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种粮大户不难,难点是碎片化土地流转合并,收益怎么分配?

【本文来自《贺海波:为了粮食安全,乡村干部被逼成了种田大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曾经跟工作驻地一个种粮大户合作干过农业推广项目,用他们的大棚做育苗。

发展种粮大户,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难,中国的小型农机已经遍地开花,难就难在碎片化的土地怎么去流转、合并。

1.现状:土地使用权如何分配,难以达成一致。

在中国南方的农村,几乎是每家平均2-5亩地左右,人均下来多的也就一两亩。这些地本来就是用田垄隔开,作为每家每户的自留地,各家之间有清晰的边界。如果要合并,哪块地是谁的,哪家的地在哪,收益怎么分配,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谁来解决?各位城里大侠吗?土地流转就4个字,基层做起工作来跑断腿、说干口水都不一定能干的成。

为什么?大家都说农村人都进城啦,人口越来越少,可是农村人口并不少,你们说的人口,是适龄人口,是劳动人口,而农村恰恰多的是不能劳动的996138人口(重阳、儿童、妇女),人均耕地面积并不能支持中国走大农业的路子,甚至想要发展50—200亩的种粮大户,都非常困难。

我以文中的数据举例:贤村,约2800余人,全村共计1800亩土地。同志们好好算一下,人均耕地才0.64亩,就算1%(28个人)愿意当种粮大户,分下来的土地也才人均64亩,其他小户就不让人种地了吗?怎么去搞机械化?

2.粮价:

农民不愿意种地,因为种粮食收益太低,根本问题是粮价太低。

粮价可不是一般的价格,粮食一旦出了短缺,粮价上涨的幅度可不是1倍、2倍,那是10倍百倍的往上涨,各位,你们键盘一敲high了,可是你们付得起这个掏空钱包买大米、甚至饿死人的责任吗?

3.不负责任的推断:

我还要再说一句不好听的,如果粮食出现短缺,首先饿死的是谁?是农民吗?

不,他们会在家里想尽方法藏好粮食。首先饿死的,只能是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没有土地,没有粮食储备。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问题,都是简化过的,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比大家看到的多得多得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