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无奈的"三星化"
摘自腾讯网 最新消息称,华为首家晶圆工厂选址湖北武汉,计划2022年投产。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来得那么快,情理之中是华为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这么做。不为别的,只因当前国内芯片制造厂商都太"猪队友",没办法华为只好亲自上阵。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改开后,尤其加入世贸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参与到了全球化分工。这种分工理论上能将各个环节最优化,让各企业集中资源做他们最擅长/体系最需要他们去做的事。华为产品行销世界,自然是华为的设计,系统,集成,服务征服了世界。但在这个背后,是世界先进生产力(尤其是半导体)的"具现化"的能力。不然没有实物,华为就成PPT企业了。
这种势头,随着美国逆全球化的操作,包括制裁断供加税等一系列行政令的执行,宣告终结。华为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制造上也倾尽所有亲自下场。
其实华为一直以来都是有意扶持国内企业的。以中芯国际为例,华为曾经长期贡献其1/3的利润。中芯国际的28纳米一直良率有问题,是华为那么多年帮忙调试让其可以量产。尽管如此,还是带不动。
目前来看,华为在其真正拥有制造能力之前,会经历不短的转型期。痛苦包含并不限于资金短缺,供应商短缺以及人才流失。但这是想活下去必须经历的一关。只有做到三星那样“啥都有”,才能真正不怕断供。
其实岂止是华为,整个国家的产业也都在完善门类,补齐那些以前觉得只靠进口/国际分工就可以解决掉方面。这将是逆全球化风波中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