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剑客 VS 学霸枪神,中国女孩野绝东京!
作者:张蕾
7月24日中午,宁波杨家弄村放烟花,点鞭炮,乡亲一片欢呼。
晚上,山东烟台王格庄村,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屋里每个人都眼含泪水,激动得互相拥抱。
两家人互不相识,放鞭炮为的却是同一件事。
因为这天,两个地方,两个女孩,在同一天拿了金牌。
宁波女孩杨倩,夺下2020东京奥运会首金,她是第一个在本届奥运会奏响国歌的运动员。
那天,千里之外的宁波老家,爸爸妈妈,父老乡亲挤满一堂,等待9点45分的,杨倩的10米气步枪决赛。
山东人家的女儿,叫孙一文,中国击剑运动员。
孙一文老家,亲戚朋友、邻居守着电视看直播。对手的剑稍微快一些,大家的心就提到嗓子眼,这辈子考高都没这么紧张过。
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
两个地方,两家女儿,双双夺冠。
赛场,杨倩站上冠军领奖台,俏皮地比了个心时;老家的妈妈哭着哭着,哭笑了。
杨倩刚过完21岁的生日,人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像一张白纸,不知输赢的压力,反而心无旁骛,成绩很稳。
29岁的孙一文,上一次里约奥运会,她带队错失金牌;这一次只能成功,顶着压力,她做到了。
(孙一文拿金牌)
一个是未经世事,人小心大的专注少女;
一个是经历沉浮,依旧选择背负金牌使命的姐姐。
她们在不同时间轴上成长,却又殊途同归,选择了相似的人生。
压不住的窜天猴
1992年6月,烟台的苹果开始挂果。
张格庄村孙医生家生了一个女儿,姑娘胳膊长腿长,邻居打趣说长大一定是个大高个。
担心女儿长得五大三粗,没有女儿家的样子,父母给她起名孙一文,文文静静。
但孙一文却越长越像个大男孩,个字比同龄男生高出两头。
(孙一文幼年合照)
孙一文打小就好动,最夸张的时候一年穿破8双鞋。母亲担心女儿跑偏,越来越不像女孩子,于是给她报个古筝课,熏陶熏陶。
但孙一文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些文绉绉的事上。
她见别的小男生都有轮滑鞋,软磨硬泡,让爸爸也给自己买一双。
有了轮滑鞋,她每天飞也似的窜来窜去,文静是不可能文静了,母亲放弃了改造女儿的念头。
(孙一文幼年照)
孙一文15岁时,烟台体校到学校招生。
她没想过读体育,但体校老师见了这么多学生后,选中了孙一文。她身材高挑,手臂修长,更惊喜的是,孙一文是左撇子,简直是练击剑的一块好料。
到了体校那天,换上击剑服,孙一文被自己帅到。
那时候,她脑海里蹦出的,是骑马挥剑的佐罗,酷毙了!
(电影《佐罗》剧照)
然而,训练的基础阶段,她一天也没碰过剑。
早上5点半起床晨跑,吃过早餐后,练习基础体能,12点休息吃中饭,下午2点继续练习,晚饭,夜间再练习。
生活陷入了练习—吃饭——睡觉——练习的枯燥循环。
入学不到一个月,她就哭着要退学。
父母亲一通失落,“我们支持你,不过希望你的选择是对的。”
这话,到底退还是不退?夏洛特烦不烦恼不知道,但那天,孙一文是真烦恼。
5年后,一个宁波小女孩将和她拥有相似的苦闷。
小姑娘,强心脏
2000年,宁波杨家弄村添了一个00后女孩,她叫杨倩。
村里出生,村里长大,村里上学,爸妈从没想过,女儿的人生会和奥运会挂钩。
因为杨倩,是在太乖了。
(茅山小学时的杨倩,后排左二)
同村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是小皇帝,杨倩出奇地安静,听话。
2011年,杨倩四年级。
那天上课,老师带着一个陌生叔叔走进教室,接着让全班视力好的女生都站起来,杨倩站得笔直。
陌生男人叫虞利华,国家级射击教练,此行的目的是选拔好苗子。
平衡测试关,每个学生都要拿着乒乓球拍,并往球拍上叠子弹壳。
其他小朋友觉得新奇好玩,杨倩自顾自地叠到第七颗子弹壳,最后身高受限再也叠不上去。
虞利华很快注意到这个孩子,她太惊艳了,10岁的年龄,却有着泰山一样稳的心性。
练射击,是块好料。
杨倩没有任何射击基础,父母不放心,但小杨倩已经有自己的注意,她愿意跟着教练学。
2011年,4年级的小学生杨倩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
进了体校,杨倩才发现射击并不是乒乓球叠子弹壳。
每天跑步、拉伸,一点都不好玩。她打电话给妈妈,哭着嚷着要退学。
这次父母没有听她的,简单安慰几句,这事就搁置了。
11岁一整年,她日复一日,重复简单地练习。
不久的将来,这些枯燥的重复,将成为人生的奖赏。
挫折捶出来的“女神剑客”
2008年,北京奥运会震撼开赛。
孙一文收看击剑比赛,激动成傻子,虽然入行两年的她压根看不懂。
彼时,她和13亿观众一样,中国队赢了,就开心到尖叫。
在体校学习4年后,2010孙一文被选入山东省队,在她看来,这像考上名牌大学。
但进了省队,她才知道什么叫一山还有一山高。
同样是18岁,她入门时,同龄人孙玉洁、许安琪就已经是国家队选手。
在山东省队,孙一文接受了专业训练,击剑技术一天比一天强,她很快获得到全国参赛的机会。
在击剑国家队,孙一文是一枚“奇葩”,大家都是右手握剑,她是左撇子。
这个特性,在击剑这行是天然的优势,两年时间,孙一文为山东队打下一排全国冠军。
在省队表现优异,2013年孙一文入选国家队。刚入职,还没缓过劲,孙一文就被拖上战场。
里约热内卢世界杯,是孙一文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比赛。
过去交手的都是省队选手,第一次和国际级选手过招,压力大到头上都要冒青烟了。
提前抵达巴西,姐妹们逛街、购物不亦乐乎。巴西的异国风情,却丝毫勾不起孙一文的兴趣,她全程心不在焉。
35度的热带气候里,孙一文紧张到感冒,赛前都在打点滴吃药。
上场后,这种紧张并没有放过她。孙一文过度紧张,比赛连连失误。
本以为搞砸了,少不了一顿痛批。队员、教练却纷纷围过来安慰她,并帮她恢复冷静,寻找对战策略。
孙一文终于明白,加入国家队不仅是认可,更是沉甸甸责任。
上了赛场,输赢就不只是自己的事,咬死也要奔着赢去。
有了第一次失误,回国后她加重了训练强度,像绷紧的弹簧,一天也不松懈。
终于,身体崩坏了。
随国家队参加全运会,赛前一天,孙一文醒来发现腿完全动不了了。
比赛就在跟前,她不能退缩。教练拗不过她,带她打了封闭,暂时止痛,带病上阵。
那是她冒过最大的一次险,稍有不慎就半身不遂。
孙一文咬住这股拼劲,终于在2015年意大利击剑世界杯,拿到属于属于自己的第一枚金牌。
世界冠军,她过去想都不敢想。
进了国家队,由不得不想。面对失败和落差,不努力去赢,就只有垮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12年,度过厌学期的杨倩开始重新振作。
每天穿10公斤的射击服、五六公斤的鞋子,扛着气步枪10公斤,全身负重加起来一共50斤。
光是气步枪从枪托扛上肩膀,打完再放回去,这个动作每天就要练习1000遍以上。除了练枪,基础动作,跪姿一跪就是几小时。
这个12岁姑娘,没喊过苦。
(杨倩训练画面)
杨倩领悟力强,进步神速,入学一年就跟着学校四处打比赛。但比赛没火,她到先成了射击行业的“名人”。
2012年,杨倩跟着教练虞利华到南昌比赛。
选手赛前练习期间,有人着急地跑过来找虞教练。
虞教练,你的队员睡着了。
虞利华不敢相信,谁这么胆肥,在比赛场上睡着了?
走过去一看,杨倩枕着枪,睡得正酣。
同行队员都为她担心,一顿骂少不了。谁知教练非但没骂她,反而转身,大笑着走开了。
杨倩赛场睡着的梗,从此在射击圈传开了。
她不明白大家紧张什么,再大的比赛,该睡睡,该吃吃,紧张能长肉吗?
那次比赛,睡着的杨倩拿了亚军。虞利华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她总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选手对裁判都是敬而远之,生怕得罪。
杨倩让所有人跌烂眼镜,一次比赛,裁判和她开聊了几句,正好是杨倩感兴趣的技术点。
她握着裁判的手讨论了半天,能和裁判说上话,这姑娘真的不是一般人。
2014年,当孙一文在国外击剑的时候,杨倩开始横扫浙江省的大小比赛,一年拿下3个金牌。
在省运会上,40发比赛杨倩打出399环的成绩,跻身世界级选手水平。
不久,杨倩收到清华附中体育特长班的通知书。江南沿海的小镇姑娘,从此成了准清华学子。
体校的孩子,精力大多花在训练上,文化课难免弱一些。杨倩却不这么认为,无论体育表现多好,她都不舍得放弃文化课。
体能练习的间隙,杨倩总会见缝插针地复习,许多次老师查夜点名,叫到她总是没人应,拉开床帘,杨倩躲在里面埋头学习,全然不知道有人在旁边。
在体校,留给体育生的学习时间并不多,起床到睡觉,全天都是排满的训练。能利用的学习时间,就是每天起床前和下课后。
杨倩从海绵里挤出来的时间,为她换来一张清华“入场券”。
2017年8月,宁波杨家弄村,杨倩家拉开桌子大摆筵席,亲戚来了一拨又走一拨,流水席从中午摆到天黑。
这天,杨倩不仅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收到了亲戚朋友送的祝贺红包。
教练说,杨倩是个“心大女孩”,大大咧咧的大,也是敢于做大梦的大。
击剑女神,被现实催熟
15岁的杨倩,是教练和老师们的掌上珍珠。
25岁的孙一文,却扛上千斤重担。
2015年,国家队女子重剑队遭遇“大地震”,外教辞职,磨合好的核心队员退役。
老队员走了,新人孙一文被推到前排挑大梁,女队拿冠军,就指望她了。
她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推到顶梁柱的位置,毫无准备就被赶上架。
女队换了新外教、新队员,大家谁也不了解谁,光磨合就花了一年。
2016年里约奥运会,是孙一文入行以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4年前,伦敦奥运会上,女子重剑队曾为中国队夺得首金。
4年后再上奥运,孙一文和姐妹们被寄予厚望。但那次约奥运,她们一个金牌也没拿到,只拿了个铜牌和银牌。
比赛结束后,记者的话怼到脸上,质问她对此成绩有何感想,孙一文内心复杂。
比赛前,她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权当去熟悉对手,不求拿下金牌,只要不拖队友后退就满意了。
抱着这个心态,只拿了铜牌银牌,孙一文也并不沮丧。
奥运会的意义不在金牌,而是过程,
把过程做好,结局自然不会差。
从那时候起,奥运金牌成了孙一文的心结,打比赛状态时好时坏。
2019年世锦赛,她和姐妹拿了团体赛冠军。
这个金牌,是她们参加2020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可谓双喜。
(2019年世锦赛夺冠,孙一文左二)
然而镜头前强颜欢笑的孙一文,背地里并不开心。
因为拿金牌的是团体,她心里清楚,那天她的表现并不好。
世锦赛结束两个月后,就是军运会,到时候要是继续这个状态,她的剑客生涯将一路滑坡,很难再振作起来。
为了拉自己一把,接下来的两个月,孙一文彻底放飞自我。
她刻意减少训练,并且接了许多家杂志拍摄,变身短视频达人,跳舞,护肤,潜水,怎么高调怎么来。
那段时间,她甚至加入胡歌的粉丝后援会,在微博给老胡打榜,增加人气。
大家看到一个突然疯了的孙一文,但没人知道,她只是放空自己,找回比赛的自信。
2020年,孙一文在青岛训练,家乡一位长者对她说,很想看她在东京奥运会上,拿到一枚个人金牌。
孙一文笑笑,她不敢这么想。
女子重剑项目有多难?那么多厉害的国家队前辈,没有一个人拿过金牌,她何德何能?
然后长者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她的决心:
一文,你要敢想,主动去承认这份责任和压力。
孙一文恍然大悟,第一个吃螃蟹的,为什么不能是自己?
2021年,孙一文29岁。
东京奥运,是她拿金牌的最佳时机,奥运可以等4年,但运动员的年龄却等不了。
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首日,孙一文终于拿到中国第一枚“女子重剑个人冠军”。
过去,她总想做个中间派,不拔尖也不掉队,这样最安全。
拿了金牌才发现,竞争场上,世人永远只会记住第一名。
从普通队员到金牌领队,击剑女神,是被现实催熟的。
孙一文没有杨倩天生的自信,但她接住了每一次现实的重锤,越锤越强。
少女枪神,打赢了自己
杨家弄村的今天,放到封建社会,恐怕要叫状元村。
村里杨家的女儿杨倩,前脚考上清华,后脚就入选国家射击队,并为中国夺得首金。
街坊邻居恭维的词汇量,都已经不够用了。
他们最好的称赞,就是比赛当天聚在一起看直播,同紧张,同喜悦。
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8位选手,有世界冠军老将,也有20出头的新人。
第一轮比赛,杨倩打出的5发里,最后一发只有9.5环。
这在奥运会赛场上,不算一个好的开端,后续发挥一旦不稳,轻易被人甩在后面。
曾经在赛场睡着的杨倩,面对8位强敌,14亿人的注视,一次小小失误,她紧张到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直到倒数第二枪,杨倩都排在第二名,和第一名就差0.2环。
最后一发,是一锤定音的一枪,每个选手都压力山大。俄罗斯的加拉什娜,就因为过分紧绷,打出8.9环扑街。
好在,杨倩打出9.8环,逆势第一。
结束时,她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
最后一发打了9.8环,有点沮丧,还以为输了。
不可思议,(金牌)居然被我拿到了。
21岁的杨倩,上场前没想过能夺冠,她一门心思都是来学习的。
赛后,媒体簇拥着,让她谈谈夺冠的心得和诀窍。
我只是没关注成绩,不去管和别人差距是多少,专心打好自己的。
整场比赛,杨倩没看一眼排名,没去关注对手之间的比分差距,她的注意力只有自己。
2010年,杨倩在乒乓球拍上叠了7颗子弹壳,甩开全班小孩被体校选中;
2017年,她背着3麻袋奖牌参加高考,再次甩开万千考生,考上清华大学。
(杨倩家里的奖牌)
奥运赛场上,规则意义上的对手,是同台竞争的选手。杨倩却巧妙地转移重心,只把自己当对手。
掌控住自己的焦虑、紧张,保持平稳,杨倩已经赢了一半。
她的学霸人生,看似打败对手,一关关闯出来的。
放大每个节点,杨倩却从没与任何人较劲,只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
打败别人,只是一次胜利;
战胜自己,才能在往后余生的每一场挑战中里,扩大赢面。
00后杨倩领奖,连姿势都是爱你的形状。
粉色美甲、淡黄发卡的少女,扛枪上场就是美少女战士,满满的二次元感。
那天,杨倩圈粉40几万。她活成了大家心目中,少女最好的样子。
杨倩的成长与蜕变,是一场自我较量。
同在冠军领奖台上,孙一文的梦想,却是被责任撑大的。
那天,奏响国歌,孙一文红了眼眶。
而立之年,她比不出可爱的心,也走不出活蹦乱跳的少女步。
因为此时,远在山东的老父亲躺在病床上,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到10天了。
当运动员后,孙一文陪伴父母的日子,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参加过这么多比赛,却没能带爸妈到现场看过一场。
人生许多遗憾,当想起时,已经来不及弥补。
她唯一能做的是在而立之年,拿下一枚奥运金牌。
为自己,也为“国家队”三个字。
孙一文这一路,每个阶段都在背负压力,越挫越强。
如果成功有答案,那它一定不是一块奖牌。
而是奔赴奖牌的路上,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时刻。
也是当你觉得就快撑不住,却咬牙挺过去的时刻。
每一个默默耕耘的现在,都是未来的勋章。
参考资料:
1.北京青年报《清华学霸拥有大心脏 杨倩曾经抱枪入睡》
2.广州日报《“睡美人”杨倩这样百炼成金》
3.《半岛壹点报》专访孙一文
4.中国体育报《孙一文:浴火凤凰待重生》
5.新京报《清华学霸杨倩射落首金》
6.中国体育报道,专访孙一文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揭穿职场真相,解码人生困境。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