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重拳出击,就是要恢复到过去不用花大钱上课外辅导,也能有5成升学机会的状态

【本文来自《国家对教育产业砍下的这刀,威力很大,诚意很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一腔真诚

    楼主说,国家对教育产业砍下的这刀威力够大,是说对了;但是,文中对于国家为何要砍这一刀,没有说到关键点。我看了“俠客岛”的一篇文章《严禁教育资本化,干得好!》,该文说到了关键点,现在转述于下:

    “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必须坚持公平优先,而非逐利。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职能,不承担选拔、筛选功能,均等化是基本要求。在这个阶段,如果任由校外培训机构制造焦虑、超纲培训,破坏的将是整体教育生态。”望楼主看一下该文,我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以前补课是小规模的,相对零散或自发性的行为,参与的家庭、孩子的数量不算多,对全局的影响也很有限。更何况,也不是只要参加了补课的孩子就一定能提升成绩。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也有一些同学并没有参加什么课外辅导、培训,就凭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在课余时间勤问多问(问其他成绩好的同学,问老师),成绩也一直能保持在优良水平。

但当学科教育培训大规模产业化、资本化后,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本大规模、系统性地介入,实际上是将应试教育高度集成化,直接向培训服务购买者出售应试手段技巧并反复训练强化,就破坏了考试的选拔功能,而且参加资本操作的学科教育培训的学生越多,破坏作用就越显著——

本来在学校的常规统一教学下,学生是凭自己的智力和勤奋水平来达到各自在学科学习上的层次,最终通过一定难度的考试,由分数选拔出不同层次的人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进一步学习;

而大量学生参加补课、培优,工业化地掌握应试技巧,就使得原本难度的考试所能呈现出的区分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考高分,但向上升学的学校的招生名额始终是有限的,于是分数的区分度就低了!请注意,这一点很关键!现在不同省域间、省内不同行政区域间乃至一个市里不同行政区划间升学名额分配的不均衡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无论怎么说,这个问题不可能再通过大幅扩招从根本上解决。原因也很简单,扩招越厉害,文凭学历越缩水)。

但升学名额总是有限的,总要有相当一些学生被刷掉。接下来就会出现几种情况:

1、把考试难度进一步抬高是一种办法,但再怎么难,也不能超纲太多,否则就变成国家教育体系内部自己否定自己,会让学校无所适从。而且难度抬高,还会使不公平加剧——从整体上说,只有那些有钱上学科培训的家庭的孩子,才能适应更高难度的考试,掌握更难的应试技巧,而大量没钱上各种学科培训的孩子则会被加速淘汰。

2、维持现有难度不变,坐看分数线升高。后果就和上述第一种情况是差不多的。

3、把考试难度降低,题量增大,分数线抬到很高很高,实际上就靠细心细致与否来决定谁升学谁淘汰。但这实际上也是大大背离了选拔的初衷——要按照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掌握水平来选拔学生。

总之,学科培训资本化运作产业的大泛滥,在不断破坏考试的选拔功能,而且带来日益严重的次生问题——比如一些公立学校教师眼看课外培训赚钱,不打算放弃公职但又想“两头都捞”,于是关键知识点课上不讲或草草讲,课下收钱详细讲。

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的大泛滥,就如情况1里所言,会让因为家庭社会财富不均衡所带来的教育不公程度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我国毕竟才刚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家庭,经济条件承受不起长时间的商业化课外学科培训,而这些家庭的孩子,作为一个整体,就会在应试水平上被出的起培训费家庭的孩子给越拉越远,升学机会越来越渺茫。

而对于出得起培训费的家庭,实际上最后大家也都“没有赢”——当这个层级的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要去培优补课来维持成绩时,相当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应试水平都提高了,分数都抬升了,但之前说了,升学名额还是那么多,所以等于大家花了大钱,但还是要抢那有限的名额,跟大部分学生都不培训时的升学概率是一样的,而钱都让民营资本赚走了。

当然说到这里,总会有头铁的家长嘟囔:“那我孩子不参加培优,升学概率就只有20%、30%,参加了补课培优升重点高中概率就是50%以上,升普高就能有90%”

——现在国家重拳出击,就是为了恢复到过去对于所有孩子而言,不用花大钱上课外辅导,也能有50%升学机会的状态,不是为了照顾哪个群体,或哪个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