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7岁的黄建新谈起“内卷”“躺平”ㅣ对话《1921》导演

君伟 | 作者     周矗 | 编辑

 (注: 本文含有剧透)

现年67岁的黄建新导演,依然很忙。

2020年7月1日,他与郑大圣导演仅用4个月时间,便完成了集结数十位一线艺人的《1921》的拍摄。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担任了《长津湖》的监制工作,6个月后,影片杀青。

500

《1921》

在2021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建新担任起了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与演员周冬雨、邓超、导演陈哲艺等评委一道评选金爵奖。最终,金爵奖主竞赛最佳影片花落耿军导演《东北虎》。

500

 马可·穆勒、陈哲艺、周冬雨、黄建新

同时,《1921》也作为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正式亮相。

作为一位电影行业的大前辈,黄建新关注年轻人的故事。在《1921》中,平均年龄仅为28岁的年轻人们从五湖四海赶到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的日子中扛起了民族和国家的重担。

500

黄建新接受媒体群访

娱刺儿(ID:yuci-er)与黄建新导演的对话中,他描述了1921、1970、2021三代年轻人的状态。对当下年轻人“躺平、内卷”的现状,他表示出好奇,并认为“等觉得什么东西有价值的时候,年轻人就会有原始驱动力地去追”。

永远有一种不信任年轻人的说法,我从来不以为然。”黄建新说。

 

500

"王仁君演的毛泽东,

抓住了青年的感觉"

黄建新导演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印象。

500

黄建新

他是“第五代导演”的一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出一系列华语经典电影,如《黑炮事件》《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行,绿灯行》。他的作品聚焦国民性,中国人左右逢源、圆融中庸的处世之道跃然银幕之上。

500

《背靠背,脸对脸》

2009年开始,黄建新一手打造出“建”字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又担任《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

500

 《建党伟业》

直到现在,黄建新依然扛起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大旗,不断摸索创新拍法。

正因如此,外界对黄建新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严肃的老导演”上。但其实,黄建新的性格里依然有年轻、热血的一面。

他为儿子黄雷监制了《合法伴侣》。在《合法伴侣》首映礼上,黄建新跟儿子、主创们一起跳着欢快的舞步登上了映后见面舞台,呈现了他性格中年轻、活泼、可爱的一面。

《合法伴侣》 首映礼,黄建新跳舞

拍《1921》时,他去触摸了1921那个时代下年轻人滚烫的心。

黄建新说:“当年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还是被董必武、何叔衡给拉上去的。这两人年纪大,如果一减,平均年龄也就23、24岁。每次看到我都有点不相信,平均年龄20几岁的十几个人,用二十八年把中国改变了,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多么大的理想,多么大的信念。”

500

《1921》 

但是,这些一大代表又是年轻人,“我们老说一种青年的朝气,一种向上的力量,实际上青年就是这样的。”

《1921》影片中,王仁君饰演青年毛泽东,黄建新为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就是奔跑

500

《1921》

历史上,毛泽东是一个运动健将,经常游泳,曾说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样的金句,并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过《体育之研究》一文。

对于黄建新来说,他想要将青年毛泽东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朝气,通过影像呈现成诗意的、抒情的、情感迸发的画面。

他举了影片中的一场戏。当时上海法租界庆祝法国国庆,一批法国人唱着马赛曲,毛泽东想混进去,刚一进去就被越南巡捕拉了出来。于是,他开始奔跑。

500

《1921》

 

在黄建新看来,“奔跑这段戏没有情节,它是一场特别主观化的戏,试图在瞬间转换一些角度,进入到这些年轻知识分子的内心。同样,他的内心会和我们当下有共情,我们会在他的韵律和节奏中激动。”

联合导演郑大圣对青年毛泽东奔跑的意象解读为奔赴。奔赴什么?奔赴救亡图存

陈独秀是毛泽东当年最尊敬的老师。在一场青年毛泽东去见陈独秀的戏中,毛泽东有些诚惶诚恐,把心里话全部都讲了出来,还微微有些紧张。

黄建新和团队在看毛泽东史料的时候,发现毛泽东曾经讲过,他在那个年代受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陈独秀,陈独秀是当时的精神领袖。

500

《1921》

所以在《1921》中,青年毛泽东在陈独秀面前需要表现出学生感、敬仰感,需要有光在眼睛里闪亮

在片场时,黄建新便和演员王仁君谈到了这个要求。最终,王仁君做到了。

“仁君演得很好,准确地抓住了这点。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1921年到1949年的毛泽东,是一个成长的毛泽东。”黄建新说。


500

“必须看到年轻人的脸”

除了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刘昊然饰演的刘仁静、王俊凯饰演的邓恩铭、王源饰演的邓小平、欧豪饰演的李启汉等年轻革命者角色,《1921》还动用了大批群众演员。

500

《1921》

但这一次,黄建新导演对群众演员的要求异常严格。而背后的思路,来自于对《1921》这部影片创作的出发点。

十年前,黄建新执导的《建党伟业》与《1921》的历史背景相似,但创作思路截然不同。

500

《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是一部编年史的历史片。影片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讲到1921年7月23日共产党一大,直到1921年8月3日南湖会议结束。故事由十年中的历史重要节点,以及无数关键人物构成。

黄建新觉得,重复十年前的题材没有意义。这次拍《1921》,就想把时间聚焦在1921年,把它变成线性的故事电影,有情节、有人物、有反转

500

《1921》

虽然影片定位为故事片,但题材毕竟还是历史题材,需要寻找一个进入历史的视角。

黄建新对娱刺儿(ID:yuci-er)说到:“《1921》是2021年的《1921》,我们不是用1921年的心态去拍,而是用当今的心态去拍。我们要找到共同点,因为贯穿了一百年的共同点才是最打动人的,要用2021年的心态去1921年里寻根。”

而这个贯穿了一百年,并且打动人心的共同点,就是生命的过程

“生命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一个人从幼儿时期开始跑,大家看着他都笑,到十一、二岁开始叛逆父母,到上高中时的青春洋溢、充满好奇,一点点成长、成熟,这个生命过程产生的魅力是理论代替不了的。所以我们在拍《1921》的时候,一定要看到生命在青年阶段的这张脸。”黄建新说。

500

《1921》

拍五四运动这场戏时,需要调动大量的群众演员。最初,剧组人员找来群众演员给黄建新看,但这些演员大部分不是学生身份,都是出来打工的成年人。

群演来了后,黄建新觉得他们缺乏学生脸上的一致性,就让剧组人员去大学生里面找。

结果,看到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黄建新发现他们的眼神和之前的群演是不一样的。“镜头推向他们眼睛的时候,就是青春。

500

与90后、00后共振

在五四运动这场戏中,走在最前列的有四个女学生。当时,制片人任宁拿给黄建新一份资料,说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里有个“五四四公子”。

500

《1921》

当时,大学里几乎没有女生,但女子师范学校的四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而且参加了五四运动,非常有名。

最终,这四位女孩子在影片里得到了呈现。

500

《1921》

任宁和黄建新看到这些史料的时候都很感慨。作为一名女制片人,任宁在金爵主席论坛上说:“中国百年前有非常多的独立、自由、追求平等解放的女性。1921年所谓的“新时代女性”,与现在千千万万的90后、00后年轻女孩有非常强的内心共情。因为她们都很勇敢、智慧,同时在追求平权、平等。”

《1921》中,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在幕后做了很多会务组织工作,比如找博文女校,安排食宿,给各个代表写信。虽然都是很细节的工作,但在中共一大会议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00

《1921》

同时,影片中那些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为了党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令人敬仰。

黄建新同样认为,《1921》会和当下年轻人产生共振。他希望将这部影片呈现给2021年的年轻人,并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1921》里的年轻人,有时吹牛吹得忘我,但年轻人一旦有了信仰,他们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批人为中国革命留下来的精神是了不得的,他们基本都是学生,家庭背景都还可以。当年陈独秀一个月挣的钱可以买房,但他们为了信仰,罔顾生死。这个东西其实对当下的年轻人有启发,我们做一个事情要忘我,如果年轻人都去算计,任何事都成不了。”黄建新说。

500

《1921》

当下,“内卷”、“躺平”已经成了年轻人的流行词汇。黄建新说,自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会去网上查一查这些词的意思。身边的助手差不多都是90后,他也会和助手们了解年轻人的想法。

不过,他觉得年轻人心里的冲劲是不变的。“等你觉得什么东西有价值,你会自动地、有原始驱动力地去追。我相信今天的年轻人也一样。”

500

《1921》

有很多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会到黄建新的剧组实习。有天晚上,黄建新看他们坐在电脑前,就问他们“你们干嘛呢?”,几个年轻人回答说“在做人生规划”。黄建新觉得很有意思,觉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

同时,他也对年轻人充满希望。“其实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方向,年轻人一直很努力。永远有一种不信任年轻人的说法,我从来不以为然。

点击[娱刺儿]查看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