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篮球》杂志的四十年流变若干感想

近期由于某些原因,我翻看了《篮球》这本杂志的老资料发现,这本杂志是由我国第一代篮球管理者,时任中国篮协主席牟作云于1981年7月创刊,算是篮协的官方刊物了。

500

从中国知网保留的资料可见,80年代的刊物封面都是以中国男女篮运动员居多,内容也是介绍国内球员的情况为主,辅以一些体育知识,论文等等。除了中国篮球资讯,还有世界篮球的概况,例如苏联篮球,东欧篮球等等。而nba只是世界篮球资讯的其中一部分。

500

500

然而到了90年代牟作云老先生退居二线以后,《篮球》杂志的封面人物开始被美国篮球的运动员所占据,从乔丹到科比再到詹姆斯。而nba内容被大幅扩充,甚至很多nba花边新闻都开始出现在了这本杂志当中。

500

500

如果不看出版方的话,还以为这是一本NBA特刊。

500

500

直到2016年前后,《篮球》这本杂志的封面人物才重新被中国球员所夺回。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莫雷事件”,nba内容彻底从这本杂志内被剔除了。而上一次出现在《篮球》杂志封面上的外国选手是广东队外援马尚·布鲁克斯。

如果把这本杂志看作是属于中国篮球的舆论阵地的话,我不知道以上这种转变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舆论阵地一度被鲸吞蚕食过,如今才算是重新一步步地占领回去。但是这肯定是不够的。

在此前的一番资料收集工作当中,我籍此重新认识了上世纪90年代女篮的风云人物郑海霞。

500

重新认识了我国早期篮球教父,执教男篮时间最长的教练钱澄海。

500

还有前女篮教练名宿杨伯傭等

500

在郑海霞在入选国际篮联名人堂时,她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让我陷入沉思:“我以为年轻的一代早就把我给遗忘了!”

如果你不是一个篮球从业者,又或者对中国篮球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也许真的早就不知道郑海霞的名字了。

我估计现在有些篮球爱好者对张伯伦、乔治麦肯、比尔拉塞尔的故事如数家珍,却并不知道哪怕是一位三四十年前的中国国手和教练。

500

随着时间推移,有不少建国初期甚至近二十年里的中国篮球教练和球员相继去世。可真正有谁关心呢?有谁愿意去真正了解他们呢?可能他们之于很多“关心”篮球的人而言,只是个陌生的名字罢了。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地翻看了这些资料,我估计这辈子都不会知晓他们的故事。

过去七十余年里,中国篮球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曾经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名字和故事。我们也许没有亮眼的战绩,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