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电波与音符“永不消逝”
图源:上海电信
30秒快读
1
《永不消逝》不仅是一首反映那段历史的歌曲,更用音符的形式记录下革命者不惧牺牲的家国情怀。
2
音符中承载的勇气、大爱和敬意,感染着这座千兆之都里的每一个人。曾经革命信念的星火微光,终能燎原。
1929年,上海大西路福康里(现延安西路420弄)传出第一道红色电波,拉开中国共产党红色通信的序幕。由此,无论是白色恐怖下,还是沦为孤岛时,上海上空交织着红色电波,传递着革命情报,传播着革命星火。
回望百年前的红色通信历史,中国共产党员在困境中突围,在危难中坚守的故事,始终令人动容。我们无法忘却,电台三烈士倒在上海解放前的悲壮故事,这正是那一代人为革命理想舍生取义的缩影。
百年后,电报电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老一辈红色通讯员化为历史的尘埃,但他们的精神值得铭记。
“我们从不曾遗忘,没有硝烟的战场,无形的炮火危机的封锁。是她,是他,生命交织的电波……”6月30日,上海电信以红色通信历史故事为原型,推出主旋律歌曲《永不消逝》,致敬为党和人民奋斗的革命先烈和电信前辈,献礼建党百年。
歌曲:《永不消逝》
《永不消逝》不仅是一首反映那段历史的歌曲,更用音符的形式记录下革命者不惧牺牲的家国情怀。当唱到“要相信,胜利和天亮,哪怕路多漫长”一句时,主唱谢晖眼眶含泪,一度哽咽。
主唱谢晖、主演颜丹晨
这首歌如同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当百年前峥嵘岁月的红色电波与和平年代的音符共振,革命精神终被延续与传承。
01
破:
十天酝酿,从红色通信中找灵感
歌词:孤岛的狐步,情报的幕布,食指间的乐章,发送着未来的希望
今年4月接到上海电信的任务时,《永不消逝》的创作团队很纠结,该如何破解这道命题作文?谢晖直言,建党百年是个宏观题,需要制作一部音乐“史诗”。
歌曲创作团队 图源:谢晖团队
音乐制作人范忻找寻“将一个个音符落到尘埃里”的表达方式。期间他们舍弃了小调、传统红歌的形式。只是,他仍在酝酿,试图与那段百年历史连接。
1929年,上海延安西路的一栋石库门房子中,中共中央第一座无线电台建立。此时上海正被白色恐怖笼罩,阴霾之下如何打破国民党的信息封锁成为一道难题。很难想象,第一座发报机竟由李强通过英文资料自学无线电知识研发而成。处境越艰苦,共产党员越顽强!
范忻有所触动。那段时间,他疯狂看谍战影视作品。单谍战电影《风声》,便看了不下十遍。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这句台词浓缩着百年前那个时空里千千万万党员的真实举措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谢晖则读过《IT时报》关于红色通信的多篇独家报道,以及看《觉醒年代》等主旋律剧“走心”。
十天后,范忻终于写下第一个音符。写完这首风格跌宕的主旋律歌曲,他一共用了20多天。
图源:谢晖团队
在他笔下,这首歌曲以口哨声、电波声以及古典吉他开始,将听众带入百年前的时岁月低声部的喃喃细语描绘出电信前辈们投身隐秘战场的历史场景,高潮部分用交响乐渲染战争的激烈情形,带领听众步入黎明前的黑夜,感受先辈们如何坚守信仰、积蓄力量,最终冲破黑暗。
“悲壮中带着血色浪漫”是他对这首歌的注解。这也是红色通信烈士为革命事业默默付出的真实写照。
02
执:
致敬革命精神,不分昼夜抠细节标题
歌词:是信仰,是力量,让今夜光芒灿烂
5月25日,初版歌曲交出。当晚,上海电信便与创作团队展开沟通。这是一场对音乐品质执着的比拼。由此,双方对于作品的修改落到细微处。
谢晖记不清为了这首歌,熬过多少个通宵,与上海电信团队在深夜沟通过多少次,唯一确切的数字是这首歌一共出过5个版本。
谢晖 图源:谢晖团队
可以看到的是,双方舍弃休息时间,不间断讨论,为的是给党的百岁生日送上一份好礼。这是和平年代理想主义者们的执念,也是对革命精神的最高敬意。
回望百年党史,电台三烈士李白、秦鸿钧、张困斋为了传递情报,经常从深夜工作至黎明。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保护其他同志的安全,坚守在岗位直至被捕。严刑拷打下,他们咬牙强忍,不向敌人吐露任何有关党的信息。
“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也等于看到了。我能回来是最好的,万一不能回来,你和孩子,一定会和全国人民一样,过幸福自由的生活。”李白与夫人裘慧英最后一次见面时说。遗憾的是,距离上海解放20天,电台三烈士被杀害。
这是峥嵘岁月里执于信仰的力量。
如今我们经历的盛世,是百年前那颗革命种子结出的果实。
即使已经交出音乐,谢晖对《永不消逝》的热情仍未散却。在某次回江西南昌老家的火车上,他循环听了几十遍。他相信制作团队的力气没有白费,所有努力均反馈在这首歌曲中。“不辱使命!”他说。如今,谢晖还在等一个有仪式感的“告别”,等着今天看这首歌搭配上海电信元素的MV上线。
《永不消逝》MV除了展现一段以红色通信为历史原型的故事,该片段之后,一张张标注着生平和经历的红色电信人的照片轮番展出。
图源:《永不消逝》MV
国旗升旗时,李强、张沈川、刘鹤孔、涂作潮、李白、秦鸿钧、张困斋等名字浮现,总有一段故事能让我们泪流满面。
03
续:
永不消逝的……
歌词:它未曾消散,它未曾停断,星火燎原传信,今朝盛世传情
6月16日,上海电信最后一台用户电报设备退网,完成了历史使命。但红色电波永不消逝,留存于那段历史和每个触碰那段历史的人心里。
挖掘红色通信背后的故事,传播先烈的精神,或许是这次上海电信推出主旋律歌曲《永不消逝》的意义之一。
图源:谢晖团队
更大的意义在于传承。
创作团队的编曲出生军人家庭,父亲平日里很沉默。当他将这首歌转给父亲时,父亲突然打开了话匣,仿佛回到青年时代。
谢晖仍记得,当初接到任务时,上海电信明确提出,这首歌曲“不能红色脸谱化,要涌动深沉情感”。这也是为了让年轻人对这一类型的主旋律歌曲有所共鸣。
尽管对红色通信的峥嵘岁月并不太了解,但一位95后听众表示,听懂了歌词中的革命理想和激情,对那个时代怀有憧憬。
“很多东西都能遗忘,比如香气、味道、快乐、痛觉等等。但音乐不会。一段好的旋律能刻在脑海中,承载着纯粹的情感。”词作者吉化若认为。
这份纯粹的情感,或许是先烈们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动以及感动背后的革命精神传递。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1929年,上海上空开始飘荡承载着革命种子的红色电波。上海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和初心地。
百年之前,电波中承载的理想、牺牲和浪漫仍那么浓,那么激荡人心,革命信念永不消逝。
百年之后,音符中承载的勇气、大爱和敬意,感染着这座千兆之都里的每一个人。曾经革命信念的星火微光,终能燎原。
当电波与音符跨越时空共振,多少人感慨,“这盛世如你所愿”!
一位老人来到一座墓碑前祭奠为革命付出生命的妻子。惊心动魄的潜伏故事、磅礴的战场风云以及黎明前年轻妻子就义的片段随着口哨声在范忻脑海中浮现。
墓碑前面还有一束花。这是和平年代,后浪们对革命精神的礼赞。
作者/IT时报记者 孙鹏飞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图片/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