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05年入行做三维动画的动画师,直白同大家说说这行里的心酸

【本文来自《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游戏产业资本占优势,对影视人才资源是掠夺性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为一个从05年入行做三维动画的动画师,目前一个小工作室的苦逼创业者,就这个问题我觉得能谈几句。

先说薪酬这事,我看了评论很多人说钱都给了某某当然就没有钱给顶尖技术人员。话倒是没错,但是这事内在逻辑并不是这样。

影视动画行业薪酬普遍干不过游戏,这个事不是咱们国家独有的,全世界都一样。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搜搜日本这块的新闻,他们也是愁的脑仁疼。既然是普遍现象,那么这事一定有着普遍的内在规律。

我们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小目标——1个亿,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个投资机会。一个是游戏,一个是动画。你投哪个?可能有的成年人是都要,但是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那么我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游戏。

为啥呢?第一是游戏资金回笼快。相比较影视动画的流程,同样水准的游戏在制作时间上就是更短。周期短就意味着资金回笼快。第二是发展前景更大。这些年新技术的出现,对游戏的推动要比影视动画来的更强。大家琢磨一个事就好,几十年前的优秀电影你要是没看过,现在依然能看的津津有味。但是二十年前的优秀游戏,又有几个你现在真能玩下去的呢?这就是技术推动的进步,让游戏这行业会有更广阔的前景。而影视动画方面则乏善可陈,李安导演之前玩60帧都玩过了,何况别人。资本看的就是增长看的就是前景,那个行业更容易讲故事也就很明显了。

我完全没有文章里中影的马总那么悲观。把时间跨度设定为我目前的职业生涯,这十六七年在我看来,中国影视动画一直在向前走。最大的推动我个人觉得有三波。第一波是当年的“保护令”,国家规定黄金时段电视台不得播出国外动画。第二波是由《大圣归来》所带动的动画电影市场的繁荣,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得。第三波是互联网播放平台的兴起,网络播放更为普遍,庞大的流量让各种番剧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注入。

真要说影视动画行业目前的问题,我倒是觉得编剧、绑定、角色动画这些才是短板。但是也不用悲观,中国的市场在这,有市场我们就能培养出这些人才。

影视动画行业人才流入游戏行业这事是很普遍,但是大家可能不太明白,影视动画的特效跟游戏的特效是两回事,我觉得马总说的特效人才可能是泛指把。流入游戏行业最多的是模型、角色动画这两个模块的人才。

但是经济的事就只能用经济来解决,靠情怀是办不成的。目前影视动画行业,已经开始向美国看齐了。电影这事就不说了,没资本本来就是办不成的事。但是现在番剧也变得是这样,各个平台为了抢占流量都是推自家的头部作品。也不是说这事人家做错了,只是目前市场上基本没有了个人作者或者小团队的生存空间。个人或者小团队只能给人家打工。真要说有什么让我担心的,那也是这事。真等到人家各个平台联合或者一家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恐怕不论是打工人还是外包团队,待遇甚至可能比现在还要下降也说不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