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演林彪,绝对是于和伟演艺生涯的滑铁卢
我本来以为,老戏骨的意思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什么像什么”,什么角色都能手到擒来。但我错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于和伟饰演林彪
《大决战》中饰演林彪的于和伟,完全算得上是新生代的老戏骨了。近年来,于和伟的演技广受好评,《军师联盟》《悬崖之上》《觉醒年代》等等剧中,他越来越为观众熟知,特别是《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更是让人惊艳。于是,在《大决战》前期爆出他将饰演林彪的定妆照时,虽然不少人质疑他外形不像,但还是有更多人的对他充满期待,认为凭他的演技,一定会演好这个角色,塑造一个鲜活的林彪形象——这其中也包括我。
但我错了——任何人都不是无所不能的,包括老戏骨。剧中林彪的形象,实在是不成功。究其原因,于和伟本人的演技倒是其次,可能更多的原因在于《大决战》剧本对林彪角色理解上有问题。
最明显的第一个问题是,剧中莫名其妙出现了几次林彪打靶的问题。众所周知,林彪被阎锡山军队误伤之后,身体一直不好,怕风,怕光,不爱动,喜欢一个人待屋子里看地图,鼓捣中药,沉默寡言,这一点电影版《大决战》中体现得很好,而电视剧中战友为了叫林彪出屋而故意打靶吵他的情节,简直无法理解。林彪那是大将之材啊,平生身经百战,每临大战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岂会被几声枪声所扰?编剧完全是在用自己的小心思揣摩一个真正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军人,设定了这个完全没必要的情节。
电影《大决战》中,马绍信饰演的林彪
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和于和伟配戏的何政军。照理何政军演《亮剑》中的赵刚非常出色,也很好地诠释了和强势军事主观搭档的政委角色,与《大决战》中的罗荣桓形象有几分类似,为啥这次演不好呢?这明显就是剧本设定的问题了。
何政军饰演罗荣桓
剧中的罗荣桓,几乎成了打酱油角色。最常见的台词就是“林总,又有什么新想法了”,这简直有点唯唯诺诺了,完全没有体现出罗荣桓元帅的风采。事实上,罗荣桓可不单单是政工元帅,抗日时期开辟山东敌后根据地,军事政治一肩挑,那是真有大才的。电影《大决战》中围歼廖耀湘兵团时,林彪刚刚提起根据敌方电文有个新判断时,罗荣桓马上接话:“敌人要总退却”,这才符合罗荣桓元帅,毕竟一个军事家,哪能天天问别人“有什么新想法”?
电视剧《大决战》中,似乎整个辽沈战役就是林彪说了算,这符合事实吗?罗荣桓元帅去世后,毛主席写诗悼念“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可见对罗荣桓评价之高,电视剧中的罗荣桓,仿佛成了跟班,哪里体现出“战锦方为大问题”的风采了?
电影《大决战》中,几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葫芦岛增兵,林彪欲回头打长春,罗荣桓从政治角度分析说,冒险也值得,最终让林彪坚定了打锦州的决心;二是锦州总攻时,林彪分配完任务后叫各纵队司令员离开,说没有准备午饭,林彪走后,罗荣桓马上吩咐炊事员下面条,“让纵队首长吃了再走”;三是攻击锦州部队瞒报牛郎山失守的消息,林彪杀气腾腾叫刘亚楼去严肃军纪,罗荣桓说还是自己去,见了纵队司令后,罗荣桓给予了批评,但也留了面子……这才是真正的罗荣桓元帅啊,要知道,罗荣桓元帅可是有着“罗婆婆”外号的,他是我军政工人员的楷模,既坚持原则,又在实际工作中春风化雨,很得下属拥戴。
电影《大决战》中鲁继先饰演罗荣桓
电视剧中,编剧过于弱化了罗荣桓的角色,估计是想让林彪角色更风采照人,但恰恰是弄巧成拙,电影中罗荣桓数次反对林彪意见,并没有削弱林彪在东野的地位,电视剧中把搭档这么弱化,反而让林彪角色也少了鲜活感。
《亮剑》中,李云龙为什么对赵刚从轻视到敬重,那是因为赵刚真有本事……如果罗荣桓元帅真像电视剧中那样,林彪和他能合作好吗?林罗合作好,是基于互相敬重的基础上的。毛主席就曾说:“谁说林彪难合作,罗荣桓不是做得很好嘛。”
于和伟也算大器晚成的演员了,古人说“汝大器,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仆”,优秀的演员,不但要加强自身演技,慎重选择剧本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