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还是需要外援,但选择哪种外援尤为关键
关于外援能否带动中国篮球整体水平提升的问题,我结合过去十年cba联赛的外援变化,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2008-2009赛季是cba外援分水岭,在此以前像积臣这种菲律宾联赛级别的外援都能在cba有一席之地。自08-09赛季李元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援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外援涌入了cba赛场。此后十年,只有欧冠级别和准nba级别的外援能进入到cba球队视野。
虽然外援众多,但真正打出名堂并且能深受球迷喜爱的外援实则只有马布里、哈达迪、哈德森、威姆斯、马尚布鲁克斯等寥寥几人,其余的外援名气大如史蒂芬森,也不过是个水土不服的匆匆过客。
十年前,马布里在经历佛山队和山西队的落寞后,转投到处于重建期的北京队,也就此开启了他在北京城的一段传奇。
诚然,马布里是个责任感极强的外援。从纪录片中就可看出,他不同于其他拿钱只管打球的外援,对队内青年球员他甘为人师,经常客串充任防守教练。后来的国手翟晓川、朱彦西、方硕等人其实可以称得上是马布里的徒弟。
然而,不是所有的外援都是马布里,可以carry球队之余还致力于带动年轻球员进步。用革命年代的话说,不是外国人愿意来了都是白求恩。
由于马布里的成功,导致cba其他球队跟风般地购买一大堆美式小外援,这些小外援的特点就是球权一旦在手就不会轻易地分享出去,组织进攻一把抓。过分依赖美式外援的副作用自然就是其他球员,尤其是本土球员只懂跑位站桩,成了只会“吃饼”,不懂随机应变的“工具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家队的成绩开始出现滑坡等问题。
虽然,乍眼看cba数据榜单,外援球员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仔细分析这些外援就可以发现,那些数据占优的外援,基本上都是爱粘球,喜欢单干,打法“毒瘤”的外援。而有些争冠级别球队的外援或蓝领型外援,他们的数据反而不怎么漂亮。
先举一个例子,山西队的外援莫兰德,此人曾在2019年前在nba有过一定上场时间,成为联盟垫底球队底特律活塞队的轮换球员。后来,他签约山西队,但内线统治力完全体现不出来,还因为技术粗糙与山西队的体系格格不入,甚至因为脾气暴躁与主教练丁伟发生口角。
你说这外援技术差吗?但他是打过nba的,然而一直游离于山西队的体系以外,没能促使球队有实质性进步。
再如上赛季与林书豪随同北京队征战季后赛,差点把广东队逼入绝境的尤度,前几年游走于nba与欧洲赛场之间,曾代表尼日利亚征战过19年世界杯。
他的特点是臂展长,护框能力强,但是他也算不上美式外援,在北京队体系中充当的是蓝领角色,偶尔锦上添花取分。今年年初马布里的北控队曾将其引进,然而他的作用事实上还不如邹雨宸、俞长栋等国内球员。这笔引援更被视为马布里在季后赛冲刺阶段的一大败笔。
上赛季cba常规赛收官阶段的广东队,马尚布鲁克斯意外受伤,杜锋一度陷入无人可用的困境。此时,他引进的外援却是一名从未在cba证明过自己的外援杰森-汤普森。
这位汤普森在2017年以前曾在nba打过500多场比赛,可谓经验非常丰富。但是,他到cba后,也只不过在山东队短暂停留了一个赛季,留下11分这种与国内球员没有多大差别的惨淡数据。
今年,他又一次踏足cba赛场,来到了广东队,其实依照他的实力在众多外援当中根本排不上号,但是广东队还是在其有限的上场时间内发挥其作用,使其幸运地搭上了冠军的末班车。归根结底,他也不过是一名备胎外援。
其实,哪怕是美式外援,在广东队、辽宁队等cba顶级豪门也不一定能打得风生水起。上赛季,cba在经历外援质量大幅提升以后,首次实行四节四人次的外援政策。
于是,广东队教练杜锋在易建联受伤,外援上场时间受限的情况下,采取了五上五下换人策略。于是,上赛季FMVP威姆斯的得分大幅缩水,只有15.8分,仅比广东队本土得分王胡明轩13分高出2分。因此,胡明轩在今年落选赛的出色表现,不是偶然的结果。
虽然外援得分缩水了,但懂球的能说威姆斯的作用不重要吗?到了季后赛可知,他的作用还是非常显著的,但不是体现在数据上。而且广东队整体平分上场时间的效果,相比起联盟中引进一名美式外援,然后把其他本土球员改造成工具人的效果要好不只一点点吧!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篮球还是需要引进外援的,但是引进什么外援,怎么用外援,这值得全体教练和球员思考。
试想,如果cba全部球队都能像广东队、辽宁队那样可以排出三四套不同特点的阵容来,中国篮球的水平何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