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决战》之二:编导根本没有理解廖耀湘兵团覆灭的戏剧性

500

《大决战》浓墨重彩地表现了辽沈战役,但基本上把重心放在了塔山之战和锦州之战上,甚至连打义县这种外围战斗都占了很大篇幅,但是对于整个东北国军唯一的机动兵团,也就是廖耀湘的第九兵团的覆灭过程,却交代得非常含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卫立煌到东北的时候,国军还没有开始编组兵团。但卫立煌很快就和常公就东北的前途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所以常公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其主要目的就是架空卫立煌,让卫立煌在东北变成光杆司令,什么都做不成。

常公的第一个操作是增派范汉杰到东北担任剿总副司令,并且担任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主任,将辽西走廊地区的部队交给范汉杰统一指挥,范汉杰把这个地区的部队统一编组为四个军,其中核心的实际上是锦州城内的滇军九十三军。范汉杰为了控制部队,又将锦州的部队编组为第六兵团,并且将滇军九十三军的军长卢俊泉升任兵团司令,军长由盛家兴继任,总兵力约十万余人。

这样,辽西部队基本上就摆脱了卫立煌的指挥,而范汉杰是直接听命于常公的。而卫立煌控制不了部队,就在物资上下手。因为此时东北的物资都是从华北先运到沈阳,再由沈阳统一分发。范汉杰提出,物资先经过锦州运到沈阳,再从沈阳运回锦州,往返折腾,浪费时间,不如在经过锦州时直接截留一部分给锦州。

500

卫立煌本来就掌握不了部队,只能掌握物资了,自然坚决不肯,双方为此闹了矛盾,后来将锦州单独划为一个补给区,可以截留物资,但炮弹等武器装备仍然需要从沈阳运来。范汉杰再三要求沈阳多运输弹药,加强锦州储备,卫立煌推三阻四,就是不肯,说沈阳是东北中心,也需要炮弹。如果锦州先发生战争,再运到锦州不迟。

结果,解放军先进攻锦州,关门打狗。并且,此时锦州到沈阳的铁路线也已经被切断,沈阳的炮弹运不过来,范汉杰连番呼救,卫立煌答应派飞机空运炮弹到锦州。但此时解放军的大炮数量已达上千门,所以打起来之后,很快就用炮火封锁了锦州机场,沈阳来的飞机不敢降落,炮弹就无法继续空运了。所以,在解放军开始进攻锦州之后,仅仅打了四天,锦州城内的炮弹就没了,完全被解放军的炮火覆盖。

常公的另一个操作是,把在沈阳的国军部队中能够用于机动作战的,全部编为一个大的机动作战兵团,由廖耀湘担任司令官,也就是第九兵团。廖耀湘是黄埔六期生,也是常公信任的学生,自然也直接听命于常公。这样一来,等于沈阳的国军部队也基本上脱离了卫立煌的指挥,常公可以越过卫立煌直接进行微操。

500

但常公没想到的是,编组完成之后,廖耀湘并不愿意按照常公和南京国防部的要求,出兵增援长春,接应长春郑洞国所部突围。确实,这时候林彪一直坚持先打长春,对长春围而不攻,东野几十万大军沿着铁路线两侧摆开,张网以待,这就等于直钩钓鱼。所以,廖耀湘坚决反对增援长春,认为这是自投罗网,死路一条。与其如此,还不如和卫立煌保持一致,龟缩在沈阳不动。

等到解放军开始进攻锦州,常公明面上要求廖耀湘兵团和侯镜如兵团东西对进,和东野在锦州进行战略决战,一决雌雄,但实际上的打算是无论能不能把锦州救下来,起码都可以让廖耀湘兵团离开沈阳,往华北地区靠近。如果锦州被攻破,则顺势退往华北,顺理成章。但廖耀湘仍然坚持认为,攻锦州只是诱饵,林彪师兄的意图还是钓鱼,等着他去上钩,所以拒绝。

常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再三劝说,才终于让廖耀湘同意西进。但从十月二日同意出兵西进,增援锦州,到部队集结起来都已经八日了,磨磨蹭蹭,十日进占彰武和新立屯之后,就止步不前,不敢继续往前走了。本身这一带就是河流纵横的水网地带,不利于廖耀湘兵团的重装备运动,廖耀湘这时候又担心自己掉进沟里,不肯前进,就在这里停下,和常公、卫立煌讨论西进的方案。

500

廖耀湘认为,辽西水网地带不利于大兵团的重装备运动,所以是死路一条。如果要坚持西进,那么比较安全的办法是先往南走,靠近营口,这个路线上没有解放军大部队阻击,可以比较顺利地到达锦州。如果遇到不利的情况,还可以从营口直接撤退到华北。但锦州已经危在旦夕,常公只能再三要求廖耀湘不顾一切的西进。廖耀湘坚持不肯,提出的条件是,如果东进兵团能突破塔山,他就挥兵西进,结果塔山始终打不下来,就又僵持下来了。

就这样在僵持中磋商到十月十五日,锦州已经被解放军攻破,廖耀湘认为继续西进已经没有意义,东北大势已去,所以认为应该南下营口,准备撤退。但常公异想天开,认为要继续东西对进,在锦州决战。这其实已经只是一句空话,常公的真实意图仍然是以此为借口,让廖耀湘兵团撤退到华北,稳定华北局面,因为他已经感觉到华北傅作义的态度比较暧昧。

廖耀湘不明就里,仍然坚持拒绝,认为如果西进一定是自投罗网,还是要南下营口。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常公子在上海打虎,伤及孔二小姐,常公不得已紧急赶回去处置,留下杜聿明相机处置。杜聿明亲自赶到新立屯,和廖耀湘商量廖兵团的去向,才察觉廖耀湘既不肯西进,也不肯东回沈阳,而是要南下营口。杜聿明为了减少损失,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这已经是十月二十日。

500

糟糕的是,既然廖耀湘一直坚持要南下营口,那么部队就应该早作准备,打开南下通道,但却一直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驻足不前,没有打开南下通道。这个错误和黄百韬从新安镇撤退时一样,没有预先在运河上架设浮桥,耽误了时间。等到杜聿明同意之后,他才部署打开南下通道,但又犯了错误,“以廖耀湘的指挥道德”,没有派当时兵力和战斗力最强的新六军打先锋,而是让七十一军去进攻黑山,而让新六军充当预备队。

七十一军打了两天,发现情况不对,既然解放军是在死守,那么一定是在等待援军。廖耀湘这才意识到危险,于是改为让新六军进攻。就在七十一军和新六军移交阵地的时候出现了误会,战线没有划分清楚,出现了一个空隙,解放军一个小股部队刚好就从这个空隙里钻过来了,进入了走廊地带,当天夜里就冲到了廖耀湘兵团指挥部附近,打掉了廖耀湘的指挥中枢。

指挥中枢被打掉,廖耀湘兵团下属各军只能各自为战。这时候才发现,从新立屯退回沈阳的道路已经被解放军堵住,南下的前进道路也已经被解放军堵住,无论南下营口,还是原路退回营口,都已经没有希望,只能往南绕路返回沈阳。但这时候廖兵团的五个军已经被截为几段,后面的新一军和新三军已经被拦住,他只能交给新三军军长龙天武指挥,设法突围,返回沈阳,他自己企图带着新六军、七十一军和四十九军从南路返回沈阳。

500

这时候东野各部不顾建制,猛打猛冲,廖兵团已经完全被打乱,兵团找不到军,军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完全乱作一团,廖耀湘本人则是在新编22师的保护下,和四十九军先汇合,企图一起返回沈阳,但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两次告诉廖耀湘,前面没有发现解放军部队,实际上这时候出路已经完全被堵死了。廖耀湘和部队失散,走到前面发现走不通,又往回走,路上就被俘虏了。

锦州败讯传到沈阳,沈阳城里也是人心惶惶,此时留在沈阳的部队只有五十三军和青年军207师的两个旅,五十三军是杂牌军,长期被中央军歧视,早已厌战,师长王理寰也已经私下和沈阳地下党联系,准备起义。所以,解放军还没到沈阳,沈阳就已经准备起义了。最后反而不是西线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解放军部队,而是解放长春的部队先到了沈阳,进行了接收。

整个这个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其实就是常公和卫立煌、廖耀湘、傅作义、范汉杰等人之间的博弈,尤其是作为东北国军唯一机动兵团的廖耀湘兵团,能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全军覆没,更是出人意料。但《大决战》的编剧和导演却虎头蛇尾,对塔山之战和锦州之中极力描述,而对廖耀湘兵团的覆没只是轻轻带过,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