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七宗罪”闯入强监管时代,拼多多回吐市值已高达8000多亿
文丨太史詹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今年3月,黄峥正式宣布退休。在此前后,拼多多的股价一路下行,4个多月来已经腰斩,7月8日更是创下年内新低,区间市值蒸发高达8000多亿元。
个中缘由,是拼多多的经营,真的离不开黄峥吗?
当然不是。问题在于,拼多多的第一增长曲线是淘宝的老路,第二增长曲线“多多买菜”前途未卜。
更关键的是,瞄准下沉市场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似乎已经结束了。“唯资本、唯流量”的思路,难以为继了。白牌和“砍一刀”等等问题,或将给拼多多带来无尽的烦恼。
01
淘宝的老路好走吗?
黄峥是程序员出身,擅长的是技术和产品。拼多多作为一个电商平台,现在更应该在运营上发力。君不见两大电商平台阿里和京东,老板都精于商务运营,技术水平却很是一般。所以,创始人退休对拼多多的影响很有限。
如今,拼多多的用户数已经超越淘宝,居中国电商首位。这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用户增长将会很有限。虽然拼多多也早早意识到了这点,早就开始了对存量用户的精耕细作,并尝试着突破市场天花板,持续引入高端品牌,试图撕掉身上的“低廉”标签,但为了用户留存,却不得不同时继续维持着百亿补贴”政策。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百亿补贴”商家是拼多多的流量担当。但从今年3月起,除生鲜农产品外,拼多多开始对这部分商家抽佣,比例为1%-3%。虽然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其他平台的一半,但却实实在在地拿掉了过去的零佣金优惠。
“零佣金切入,佣金升级,引入高端品牌。”是的,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拼多多在走淘宝的老路。
这么做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拼多多该如何把握,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变成现在的淘宝?因为,一旦你变成了对手,你就失掉了所有。当年,也是因为小厂商假货问题泛滥,商家难以管理,马老师痛定思痛,下决心开启了淘宝走向高端的路径。拼多多的尴尬境地在于,它在走最大竞争对手走过的路,所以一举一动人家也是有预判的。
当然,农产品和买菜业务也是撬动新市场的尝试,也是差异化的最大变数。
02
第二增长曲线会有吗?
拼多多对买菜业务的执着令人毫不意外。
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是黄峥退休后的第一份。这个季度,拼多多实现营业收入221.67亿元,同比去年的65.41亿元增长239%。但与此同时,它的营收成本却以远高于收入增速的487%增长,达到了107.461亿元。成本的剧增,源于对社区团购业务的持续投入。
同一份财报显示,拼多多买菜带来了近20亿元的亏损,而拼多多当季的净亏损也只有18.9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拼多多买菜,拼多多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了。
接替黄峥的新任CEO陈磊,给拼多多定的长期目标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和日用品平台”,而短期内他设想的第二曲线就是“多多买菜”。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多多买菜”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业务,对于资金的要求不下于“百亿补贴”。更何况,这样一来,拼多多被迫由轻变重,进入一个陌生的战场。虽然它在农产品领域深耕多年,有着深厚的供应链积累,但社区团购市场里还挤进了美团、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实力玩家,形势不容乐观。
而且,互联网的“无限游戏”已经不再被鼓励。去年底,社区团购刚刚站上风口,各路人马就被提醒“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市监总局今年也出了手,对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的不规范经营进行了罚款。
互联网发展多年,边界日益外延,开始触碰纯经济以外的领域了。社区团购如此,在线教育也如此。诚然,互联网巨头在买菜市场的效率一定是高于小摊贩的,而效率过高带来的失业问题却会让整个社会承担。这就是监管出手背后的深层原因。
但这远远不是拼多多最被舆论诟病的问题。
03
白牌和“砍一刀”的反噬
7月8日,市监总局要求拼多多立即整改平台上出现的出售虚假检测报告问题。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拼多多的投诉量超过27万条,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假货”。比如,有苹果蓝牙二代耳机为假冒产品,序列号为篡改号码。这种“假货”商家就是虚假检测报告的最大客户。
虽然这种监管要求本身并不会对拼多多的业务构成太大影响,因为本身这种卖报告的业务也不是拼多多的主流,但随着互联网强监管时代的开启,拼多多势必面对越来越多的外部压力。
更何况,这其实只是拼多多白牌商家问题的冰山一角。
《正经社》梳理获悉,早在2018年,创维就曾发布过严正声明,控诉拼多多上大量山寨创维的电器。除此之外,作家郑渊洁也发微博向相关部门举报拼多多,销售盗版的皮皮鲁系列图书。同年8月,国家市监总局约谈黄峥,要求全面整改。
不仅实体和信息两大类产品质量问题频踩红线,在自己最得意的病毒式社交传播方面,拼多多也遭受了监管的强压。
2021年5月10日,上海市消保委约谈拼多多,提出六大问题,涉及“砍价拉新”,要求它摒弃流量思维。当日,其股价大跌超过9%。
7月11日,拼多多系统崩溃,原来是它又开启了“砍一刀”活动。一众网友纷纷“落井下石”,开启吐槽模式,控诉邀请好友“砍一刀”模式对自己朋友圈的污染。
在社交平台上的病毒式传播是拼多多崛起的秘密武器之一,邀请朋友“砍一刀”是它最常用的拉新手段。拼多多当时让巨头腾讯的社交流量在电商领域找到了绝佳的出口,所以它在对其他商家的微信推广诸多限制的同时,对拼多多却是大开绿灯。
7月1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拼多多已经在美股上市了,它掌握的用户量是亿级的,是这份基础规定的几百倍。现在的规定是针对拟上市企业,针对已上市企业的规定何时出台?目前还不得而知。
而且,会不会以“反垄断和个人隐私”问题限制拼多多在微信中的推广,这也是未知之数。
“社区团购”、“假货泛滥”、“IP侵权”、“信息滥用”、“数据外泄”、“涉嫌垄断”、“压榨员工”,这七宗罪就是拼多多在互联网强监管时代的最大利空。【《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