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上的中国红,我们的国家认同感由何产生!
随着奥运会首金花落我国,这个延迟了1年的奥运会开始了,每每这个时候关于奥运的话题也占满了热度,而更让我们骄傲的是五星红旗在这期间会不断的升起。
从汶川地震的众志成城,到我们抗疫胜利,再到奥运中国红点燃爱国热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些年我们的家国情怀更为强烈,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越来越高。
2018年11月中旬,“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92.9%的受访青年肯定我国社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90后是“更幸福的一代”,而80后则成为“获得的一代”。
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对国家的认同感更为强烈!
但人类本身最天然的团结能力与认同感,只能维系在几十个人的范畴,原始社会的人类组织通常都不会超过这个规模。即使是今天,我们主要联系人通常也就是那几十个。
而我们今天之所以对国家认同感逐渐增强,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条件远远超越古代。
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一个信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共同讨论同一件事情。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会有很强烈的地域认同,产生出地域歧视。
这也是为什么在韩、赵、魏三家在分晋之前,所有精力几乎都用在内耗上,而在三家分晋之后,三大家族仿佛获得了新生,一个比一个发展快,无论哪一家,都比先前完整的晋国更耀眼。
宗法制度还没有完全瓦解的战国初年,家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在国家层面上的团结一心很难实现。
不要说民众对周朝缺乏认同感,就算对自己所在的诸侯国也很难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但往往乡土情怀会高于国家认同,这就使得家族范围里最容易产生齐心协力的效果。
而周朝人原本很精通集体认同的技巧——开展祭祀活动,《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活动的社会功能意义就是发挥强大的仪式力量,增进集体认同感。但古代搞仪式规模非常有限,所以凝聚力很难超出一个家族。
第二方面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对于统治者而言,虽然也喜欢积聚财富,比如明朝皇帝都设有自己的小金库,但民心才是他们最大的财富。而古代很多国家的灭亡正是因为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说田氏代齐。
齐国原本是一个富庶的国家,大力发展工商业,但国君眼睁睁看到商人赚的盆满钵满,自己很眼馋,所以齐国到处设关卡,用以征税。
在管仲作齐国总理的时代,关税的税率还是很低的,而到了齐景公的时代,已经是横征暴敛,毫无限度。
和齐景公恰恰相反的是,田氏家族对齐国人民广施恩惠,既接济落魄贵族,也善待普通百姓。
齐国财富堆积如山,但民不聊生。这就导致,齐国人痛恨国君,反过来对田氏感恩戴德。
经过田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田和这一代,已经在齐国掌握了完全的话语权,公元前386年,周室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也就正式取代了姜氏。
国家凝聚力与认同感的技术手段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赢得的民心是更为关键。
我们的国家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理念一直付诸于行动,这使得我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就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奥运赛场上不断被奏响时,那激荡的旋律使得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无比自豪、热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