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嘉兴生活快十年了,这座城市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改变新加入的群体

【本文来自《为什么共同富裕示范区选在浙江?一个导游给出的答案,你们同意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新嘉兴人(本地很普遍的称谓),在嘉兴生活快十年了。作为外来者,对浙江人的认识就有比较客观的参照系了。现在按照我所见所闻说说浙江人的特点,肯定不太全面,或者不太正确。

刚到浙江是在湖州工作。2011年有一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在远离城镇的一段县道边(和平镇至长兴县),一位六旬左右的环卫工人步履蹒跚的走到道路坡下面去捡拾一支方便袋。我的理解,偏远的道路能够保持路面的清洁卫生就很不错了,哪里还顾及十几米坡下的垃圾,所以我完全被震撼了:工作认真、勤劳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另外一件我夫人在嘉兴问路的事情。2012年,我夫人刚到嘉兴,要到批发市场去,下公交后不知市场方向就问一位本市大姐。大姐也不太清楚,但是马上打电话问她先生,再非常耐心的、仔细的和我夫人讲解,最后反复确认明白后才离开。同是内地来嘉的夫人彻底被感动了。这同时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在内地一省城乘公交问路,被翻白眼的事情。

再说嘉兴本地老人。我们公司老板身家小几千万是有的,但是他父母还是在乡下种一些时令蔬菜,到县镇上去售卖。有时候卖不完,老板会带到公司给我们,或者做泡菜、腌菜再带给我们。这基本形成了惯例,这么多年甚至到了那个季节就知道老板会带什么菜来。

另外,嘉兴市内同样有很多60-70岁老人会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带到各小区摆摊。因为他们会主动注意卫生,所以也没有城管、物业驱赶。他们其实挣不了多少,我估计一天大概也就30元左右吧,但是他们勤劳的性格让他们乐此不疲。

再说一点,在嘉兴你很难看到发生交通事故的两个人大打出手或者恶语相向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很多都是心平气和的商量处理。我有一次刚出小区左拐,由于太急,把一台740Li的右后给刮蹭了,我连声道歉,说报警报保险吧,车主看了看,用手反复搽拭,最后心平气和的说,算了吧。2015年左右,我在一个内地省城坐出租车就遇到,因为我这台出租车躲避右侧车辆而急打了一下方向盘大概吓着了左侧的一台出租车,因此他一边开车一边骂骂咧咧,语言难以入耳。

当然,我说的嘉兴这些事情肯定在其他城市也有,但是当这些现象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时,是能够形成良好的城市的文化氛围的,并且可以改变新加入的群体,让全体市民形成良好的互动、共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