稳定铁素体。例如0.07%的碳含量使硅钢在热轧温度下出现10%~25%的奥氏体,阻止铁素体晶粒的长大,因而使热轧得到的晶粒更加均匀细小。但是,碳的引入会降低硅钢的磁导率、增大磁滞损耗,还会在再结晶退火过程中形成奥氏体、阻碍铁素体的再结晶过程,故而要在轧制后充分脱碳。)

  

500

        冷轧硅钢中的变形晶粒在退火过程中也发生再结晶,但由于MnS和AlN分布在晶界处,强烈地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因而连续退火得到的是大量几十微米尺寸的小晶粒。

 

500

        连绵不断的硅钢带穿过300米长的连续退火炉,经历退火和冷却过程,表面涂上氧化镁涂层(在硅钢表面形成硅酸镁玻璃制涂层,防止硅钢在高温退火时粘连,提高硅钢表面电阻),重新裁断,卷取为钢卷。

500


500

        这些钢卷被放在环形退火炉上,盖上内罩(里面充入氮气、氢气等保护气体,防止钢材被氧化),等待最后的蜕变。

 

500

        台车载着内罩和钢卷进入环形退火炉,依次经过炉内的不同温区,缓缓旋转一周完成高温退火。

 

500

        在1250℃的高温退火温度下,硅钢发生二次再结晶。

  

500

        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分布在{110}<001>取向({110}面平行于钢带表面,<100>方向沿轧制方向)晶粒的晶界处的MnS和AlN析出物容易发生颗粒长大或固溶,丧失了抑制晶粒长大的作用,而在其他取向晶粒的晶界上仍然维持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110}<001>取向晶粒“吞吃”掉周围取向不同的晶粒而异常长大。{110}<001>取向恰恰是硅钢磁性能最高的取向,由美国人高斯(Goss)率先研制,故称高斯取向。

500

        经过持续数天的高温退火,高斯取向晶粒在硅钢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尺寸从最初的几十微米长大到30-50毫米。从去除涂层的硅钢片表面,可以看到斑驳的纹路,其中每一块图案都是一个巨大的晶粒,几乎具有相同的取向。高斯取向度大于95%的硅钢拥有最好的性能,被称为高磁感取向硅钢,是取向硅钢中的高端产品。

  

500

        最后,经过热拉伸退火(消除高温退火导致的变形)、涂绝缘涂层等工序,冷轧取向硅钢钢卷产品被严密包装起来,发往下游厂家。

 

500

        高磁感冷轧取向硅钢的生产流程环环相扣,难度很高,是钢铁行业的高端象征,难怪被称为钢铁工业中的“艺术品”。


        硅钢是电力和机械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作为“世界工厂”,也作为“基建狂魔”,我国是硅钢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年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高磁感取向硅钢和高端无取向硅钢的消费量约300万吨。

500

        由于早年间我国没有掌握冷轧技术,冷轧硅钢长期依赖进口。一直到1974年武钢花费巨额外汇从国外引进一米七轧机工程(连铸-热轧-冷轧-硅钢的完整生产线,上图),才具备冷轧硅钢的生产能力,但产量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仅仅在二十年前,我国还不能生产高端取向硅钢,完全依赖进口,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500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硅钢产业走出了引进、吸收、自主创新的逆袭之路。如今,我国的取向硅钢技术已达到全球第一,覆盖研发、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取向硅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年产量(95.2万吨)占比更是超过60%。

        目前我国电网中运行的变压器共约1700万台。如果这些变压器都使用提高一个性能等级的取向硅钢,每年可节电870亿千瓦时,作为对比,三峡电站去年的发电量是1118亿千瓦时,可见高性能取向硅钢对降低电力传输损耗的贡献有多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下,提供更高性能的硅钢产品,将是我国钢铁工业所做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相关阅读:

冷连轧起点——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

面朝大海,百炼成钢——走进首钢京唐(上)

面朝大海,金石为开——走进首钢京唐(下)

未施粉黛的百年首钢老厂区,原汁原味的重工业遗迹

好钢用在航母上——鞍钢鲅鱼圈5.5米轧机

贴地飞行,始于足下——攀钢百米高速轨生产线

工业之肺里的生命气息——粗略分析疫情中的液氧供应 

500

虽无球差校正眼,但怀扫描透射心

从一闪而过的荧屏画面中解析工业生产流程

破解材料密码,见证中国科技进步

做一个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工业党

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材闻窗外事

参考资料:

中央电视台.《大国重器(第三季)动力澎湃》第四集《聚力天地间》.(硅钢和变压器铁芯的生产过程,13:36开始)

https://tv.cctv.com/2021/05/21/VIDECdvgYERmul9xYrmigKnZ210521.shtml?spm=C55953877151.PHXsiQANZko2.0.0

中央电视台. 《绿色答卷》 20210610 低碳中国 赢在未来.(宝钢硅钢智慧工厂,9:06开始)

https://tv.cctv.com/2021/05/21/VIDECdvgYERmul9xYrmigKnZ210521.shtml?spm=C55953877151.PHXsiQANZko2.0.0

《走遍中国》 20190724 4集系列片《熔铸九州》(2) 破茧成蝶.(中冶南方为武钢研发的硅钢气雾冷却系统,21:56开始)

https://tv.cctv.com/2019/07/24/VIDE5dmTFHLLQ9OEYjytFIs2190724.shtml

荣光. 冷轧硅钢的生产工艺概述. 本钢技术, 2008(03):25-27.

杨守洲. 取向硅钢脱碳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16.

龚彦兵.取向硅钢连续退火的工艺与设计.工业炉,2011,33(02):12-15.

裴英豪,施立发,王立涛,等. 电工钢中主要第二相MnS和AlN的基础特性及作用. 第二十一届全国薄板宽带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13:206-211.

中国产业信息网. 2020年中国电工钢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及市场结构分析.

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103/939186.html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