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条河,河南山东赌上一个亿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今日,河南卫视的“洛神”小姐姐刷屏了,又让河南人们自豪了一下下。

500

  这应该是今年以来河南人第三次“大规模”的骄傲了。

  前两次,是春节晚会爆红的《唐宫夜宴》,以及元宵节的《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

  春节晚会爆红的《唐宫夜宴》刷爆朋友圈,到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上热搜。

  河南卫视每一次节目都是小成本制作,但是,每一次都让全国感受到这个文化大省不输央视的魅力。

  不过,最近这段时间,我最关心的则是河南与山东的一个赌约。这个赌约要是赢了,河南人将会大大地骄傲一把。

  该赌约因为黄河而起。

  上个月,关于母亲河,河南与山东掰起了手腕,签了一个最高一亿元的“对赌协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被称为黄河版的“鲁豫有约”。

  具体来说,这一亿元“对赌协议”分为水质基本补偿水质变化补偿两部分:

  在水质基本补偿方面,若刘庄国控断面(河南省与山东省黄河干流跨省界断面)水质全年均值类别达到Ⅲ类标准,山东省、河南省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

  在水质变化补偿方面,刘庄国控断面年度关键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指数每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省给予河南省100万元补偿;每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省给予山东省100万元补偿,该项补偿上限为4000万元。

  翻译一下就是,双方对从河南流到山东的黄河水质约定了一个数值标准,要是好到超过了这个数值,山东最多要给河南一亿元,用于“感谢”上游河南对黄河的保护。

  要是差到超出了一定数值,河南最多要赔山东大概一亿元,当作补偿山东的“污染处理费”。

  这次河南、山东把水质定在了Ⅲ类标准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监测显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渭河潼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并且还在不断改善中。

  也就是说,从上游陕西流到河南的黄河水是什么样,从河南流到山东的黄河水就得什么样。

  河南,不能增加对黄河的污染。

  显然,这份最高1亿元的黄河水质保护协议,重点在于河南

  

  该协议一出,全国网友,包括山东在内的,一致希望河南赢他山东一个亿,期待“一河清水出中原,千回百转入齐鲁”的场景出现。

  对于产业和水资源消耗大省山东来说,2020年 GDP 73129亿元,不差这1亿元,差的是高品质的黄河水,即使输了也开心

  同样,2020年GDP排名全国第五的河南,也是产业和水资源消耗大省,每年用于治理黄河水质的费用何止1亿元,1亿元的“鲁豫有约”其实彰显的是河南政府治理黄河的决心

  是一份“军令状”,更是一口气,一亿人民币平摊到一亿河南人身上,只是每人一块钱,如果明年河南没有赢,脸都没处放了

  那么,河南凭什么跟山东赌?

  河南要发展经济,就要发展工业,就要排放生活污水。何况,这是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

  更何况,黄河不是一条直上直下的河流,它是由无数的支流汇聚而成,这些支流连通河南各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污染,都会影响黄河的水质。

  河南,真的能把握得住吗?

  01

  其实,不仅河南和山东,黄河流域的多个省份都存在“抢水”的局面。

  为什么?

  因为,母亲河的水量实在有限,虽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但每年的径流量,不到长江的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 2 %

  即便如此,却承担着全国 12 % 的人口、15 % 的耕地和沿河 50 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再加上黄河中游降雨量较少,导致黄河流域人均河川径流量只有473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而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还是生活,都离不开水。

500

  如此有限的水资源,自然引起了沿岸各省的“争夺”,处于中下游的河南和下游的山东尤甚。

  水越少、越靠近下游,流经省市争夺就越激烈,怎么办?

  于是,国家于1987年出台了首个分水方案———《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也称“八七”分水方案) ,暂时解决了流域各省黄河水资源分配问题。

500

  尤其是河南和山东,最是让人头疼。

  这两个省份,既处在下游,又是农业大省。而农业需水量又特别大,远大于工业用水。

  “八七”分水方案,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分配给这两个省的水源中,农业灌溉占大头。

500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为何黄河水资源如此短缺,也要保障河南和山东等地的农业生产?

  而不是让河南和山东人民发展附加值更高、用水量更少的工业?

  因为河南及山东要为国家守着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中国人的粮食安全生命线。

  种地,是一种使命。

  所以在这两个省,工业用地很难批复

  尤其是河南,相较于庞大的人口,工业底子实在是差,以至于很多河南人不得不出省谋生打工。

  在河南,种地才是天大的事。再苦,也不能放弃。

500

  正是这种使命,让河南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十分之一的人口。

  

500

  不仅如此,河南的畜牧业总产值也是全国第一,肉类加工和速冻食品还是全国第一。

  这种使命,也让山东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总量位居全国前三。其中,绿色食品产量和用标量位居全国首位。

  山东寿光更是成为了全国的蔬菜之乡,保证了“菜篮子”充足

500

  由于缺乏工业产业,这两省的一代代青年,也做出了很大牺牲

  为了走出农田、换一种活法,两省学子高考、考研、考公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于中国其他任何省份。

  比如,在录取人数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河南考生为了进入理想大学,自己“卷”自己,大量考生选择了复读,“抢占”应届生名额,而被抢占名额的应届生下一年选择复读,“抢占”新一轮的应届生名额。

500

  如此循环往复,河南考生越积越多,2021年更是突破了125万。

  河南的高中已经变成了“四年制”

  而山东,更是痴迷于公务员。

  坊间传言,在山东丈母娘眼中,年薪50万的私企员工,不如一个刚入职的公务员。山东家长们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本科毕业后回家考公务员,研究生毕业后也是回家考公务员

500

  所以,农业是河南的使命,保护好耕地,保护好水源,更是河南的使命。

  山东也是

  河南与山东“鲁豫有约”背后,是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保住全国的粮食和蔬菜安全,而做出的牺牲。


​  02

  不过,河南要想赢得面子和里子,压力不小。

  因为黄河的难治理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一碗水半碗沙”,曾经是黄河的真实写照。

  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其中最近的一次是人为。

  1938年6月9日,为了狙击日军,常凯申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令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变成了泽国,黄河改道,“夺淮入海”。

500

  决堤后老百姓的房顶被淹没

  这次人祸,导致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无家可归、89万惨遭溺死,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500

  直至9年后的1947年3月15日,该堤坝重新修复了,黄河才再次从山东入海,受灾的黄泛区老百姓,才有喘息的机会

  但是,灾难的后遗症,还远未结束。

500

  郑州附近的水中灾民

  很长一段时间,河南人民都在为此事买单,焦裕禄就是其中的典范。

500

  黄河水过境,留下了大量泥沙,无数良田被风沙掩埋,无法种植粮食和蔬菜,即便播种成功了,只要风沙一来,也基本颗粒无收。

  这些影响还是短暂的。

  长期的水利破坏,对靠土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因为,洪水带来的泥沙,堵塞了几乎所有的河道、渠道,令原有的灌溉水系不通,基本瘫痪。

  所以,洪水褪去的“黄泛区”遇到干旱天气,没有水补充,庄稼旱死;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雨,积水就排不出去,庄稼涝死

  不仅如此,洪水漫灌还导致地下水的盐分上升,形成了大量盐碱地

  这些盐碱地长不了庄稼,老百姓没有吃的,要么逃荒,要么就另寻出路。

500

  光兰考一地,收拾好这个残局就花了三十余年的时间。

500

  在一代又一代“焦裕禄”们的治理下,黄泛区的“不毛之地”,终于重新成为了良田。

500

  历史遗留的黄泛区问题,解决了。

  但新的污染问题却屡有发生。

  2019年底,央视记者来到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对黄河水污染问题进行调查。

  记者发现,这里很多从事金属矿加工的企业,废渣和废水直接排放到了附近的伊河(黄河支流之一)。

500

  这些废水如果不做处理,会严重污染水源,甚至还有剧毒的氰化物

  当记者问到当地村民,知不知道冶炼黄金,排到伊河的水含有氰化物,有剧毒。

  “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小鸟一喝就死了”,村民回答道。

500

  其中,中金嵩原黄金冶炼厂2016年就因为丢氰化尾渣,被罚了3万块,可2019年了,依然有排放。

500

  这家公司因环保背负的处罚不在少数,去年9月份依然有环保局的处罚,但该公司不仅岿然不动,而且还获得了河南省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沿着伊河顺流而下,就是偃师,伊河在流经偃师之后,最终汇入黄河。

  但在偃师市高龙镇境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园林绿化产生的垃圾却随处可见。

500

  而黄河在河南境内的另一条支流蟒河,多年来,水质一直不容乐观。

  不过,济源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显示,蟒河水质已经由2018年前的劣V类,改善为Ⅳ类水质

  另外,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1年1-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后30位城市》榜单显示,河南沿岸的四个地级市濮阳市、开封市、新乡市、鹤壁市分别排名倒数第5、倒数第11、倒数第17和倒数第20

500

  可见,河南境内,黄河生态治理难度仍然不小。

  03

  不过,河南正在用行动诠释决心

  河南为了保护好母亲河,也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正多管齐下。

  2021年,河南颁布了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政策。

500

  该标准对黄河沿岸的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及济源示范区行政区域内黄河干流、支流、湖泊、水库的集水区域进行了严格限制。

  上述地区,新建的排污单位自2021年3月1日执行,现有的排污单位先进行整改,自2022年9月1日执行。

  为彻底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该排放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许多

  根据该标准,禁止排污单位以任何方式直接向水功能区为Ⅱ类水质的水体和地表水型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水体排放污水;

  排污单位污水排入黄河干流、黄河一级支流和涉及Ⅲ类水功能区的其他水体时,执行一级标准;

  排污单位污水排入其他地表水体时,执行二级标准。

  并且,河南很早就建立了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生态补偿机制

  2017 年,河南省印发实施《河南省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河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城市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实行阶梯式奖惩,按月考核并兑现补偿资金。

  说白了就是,生态做得好的奖钱,达不到标准的罚款。

  据统计,截至 2019 年 8 月底,水环境和空气质量补偿金,河南省分别扣缴了2.191 亿元和4.459亿元。

  但也分别奖励了 2.026 亿元和4.040 亿元。

  除了专项的环保资金之外,河南设立了绿色发展基金,规模达160 亿元。

500

  并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债权方式,形成不低于 700 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投资规模。

  只为支持河南省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垃圾污水处理、土壤修复与治理等绿色发展项目。

  为了保证黄河水质,河南选择了牺牲经济发展。

  这些年,河南逐步淘汰掉不具备任何污水处理能力的小作坊,淘汰掉一大批污染大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中小企业,包括养殖业。

500

  甚至对老百姓自养家禽家畜的环保标准也有严格的规定。

  因为,黄河水不仅关系到河南人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这才是头等大事。

  这些举措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 年,河南省黄河干流水质持续达标I~III 类水质断面 17 个,占 94.4%,高于国家下达的66.7% 的目标,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而对于才成立的鲁豫有约,河南用实际行动表明,胜利在望。

  尾声

  黄河宁,天下平。

  潼关水文站记载的数据显示,2000年左右,黄河含沙量在22.5千克每立方米,2005年测得为11.3千克每立方米,而2010年和2015年这一数值分别为7和5.5。

  黄河的含沙量一直在减少,母亲河慢慢变清了。

500

  2017年,黄河80%以上的河段都能舀到清澈的河水。

  如今,中下游省份河南和山东正在为治理黄河几乎“不惜一切代价”。我们有理由相信,距离黄河全段水清的日子,不远了。

  古代传言,圣人出则黄河清,而我们没有圣人,有的只是日日治理黄河的一批又一批埋头苦干和甘愿奉献的老百姓

  他们中的榜样是朱显谟,是焦裕禄,是张钦礼……

500

  歌曲《黄河妈妈》中写道:

  黄河原本并不黄,

  因为容纳了百川才改变了模样。

  妈妈原本很漂亮,

  因为养育了儿女才历尽沧桑。

  保护黄河,就是感恩母亲。这是河南的担当,也是河南的文化底蕴。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