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一种“工具”,它具有很强的阶级属性,而且非常能反映各种力量的对比

【本文来自《杨杰| 汇丰与华为妥协背后:中国“阻断法”体系的威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多年以前,我在学校啃司法考试那三本砖头的时候,时常迷茫,这些案例,有标准答案吗?

很多时候,课本上的例子,如同在一个司法实验室中,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得出”应然“的结果。但是实际上,”徒法不足以自行”,司法运行在现实生活的大气层中,羽毛和铁球不可能同时落地,现实判决和司法实验不一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候,法律界的前辈们会告诉我们,要坚持法律“信仰”,很多时候,是现实错了。

现在,我对这个问题基本有了答案,当年的我,既对了,也错了。对的是,确实是这么回事,在现实社会生活多层次的系统中,法律秩序实际上能起到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就像投资一样,尽管事后来看,市场经常犯错,但是当时当事,临到你的时候,你永远也不应该去质疑“现实错了”;错的是,我们在学校里读书,读的是刻度,读的是定式,这些虽然不是真理,却是前人经验,尽管这些定式随时可能因为AlphaGo的横空出世一文不值,但你掌握了这些经验和定式,能够帮助你比别人都更快地理解形势的变化,理解AlphaGo的招式。

法律是一种“工具”,它具有很强的阶级属性,而且非常能反映各种力量的对比,本案中是这样,政府拿《网络安全审查》对付滴滴的时候是这样,腾讯拿“反垄断法”打别的公司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懂这些太晚了,所以当年没考出来,一点也不冤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