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比老版电影差在哪里?

500

最近老刷到电视剧《大决战》,这两天晚上看了一点。演员方面就不说了,这些天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就剧情来说,总的感觉就是流水账,回避重点,回避战争场面。对这样一个题材的电视剧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

比如小河村会议上,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实际上就是是否要调太岳山区的陈赓兵团回援陕北,当时中央的主流意见就是要他回援,是陈赓亲自跑去小河村会议上力争,才没有让陈赓兵团调回陕北。

保卫陕北的几个关键战役,盘龙、青化砭等三战三捷,哪怕是用地图讲解的形式穿插,稍微一下,效果都会好很多,硬是直接镜头一闪就到了一个月后,就已经打完了,完全没有战争场面。

到大决战之前,中野的羊山集之战没有任何表现,华野这边的沙土集战役没有表现,豫东之战也只是提到了一下,反而是济南战役表现更多一些。没有城南庄会议,没有豫东战役,就直接到了济南战役,这个战局究竟是怎么扭转的,交代得太模糊了。

500

整个解放战争前两年全国各战区歼敌数字中,华东战区占比超过一半,但在前面的十集里,粟裕几乎没有怎么出现。也没有任何交代整个全国战局发展情况的地图演示,这电视剧怎么拍的?

这种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一些关键时刻的争议、矛盾呈现出来,不回避,不掩饰。《长征》、《井冈山》和《红色摇篮》为什么大家公认为经典?就因为他没有回避关键时刻的分歧,比如井冈山时期毛主席与陈毅、朱老总、彭总等人的分歧与矛盾。

电影《大决战》,也同样是充分表现了中央与东野林彪的分歧,到底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之间的争论,之前的电视剧《解放》里,同样是唐国强扮演的毛主席最后拍板说,我独断专行一次,先打锦州。但这次的电视剧反而淡化了这个争议。

国军方面同样存在很多内部矛盾与分歧,比如在华东战区的指挥过程中,陈诚瞎指挥坑了王耀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到了这个电视剧里,最后竟然出现了常公在济南战役之后批评王耀武,而陈诚为王耀武说话的场面。相比之下,《解放》和《大将粟裕》等电视剧里都对陈诚与王耀武之间的矛盾有所反映,就显得饱满很多。

500

还有卫立煌、廖耀湘、范汉杰和常公之间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以及常公与桂系、美国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斗争,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表现,才能让这个过程丰满起来,有血有肉,总是一副常公讲话,下面的人唯唯诺诺,就去执行,然后打了败仗,把锅都扣在常公头上。虽然常公无能是共识,但有些不该他背的锅,也不能硬扣在他头上吧。

所以,这种类型的片子,最忌讳的就是开会的时候太过和谐,没有一点点杂音,上下级之间过于令行禁止,如臂使指,无缝衔接。需要把这些各自的内部矛盾展示出来,才能让观众更加理解胜利的一方为什么最后会胜利,失败的一方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这些矛盾都没有了,看上去就让整个过程十分简单,两边开会都很和谐,一团和气,一边是畅所欲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另一边也是常公一言九鼎,其他人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变成了天命所归,故事也显得非常单薄,缺乏内部张力,索然无味。

唐国强老师这些年一直演老年毛主席,应该说是经验非常丰富,从《长征》到后来的《东方》等等,表现也一直很好。但个人感觉,这次《大决战》里的毛主席他演得不好,老气横秋,官气太重,可能是他演得最差的一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