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特离开勇士不是因为“格林公式”?他自己亲口说出答案!

最近借着B/R的平台,格林给杜兰特做了一次专访,专访的核心就是杜兰特和勇士的那些年,而其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格林亲自问出“格林公式”对杜兰特当年离开勇士到底有多大影响?

杜兰特在很多场合都回答过这个问题,但是两个当事人坐在一起聊这个事,其感受肯定又不相同。

500

杜兰特说了很长一段:“并不是那次争论导致的。而是每个人处理这件事的方式,科尔表现得好像没有发生一样。迈尔斯试图训导你,认为这样可以让你把这事糊弄过去。我真的觉得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把这样的话说出来。

我记得我看《最后一舞》的时候,皮蓬最后时刻没上场,更衣室的所有人都在说,‘皮蓬,你这样做,把一切搞砸了。’我们也需要那样,把所有话放到台面上讲。我们所有人应该一起说,‘嘿,追梦,KD,刚刚你们搞砸了,大家一起握握手,把刚刚的事忘记,然后拿下比赛。’

我们没有那样做。我们一直在绕圈子。我觉得当时队内的气氛对我来说很奇怪。我宁愿所有人都站出来,作为一个团队,交流很重要,我们没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导致我最后离开。”

500

但这段表达的核心,还是说勇士全队对于这个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对。

这么说有点虚无,咱们举个例子:大家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应该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圈子或者小团体,思考或者想象一个你处于核心位置的团体。

有一天,你和团队里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因为意见不和,当着所有人的面吵架了,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500

是所有人聚在一起,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这次争吵,双方内心各自的结在什么地方,把话说开。

在我国,很多时候酒桌这个场景就承载了这样一个使命,尤其是男人之间。你很难找到一个场景能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既能聊事儿,同时气氛还不那么严肃,酒桌天然就拥有这样一个属性。

但是勇士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在杜兰特这段话里,层次感极度分明。

主教练科尔表现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总经理鲍勃-迈尔斯试图让格林给杜兰特道歉。杜兰特点了这两个名字之后,举了一个皮蓬当年的例子,然后重点来了,杜兰特在最后频繁提到一个词——我们。

500

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杜兰特说的“我们没有那么做”“我们一直在绕圈子”“作为一个团队,交流很重要,我们没做到”里面的这些“我们”指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科尔和迈尔斯的问题,杜兰特会用到“我们”这个词汇吗?显然,他指代的是当时的整个金州勇士队。

但是他并没有点到任何一个球员的名字,而是将整体舆论导向了管理层和主教练,包括这段谈话的最后他顺着格林说是勇士管理层把事搞砸了。

管理层无所谓,他们本身做的很多事也是在幕后的,但是球员不一样,球员是时时刻刻在聚光灯下的。不要觉得杜兰特时时刻刻都是低情商的喷子,他很多时候只是觉得没必要,但关键时刻的尺寸拿捏还是很到位的。

500

说回杜兰特这段话本身,当他感受到全队都开始和稀泥的时候,他说“我觉得当时队内的气氛对我来说很奇怪”,究竟奇怪在什么地方呢?

结合2019年杜兰特刚到篮网时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的内容,我们或许可以更贴近他的真实想法。

杜兰特说:“我去那里时带着想要融入一个团队的心态,我想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当然,我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成为他们那样。我不是被勇士选中的……

5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意识到我和其他球员不一样,这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是我的情况以及我在联盟的处境而已。”


​站在杜兰特的角度,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库里和格林,或者克莱和格林之间,勇士全队还会这般和稀泥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或许这样的事压根儿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但为什么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会发生在杜兰特和格林身上呢?

500

答案又绕回了原点,所以勇士和稀泥的方式,看起来公平公正,甚至格林还被禁赛一场,但其实已经站队了。这就是杜兰特说的“并不是那次争论导致的,而是每个人处理这件事的方式”。

杜兰特未曾感受到他是这个团队真正的一员,他只是一个雇佣兵。那次争吵是不是杜兰特最后一次有这种感受不好说,但肯定不是第一次,长久的积压让“格林公式”成了一个明面上的导火索。

所以和稀泥解决不了问题,它只是把问题隐藏起来了,当有一天问题积压到一定程度,超出了和稀泥所能覆盖和承载的范围,就会是一次超级大的爆发。

如果说和稀泥也分等级的话,我国一定名列前茅,尤其是某些地方的某些长辈,可谓国家一级和稀泥运动员。

500

咱们有著名的四大公式:大过年的、人都死了、还是孩子、都不容易……您仔细品这些话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和稀泥,让你忍忍就过去了。

我见过情侣吵架,有一方倒豆子似的把对方做过的所有对不起她的事,全部说了一遍;我也见过合伙人散伙,双方破口大骂,细数对方的黑历史;我还见过邻居因为口角都动手了,最后报警,来了之后因为不占理的一方年纪比较大,只能调节,核心就是和谐社会都老老实实的。

其实和稀泥跟发脾气用情绪压制对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不愿意厘清事实、爱面子、嫌麻烦之后的捷径。

捷径走一两次可以,多了绝对出事。就跟情侣吵架一样,一方冒犯了另一方,最终往往以一方服软终结,但可能双方的结都没解开。一方觉得我都服软了,是自己让了步做出了牺牲,另一方觉得我都原谅你了,你还要怎样。

500

问题就这么一次次被掩盖,最后一次清算的时候,双方都有数不清的旧账要翻,那可太痛苦了。

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但至少不像和稀泥那般,最后有可能让你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谢谢读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