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谋反,能成功吗?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8121字 | 阅读需17分钟

500

  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

500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一代名将岳飞在狱中以谋反罪被赐死,其长子岳云与亲信张宪被押送至临安闹市问斩。岳飞、岳云都是万人敌,岳云十二岁便从军,十六岁随父四处征战,勇猛无畏、以一当百。颍昌鏖战时,二十一岁的岳云突入敌阵数十次,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最终以劣势兵力击退数万金军主力。

  谁都不曾料到,疆场上所向披靡、不世出的三员名将最终都以非常屈辱的方式死在自己要保护的人手中。岳飞精忠报国,此情可叹,历史已有公论。但众人在谈论岳飞时,大都从其“想不想反”出发,产生了很多诛心之论。

  对于岳飞这标杆式的民族英雄,不应用如此唯心的方式盖棺定论。

  本文试从兵力、后勤、军事地理、情报传递、制度、统治阶级的人心向背等角度出发,判断当时岳飞的取舍与抉择。

500

  岳家军兵力不足以战临安

  宋室南渡之初(1127年),宋高宗重用李纲,借助李纲的人望和果决的举措,迅速重建了朝堂体系,一应官员也在李纲的督促下得到锻炼,填补了靖康之耻后产生的官场真空——北宋一干大员连同两位皇帝均被金人掳掠至东北(南宋初期的宰执,大多都是地方官直接提拔至中央,没有中央工作的经验)。

  而后,又重用技术官僚吕颐浩等人,重建了南宋的税收体系,让南宋王朝的财政网络得以恢复,收支逐渐平衡,并在此基础上逐渐重构了南宋的国防:两淮、荆襄、川陕三大战区于1135年最终成型。

  同时,在站稳江浙之后,南宋朝廷便着力重建禁军(皇帝直属),至岳飞被冤杀时,禁军人数约在十万上下,主要驻扎在临安一带。

500

  南宋荆襄战区与两淮战区示意图

  据《宋史》记载,绍兴十二年时(1142年前后,阴历与阳历有错差),南宋两淮战区、荆襄战区、川陕战区正规军共计三十余万,此处不包括禁军与地方部队。据王曾瑜先生在《宋代兵制初探》一书中估计,守备临安的兵力应在十四五万左右(其中包括中央直属禁军、周围府县的若干厢军)。

500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

  1134-1135年,岳飞在收复襄汉、平定钟相杨幺起义之后,部众扩充至十一万上下。此后岳家军一直维持在这个规模。单论人数,岳家军约占南宋正规军的四分之一。

  仅就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岳飞并不具备谋反的实力。尽管岳家军强兵如雨,猛将如云,但面对韩世忠、张俊、刘琦所部(两淮战区主力),以及杨沂中统领的禁军,岳飞所部并不具备人数优势。

  此外,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岳家军也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500

  南宋以步制骑战术假想图

  1140年,刘琦率领1.8万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与10万金兵在顺昌鏖战,以少胜多,杀得金人丢盔弃甲,比之岳家军郾城大捷,也是不遑多让。

  史书记载:“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500

  宋朝步人甲(70斤上下)

  而后,1141年,殿帅杨沂中(宋高宗军中第一亲信)率领南宋禁军与刘琦、王德等人合兵一处,于柘皋(今安徽合肥巢湖市)成功击败10万金兵,史称“柘皋之战”。

  柘皋附近,都是平地,极有利于金军骑兵部队做战术展开、机动。

  顺昌之战、柘皋之战的胜利,意味着南宋军力全方位的崛起。岳飞的光芒太盛,以至遮盖了刘琦等人。两次战役都证明,在多年的实战磨炼中,除岳家军外,两淮战区官兵、禁军将士也一一成长为胜战之兵。

  若以金兵战斗力作为参考,则无论单兵素质还是将帅指挥水平,岳家军都不再具备压倒性优势。

500

  南宋荆襄战区与两淮战区示意图

  顺便提一句,两次大捷之后南宋与金国已经攻守易形,但可惜南宋最高决策集团并未发现并抓住这一转变,反而屈辱求和。后人经常据此评价两宋道: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南宋最高决策层骚操作频出,白白辜负了满朝文武和天下万民的信任与追随。

  此后,南宋投降派和文官集团开始加大力度清洗最早成长起来的一批武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事实已经证明,就算没有岳飞、韩世忠,单凭刘琦、杨沂中、王德等第二梯队阵容,也能够抵御南下的金人!

  由此可知,若是岳飞冒然率领十一万岳家军造反,哪怕全军出击,完全舍弃荆襄大本营不要,亦不分兵疏散、保护近五十余万军属(宋代军属一般随军,完全脱产,由政府供养;宋朝一户平均五口人)。面对十数万禁军与迅速驰援的数十万两淮战区精兵强将,纵使以岳飞之能,恐怕也难言取胜。

  更何况,完全弃守荆襄,抛弃军属,将会极大的打击岳家军数万将士的士气,必败无疑。

500

  粮食不够,后勤压力很大,岳飞无法割据荆襄

  有宋一代,粮食问题一直严重困扰朝野。

  1142年岳飞被怨杀时,岳家军防区大致在今天湖北全部、湖南大部与江西西部。南宋初期,湖南与江西尚未完全开发,但核心区人口密度却急剧变大——北方大量宋人,跟随皇帝南渡。大量无地农民四处流窜、等待救济。

  当时南方士大夫阶层占据了众多的良田,下属众多免税田,甚至还能通过各种途径全额避税,导致部队很难就地补充粮草、调配后勤。岳飞1135年北伐时,便因粮草补给困难而不得不班师。

  湖北大部与湖南北部等非核心区一直处于动乱之中,长期受到溃兵、土匪、起义军骚扰、劫掠,因此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岳飞平定杨幺起义之后,下令招抚流民,但在短期内毕竟难以扭转局面。在收复襄汉后,岳飞曾大力组织屯田,但也只能供给部队所需之半。

  岳家军所需另一半粮草与大部分军饷,都由首都临安负责调配。为方便漕运,岳家军主力以及军属一直屯驻在鄂州(武汉),而非更靠近防区前线的襄阳或江陵。

500

  襄阳城墙

  襄阳驻军一度不过万,便是屈服于过大的后勤压力。这意味着荆襄地区,根本无法独立作为后方或大本营以支撑大规模军事活动。

  宋朝兵制以募兵制为主体,士兵一旦从军,则隶属于军籍,全家入营,称为“军户”。军属随士兵一起居住于军营,衣粮仰给于官府,其生活费用纳入国家的财政系统。

  宋朝一户平均五口人,岳家军士兵与军属合计在六十万规模,完全脱产。以古代落后的生产力,很难供养如此庞大的脱产人群。

  这也是北宋军费动辄占财政开支百分之八九十的核心原因。北宋禁军巅峰时期接近百万,加上四百余万军属和若干厢军,超过五百万人完全脱产,靠政府供养,百姓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荆襄地区没有后方可供经营,粮食补给、赋税来源严重不足。因此,岳飞若是举事,便只能转战他处或奇袭临安,而不能割据荆襄。

  此外,荆襄战区掌管一路(宋代路类似于今日的省级行政单位)财税的转运使一职始终控制在朝廷手中。岳飞根本没有机会囤积造反所需的粮草、器物!

  古代没有铁路运输,也没有机械。十万大军的粮草,需要几十万民夫用双脚转运,而这几十万民夫所需吃食,在古代社会,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参考,以汉武帝开拓西域为例。《汉书·李广利传》记载,汉武帝为了征伐距离长安3000公里的大宛国(今帕米尔高原西侧),从各地调集了十四万头牲畜,调配了全国的罪犯约十几万人,集结了六万民夫,以及十八万屯田兵在边境备战。共计二十余万部队和二十万以上的后勤人员。同时在沿线各国“征集”了大量粮草。然而,这二十万大军最终只有三万人被投送至大宛国!更凄惨的是,战胜之后,回到境内的士兵只有万余,牲畜只有千余。

500

  汉武帝征伐大宛图

  由此可见,外线作战——不能就地补充粮草、兵员的战役,严重依赖后勤补给!十四万头牲畜的损失,对严重仰仗畜力来耕作的农业又产生了严重的打击!汉武帝晚年时,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岳飞若是在粮草供给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叛乱,无异于自寻死路,而且会严重打击南宋的经济与民生。形成恶性循环,白白加速岳家军的衰亡而已!

  没有足够的粮草,决定了岳家军只能速战,不能持久,只要南宋朝廷坚壁清野,岳家军不战自溃。届时只需要派遣一两名极具威望的大臣,赦免士兵与底层将校的死罪,只诛罪首,便能让岳家军从内部哗变。

  此外,岳飞帐下,也没有一位能与萧何、诸葛亮比肩,替他统率百官、经营后方的王佐之才。

500

  赵鼎

  岳飞平定杨幺起义时,背后是赵鼎在支持他。历次北伐中,岳飞之所以能克敌制胜,也得益于南宋朝廷对他的大力支持。岳家军的武器、铠甲、部分战马、粮草、马料、军服、医药、后勤运输人员,主要都是依靠南宋朝廷组织调配。这些物资都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旦造反,他将失去几乎所有后勤补给,因而他一次都输不起!

500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出发,岳飞无法奇袭、无法割据

  江浙一带,水网密集,丘陵密布,而古代交通又非常简陋。为了保持阵型并照顾辎重部队,古代大军陆地正常行军时,每天约三十里上下,约十五公里左右,在江浙一带则只慢不快。宋代缺少战马,岳家军也只有万余骑兵,主力部队无法长途奔袭。

  若是走水路,亦难以突破建康的防御系统。长江南岸各处要点,都筑有要塞,时常有重兵把守。粮草充盈,军械常备,还有大员坐镇。

  况且急行军后,岳家军也难以与多达数十万、装备精良、以逸待劳的禁军抗衡。

  此外,为抵御金兵从海上南下,宋代还设置了海防。岳家军若是从水路进军临安,海防部队亦会层层阻滞岳家军,并将军情迅速传递至临安。届时,岳家军进退失据,必将全军覆没。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判断,奇袭战术根本无法执行!

  作为不世出的名将,岳飞熟知军机,断然不会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冒然攻伐临安。

  若是率领主力逆流而上攻占四川,则大后方荆襄地区必定空虚,金人与南宋两淮战区精兵、禁军则可乘势将其占领,五十余万军属都将被发配或充作军妓。

500

  关中盆地

  而同为龙兴之地的关中平原(西安),早在唐朝时,就已经过度开发,生态濒临奔溃,土地亩产量严重下降,植被覆盖面积锐减。外加战乱连年,长期处于前线,人口数量几近腰斩,亦无法作为大后方进行经营。自然无法仿效刘邦故事——以关中为根本之地,进而攻伐天下。

  从地理、地缘的角度出发分析,岳飞造反,完全不具备成功的先天条件。如果冒然举事,只会腹背受敌,下场凄惨。

500

  宋朝历来防范武将,南宋对大将也设置了诸多限制

  岳飞部下的统制将校,在朝廷都有编制,升迁都由中央朝廷亲自认定、办理,大将在后期无权插手。立国之后,南宋朝廷即迅速将人事权收回中央,并借机拉拢大将手下的将校和副将等,分化大将的权力。

500

  岳飞祠堂前五铜像

  岳飞、张宪等人正是被手下副统制王俊(岳家军分为十二军,由众多统制官统领)诬告后下狱。

  岳家军都统制王贵,与张宪同为岳家军二把手,深得岳飞器重。但在岳飞蒙冤时,他竟然也屈服于秦桧淫威,为虎作伥,促成岳飞冤狱。

  由此可知,岳家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岳家军成分复杂,来源颇多。岳飞一手带出来的嫡系不过万把人,如果冒然举事,定然会导致岳家军军心离乱,战斗力大打折扣,不复往日雄风!

  在南宋建国之处,赵构为了稳定江山,不得不放松对武将的防范和压制,但在站稳之后,赵构便开始打压武将。

500

  左一为刘光世

  1137年,朝廷主动向与岳飞同列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下手,明升暗降,将刘光世罢免。但赵构等人没有处理好接洽事宜,朝中决策层摇摆不定,致使刘光世部下约四五万人全都叛变投敌,南宋的两淮战区防区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后来这块防区由岳家军分兵防守。

  在此之后,朝廷开始更加加强对各大家军的管控。

  此外,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朝廷还尝试制定许多其他的规定,以加强对诸军的控制,诸如“逐军各置虎符于御前收管,非降虎符,毋得擅出营。”并规定每统制官汇总各自所辖人数,编造军籍三本,“一本上之御前。一纳御营使司、一留军中,逐季揭帖。”以实现“诸军不得互相招收”的目的。

  尽管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对武将的束缚,从中可见一般。三大战区,也只有不吃空饷、不盘剥士兵的岳飞将军籍交了上去,把时任宰相感动的不得了!这件小事也从侧面证明了岳飞的赤胆忠心!

  因此,从制度的角度讲,岳飞并不具备裹挟整个岳家军为他自己的政治目而服务的能力。就算他有这个政治斗争的潜力,赵构和秦桧也绝不会给他这个成长的机会。


500

  岳飞无法绕过南宋的军情体系来“密谋”造反

500

  完颜兀术“搜山检海”路线图

  南宋立国不久,金兀术便一路尾随将南宋朝廷撵到海上,史称“搜山检海”。其原因在于此时南宋朝廷的情报、驿站体系几乎被完全摧毁,前线军情难以迅速上报至中央。

  金兵南下时,南宋朝廷完全失去了关于金兵的信息。等到金兵进入目力可及范围时,赵构正与宫女们淫乐,也不知是吓坏了还是扭断了,自此之后便失去了生育能力。

  金兵北归之后,痛定思痛的赵构立马安排人手组织恢复了驿站体系,并建立了严格的驿传规则。

500

  孟获城烽火台遗址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建炎三年,1129年)直龙图阁知杭州康允之言,维扬无斥候,故金人奄至而不知,于是初置摆铺,凡十里一铺,置递卒五人,限三刻承传……”

  各大军镇、府州之间,每隔十里(五公里左右),便有一处摆铺(宋代各府县所设传递公文信息的驿站),有五人负责传递各类消息。

  此外,《宋会要辑稿·方域》记载:“绍兴二年九月乙丑(1132年),初命沿江岸置蜂火台以为斥埃…每日平安即于发更时举火一把,每夜平安即于次日平明时举烟一把。缓急盗贼,不拘时候,日则举烟,夜则举火,各三把为号。”

  长江两岸,每隔一定距离,便会有一座烽火台,无论缓急,都要按照规定上报军情。此外还有飞鸽传书、蜡丸密书等其它途径重复传递紧急军情!

  而以步兵为主力的岳家军根本跑不赢烽火台与飞鸽传书,甚至连驿站体系都跑不赢!

  从情报的角度来讲,除非岳飞有能力将所有烽火台、驿站均封锁,还要控制军中的文员,甚至伪装成文员,定期向朝廷放烟雾弹。

  作为参考,《宋史》记载:淮西兵变(1137年)时,伪齐刘豫多次往郦琼军中派遣细作一事,早已被南宋朝廷知悉,只不过朝廷并未重视此事,才致酿成大祸。

  有了淮西兵变的前车之鉴,南宋朝廷对武将必定会更加严防死守,无论明处还是暗处,都有很多眼睛盯着岳飞等人。岳飞断然无法顺利完成起兵造反的准备阶段!

500

  岳飞不会得到文官集团支持,军中实权派更不会轻易扈从岳飞

500

  嘉定六年(1213年)新晋官员来源比例

  宋朝重文轻武,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为士大夫群体让渡了大量的利益。同级别的文武官员相见,武将还需给文官行礼。若是有军国大事需要商议,武将全程都会被拒之门外,根本无法参与具体决策过程。

  有宋一代,共计登科115427人,唐朝计20619人,明朝计24612人,清朝计26881人。宋朝的登科人数平均是其他朝代的五倍。

  此外还有荫补:六品以上官员的儿子、孙子、曾孙可以不用考试,直接做官!

  还有制举:相当于补录,名义上用于选拔特殊人才,最多时每年能录取上千人。

  此外,还有皇帝特招!!!

  宋代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岳飞若是想推翻这样一个王朝,必定不会得到绝大多数既得利益群体的支持!还会遭到其它地主武装的疯狂反扑!

500

  张俊与岳飞像

  南宋赵构为了拉拢大将重臣,曾多次大行封赏。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家中共有良田一百多万亩,每年收租米六十万石以上。而两宋时期,每年财政收入中,粮食一项多在二千六百万石量级。张俊一家的收入就占了百分之二有余。相应的,对刘光世、韩世忠等人的赏赐也不在少数。

  以张俊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已经到达了荣华富贵的顶层,无论谁想破坏既有的分配体系,都不会得到他们的支持或响应!岳飞也不过是封建时代众多地主中的一员,他必定无法提出更加优越的政治纲领。改朝换代的旗帜,无法团结更多的文臣、武将。

  而得到统治阶层或统治集团的支持是造反的必由之路。

  曹操加九锡、享天子礼仪,离帝位只差一步,但哪怕与荀彧等汉臣决裂,也始终不敢迈过。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把持整个魏国的军政大权,但最终只是选择观望,将最后一步留给孙子司马炎完成。他们都是等到前朝的政治势力基本被瓦解稀释之后才敢改朝换代。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地狼烟,但直到关陇贵族反叛后,大隋的统治根基才被彻底摧毁。李渊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起兵七年后便迅速平定天下,是平定天下最快的皇帝。

  反观岳飞面对的宋朝,一直有一个十分稳定、庞大且忠于皇帝的士大夫集团。岳飞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十分弱小的地位。

  岳飞蒙冤时,朝中没有大规模的政治清洗,也证明了这一点——岳飞只是众多统兵在外的大将中的一员而已,并无政治根基!

500

  岳飞绝不可能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造反

  以上,从兵力、后勤、制度、情报、人心等众多因素分析,岳飞都不占优势。历朝历代造反的人,无不在以上各种因素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岳飞熟谙用兵之道,又岂会不明此理。

500

  岳飞画像


  作为不世出的名将,岳飞曾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他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恢复故土。在岳飞第四次北伐时,各地义军成功牵制、消灭了大量金兵,为岳飞成功北伐做出了极佳的战略掩护。这在消息闭塞、通讯不便的古代封建王朝堪称大手笔,比现代亚非拉一众小国的国家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要强过不少!

  平定钟相杨幺起义时,岳飞运筹于帷幄,向南宋初年权势最重的宰相张浚保证道:“除去从潭州(湖南长沙)到洞庭来往路程,八日内定会‘俘诸囚于都督之庭’”。此后,岳飞果然以极小的伤亡,八日内便将盘踞荆襄五年之久的钟相杨幺部众招抚、剿灭完毕。

  岳飞一生征战上百次,从无败绩,三十一岁建节,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宋代节度使没有实权,但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很大,相当于今天大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兼数省省委书记兼省长的总和,权势之重,地位之尊贵,可见一般。在此之前,只有宋太祖赵匡胤有这般履历。但赵匡胤身份尊贵,人脉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远非岳飞可比。

  赵匡胤的父亲官居都指挥使,相当于今天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古代社会,这几乎意味着一切!而岳飞出身低微,世代为农,只因生活贫苦,才去从军找口饭吃。

  别说封建王朝,就算放到今天,他的履历一样能吓死人。若是没有傲人的才略与手段,不可能晋升的如此之快。对这样一个人,只能以“天纵之才”四个字来形容!

  此外,南宋中兴四将中,岳飞最把人当人,从不克扣部下军饷,还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补充军资。岳家军在他的带领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亲儿子岳云在训练时触犯军纪,差点被杀,在诸将求情下,才以一百军棍得免!

  以岳飞之品性、能力、见识、胆略,断然不会以岳家军六十余万军民的性命为赌注,去做一件在现有体系下,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

500

  煌煌史册,静待后人评说!

  赵构无后,秦桧也无后,宋徽宗在五国城受尽屈辱,宋钦宗被乱马踩死。宋太宗篡夺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其子孙后代很大一部分都被金兵掳掠至五国城,下场凄惨。宗室女性无论老幼皆成为金人的性奴隶,赵构的母亲,甚至被转易数人之手。后为了保密,赵构将见过其母丑态的妹妹柔福帝姬以假冒之名诛杀,又让史官将自己母亲的年龄改大了十岁,正所谓报应不爽!

500

  北宋宗室女性受辱塑像

  岳飞死后,秦桧授意自己的养子秦熹篡改史料,大肆销毁岳飞、岳家军的相关档案、札子、战报,销毁不利于自己的相关记载,同时严禁私人修史。在岳飞平反之后,众人明明知道岳飞功劳最大,但相关的档案、记录全都找不到了,只能重新搜集。

  原始资料的丢失,让众多事件难以再次复原。古代交通阻碍、信息闭塞,岳家军中知悉全部军情的相关大将,此时已大多作古,再加上传说与真相混杂在一起,让事情的原貌变得面目全非。因此后世就岳飞的相关事迹产生了极大的争议,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借机抹黑岳飞,甚至为秦桧、赵构翻案!

  《宋史》记载,岳飞第四次北伐时,岳云、张宪等人均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均无法与牛皋相比。而关于牛皋在岳飞第四次北伐中的详细记录,几乎没有。《宋史·列传》中只有一句:“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汴(开封)、许(许昌)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可见秦桧销毁史料,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500

  岳飞雕像

  为众人报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关于“岳飞们”的事迹,必须被一代代的流传开、弘扬开,只有让英雄回到其应在的位置,我们的社会、文化,才会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才会筋骨健全,血肉饱满,才不至于跟赵构一样“阳痿”掉!

  -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