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些历史,有人还觉得白彦虎是“民族英雄”吗?

投靠外国侵略者的白彦虎是什么民族英雄?

作者:阿布,维吾尔族,自由撰稿人。

骑着白马的不一定是白马王子,也可能是幽灵。

1873年中国新疆,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中间的戈壁滩上一行人艰难地行进着,白彦虎就是这群人的首领。左宗棠在陕甘地区势如破竹,看到大势已去的白彦虎决定带着手下人逃出陕甘地区,进入新疆。白彦虎一路奔波,丢盔卸甲,但是到了新疆,他从丧家之犬摇身一变现在成了阿古柏的女婿。

500

白彦虎

正午时分,到了吃饭时间,但是白彦虎没有胃口,因为他选择投靠阿古柏这个背后有英国人和沙俄的外来者,手下人意见很大,尤其他的嫂子,他们觉得阿古柏是侵略者,在和田搞大屠杀,在跟乌鲁木齐的回族妥得璘交战时甚至残杀过未成年孩子。尤其跟妥得璘交战那次,死了几千个回族小孩啊。

但是白彦虎想活命,他已经管不了阿古柏是不是侵略者了,他想继续做这些人的土皇帝。

其实来新疆以后,白彦虎至少有三条出路可以选择,第一个投降左宗棠,但是之前投降的将领不少因为恶贯满盈被处死,白彦虎自己知道这几年自己的所作所为,大概率是死路一条,不敢投降。

第二条路是投靠盘踞在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一带的回族首领妥得璘。

第三条路是投靠当时新疆势力最大的外来侵略者阿古柏。

白彦虎手下很多人希望白彦虎选择第二条路,就是去投靠妥得璘。妥得璘是谁呢?妥得璘本来是个临夏的老阿訇,依靠乌鲁木齐参将索焕章的照顾,在索焕章发动叛乱后,占据乌鲁木齐,在索焕章拥戴下妥得璘成了“穆斯林王”。但是,野心勃勃又怕死的白彦虎进入新疆以后,分析了新疆局势,发现妥得璘被阿古柏困在玛纳斯,擅长投机的他做出了跟大多数部下不一样的选择——投降阿古伯。其实,如果白彦虎当时与妥得璘合流,很可能改变整个北疆的局势,至少可以少被一个叛国的帽子,可是他没有。有人为白彦虎洗地,说他但是走投无路,被迫投靠阿古伯,其实完全是在胡扯,纯粹是在为叛国者洗白,其心可诛!

500

阿古伯

但是他的嫂子(白彦虎之兄白彦龙的妻子)对此抱怨很多,尤其她可以带动很多人,白彦虎可不是谦谦君子,小肚鸡肠的人说不得,他动了杀心。

此时做中午饭的白彦虎亲嫂在灶房做饭时大发牢骚,埋怨白彦虎不知要将他们带向这里,其实心里不愿意和阿古柏之流同流合污。她一边往灶里填柴,一边发牢骚。正好这时白彦虎身佩宝刀走到她身后,旁边一批人都觉得白彦虎想吓唬一下嫂子。嫂子一见白彦虎,声音更高了,白彦虎就等着这个机会,一刀结果了他的嫂子,这就是在中亚东干人中广泛流传的“白彦虎杀嫂”的故事,当然被美化了,杀嫂子居然能被美化?啧啧。杀嫂子其实是断了很多人的想法,巩固了自己地位,其他人只能跟着他投靠阿古柏。

与阿古柏合流后,白彦虎将所部分为两股,自率一股数千人于是年秋趋乌鲁木齐、玛纳斯。此后三年中,白彦虎活动于玛纳斯、乌鲁木齐一带,帮助阿古柏镇压当地民团和各族群众的反抗。

最近这些年出现了一股为白彦虎洗白的逆流,为了能漂白白彦虎,可谓是煞费苦心。我也是少数民族,不黑不粉,就心平气和的聊聊他。

史书记载,他出生于小吏家庭,兄长更是考中过清朝的武举人。他小时候在京城度过,算是一个北漂。

年少的他就异于普通小孩子,应该有野心,谁不想功成名就?他成年后正值清廷末期太平天国兴起,所以1861年他回到陕西老家参加了清军部队,阻止太平天国的军队进入陕西,在军队里服役非常短暂,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他们也很快被解散,白彦虎也脱离了清军。

但是白彦虎喜欢军队,因为他知道握着刀把子,讲话有分量。

所以清末回乱时,白彦虎很快加入叛乱,因为会钻营很快成了领导者。此次叛乱中很多极端分子、投机分子窃取了领导权,回反抗满清政府的本意很快被这些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歪曲了本意,开始了针对汉族等其他非穆斯林的烧杀抢掠,并以宗教为外衣排斥其他兄弟民族,白彦虎越走越远。

关于这场动乱,到底是起义还是叛乱到现在都有争议。我出身底层,所以更倾向于这场动乱刚开始的性质是反抗满清政府的农民起义,但是因为农民起义有局限性,起义领导权很快被宗教上层攫取,就像义和团被清廷利用居然扶清灭洋,陕甘地区的回族同胞也被白彦虎这类军阀利用,被宗教极端洗脑,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幕。

但是历史没有暂停键,他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投靠外国侵略者阿古柏!

举个例子,汪精卫,跟蒋介石权利斗争失败投靠了日本,成了汉奸!白彦虎也一样!

光绪二年(1876年)春,左宗棠派刘锦棠率主力出星星峡,揭开了收复新疆之役的序幕。闰五月,清军部署于天山北路前沿阵地,归附于阿古柏的马人得踞乌鲁木齐,白彦虎踞红庙子,当清军准备大举出击时,阿古柏令白彦虎移驻古牧地。清军在进袭黄田后,于六月二十八日(8月17日)再克古牧地,全歼守敌约6000人。白彦虎当时不在城中,得免一死。二十九日黎明,清军急速向乌鲁木齐推进,白彦虎、马人得等弃城向达坂方向逃跑。

当清军从东面进击的时候,伊犁将军荣全也督率北疆原有驻军和民团围攻玛纳斯(分南、北两城),白彦虎部守将余小虎开北城东门南奔,与白彦虎合兵一处,踞南山小东沟,并派兵四处收割粮食,以充军粮。七月初十日(8月28日),刘锦棠趋小东沟,白彦虎已于前一日逃至金口峡。十一日,清军日行90里,追至金口峡,白彦虎却早逃向托克逊。

此时,阿古柏亲自到托克逊督战,看到逃奔而来的白彦虎丢盔弃甲、士气低迷,从心底里看不起白彦虎和他的军队,心想你给劳资一场胜仗都没打,只顾逃跑,还有脸回来,彻底驯服这群人的机会来了,便对待他们非常傲慢,强迫他们剃辫易服,白彦虎也只能接受,谁让他寄人篱下呢。

是冬,白彦虎受阿古柏之命,协助马人得守吐鲁番。阿古柏另派次子海古拉守托克逊,"大通哈"(意为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守达坂,自己则退居喀喇沙尔以备策应。

光绪三年(1877年)春,刘锦棠率老湘军自乌鲁木齐攻占达坂;嵩武军与蜀军亦分别由哈密、巴里坤西进,连下七克腾木、辟展(今鄯善)及胜金口新筑土城,吐鲁番门户大开。白彦虎遂从城东向西遁走,在逃跑中烧杀抢掠,裹挟当地民众怨声载道。白彦虎逃到喀喇沙尔后,曾参加阿古柏在这里召开的军事会议,策划如何继续负隅顽抗。但随着四月十六日(5月28日)阿古柏在库尔勒暴死,伪政权陷于分崩离析。海古拉和另一军事头目艾克木汗先后西窜,白彦虎残部则被留下驻守开都河西岸,以阻挡清军。

当时的阿古柏已经是死人了,有些人说白彦虎被迫跟着阿古柏,那现在人死了,是不是认清形势,但是白彦虎又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事!为了阻止清军进攻,他下令掘开都河水为屏障,以致"漫流泛滥,阔可百余里",大量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

在撤出喀喇沙尔后,白彦虎又派部将马壮带着所掠夺的财宝,探路俄国。九月初,白彦虎逃到库车,击败当地人民的阻截,进入城内。但清军随后赶来,白彦虎等逃往拜城,城内民众闭门拒守,白彦虎力攻不下,即率余部西逃。(这里得佩服一下拜城人民,好样的!)九月底,逃至喀什噶尔,已是"人不满百,饥疲殊甚",溃不成军。十一月初二日(12月6日),阿古柏的大儿子伯克胡里从和田至喀什噶尔,与白彦虎会合进攻汉城(此时何步云据喀什噶尔汉城归顺清朝),数日不下。其时,清军已分兵三路合击喀什噶尔,白彦虎遂与伯克胡里分别率残部逃入俄境,被安插在楚河边上的托克马克一带。

500

逃到俄国,沙俄可不是好客的主,为啥让你带兵进来,当然有事吩咐!

当白彦虎逃入沙俄境内以后,他的部众基本就成了绿林强盗,多次分道骚扰清朝,抢粮饷,劫商旅,"戕官弁,杀行客,掠台马",肆意骚扰。光绪八年(1882年)秋,白彦虎死于托呼玛克,终年五十三岁。  

有人可能问,白彦虎的部下真是死心塌地追随他?

在新疆投靠阿古柏侵略者的白彦虎,于阿古柏死后的1877年,在清兵追击下,通过焉耆西撤。其时,白彦虎部众中一些人并不想追随其西去,他们选择留在了焉耆,但是,白彦虎还是坚定地追随伯克胡里,投奔俄国了。

据焉耆回族自治县史料记载,当时左宗棠清军把浩罕侵略者阿古柏从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各城裹胁的回族、蒙古族群众及白彦虎余部安置在焉营。左宗棠还请示清廷设立抚揖善后局,资助这些人在此地定居生活,主持抚揖善后工作的费道周,还从关内招募回民数百户,资助耕牛、农具、种子及生活物资,让其定居。仅此两项共安置回民男2200余丁、女1600余口。这是迁入焉营的最大的一批陕西回民。

所谓的“民族英雄”在这里失去众多的“追随者”。

从以上的历史,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白彦虎曾效忠于清廷,但不是什么农民起义领袖,而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叛国者。

白彦虎算什么民族英雄?

我们的民族英雄应该是为国为民,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为祖国的统一做贡献。

不止汉族有民族英雄,乌兰夫、赛福鼎、艾合买提江都可以算是民族英雄。

但是民族英雄得有个底线,绝不能充当外国势力的走狗。

阿古柏是外国人,侵略新疆,投靠阿古柏做阿古柏的走狗,肯定不能算是民族英雄了。

至于东干人的父亲、回族人的民族英雄等等这些说法,我想说,当你知道阿古柏在新疆杀害了多少未成年的回族儿童,又在和田进行了大屠杀,而白彦虎竟然投靠了这样的一个侵略者这些历史史实时(阿古柏占领和田后,做了什么?),你还能叫得出来英雄两个字吗?你还认为他是回族的“民族英雄”吗?他裹挟众多回族同胞,让陕甘的回族同胞背井离乡游离失所,有些人竟然把他说成是“东干人的父亲”,这确实有点讽刺!

那些远离家乡、飘零海外的回族老百姓思乡之情,你们可明白?不过现在他们已是他国公民,和我们似乎没有半毛钱关系,有的仅仅是一些历史纠葛,仅此而已。

500

在我心里,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最近有很多漂白民族败类,漂白军阀的行为,我觉得他们是非不分,已超出人的范畴。

作者:阿布,维吾尔族,自由撰稿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