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500

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对于当下的大多数人来说,第一件事就是起身摸手机,然后看一看微信上的留言、刷一刷微博上的热搜、瞄一眼最新的资讯消息,或者只是关掉手机上的闹钟,然后闭上眼睛再睡一小会儿……

在互联网动辄占据六七个小时用户时长的局面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浸润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产品组成的数字社会中,也就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字生活?

日前举行的华为DIGIX数字生活节上,华为终端云服务通过一场体验式的“夏日多彩计划”,对数字时代的智慧生活进行了注解。

而想要理解华为终端云服务的供给逻辑,似乎有必要回顾下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将人类需求自下向上划分为递进的五级金字塔,分别对应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以马斯洛理论为纲的话,或许可以将数字时代的用户需求拆解为三个层次,也是探寻华为终端云服务产品和内容布局的窗口:

第一层是生存需求。

单就不同服务占据用户时长来看,娱乐和消费已经是“生存”需求的基本组成。特别是在娱乐方面,新技术和新工具提高了人们应付各种事物的效率,逐渐从繁琐的工作生活中解脱出了更多的时间,使得人们接触娱乐内容的时间、机会不断增多,业已成为满足感和愉悦感的主要来源。

华为终端云服务的切入点是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娱乐服务。

譬如华为视频打通了芒果TV、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面向百万UP主推出了百花号,将不同平台、不同类型的内容汇聚到华为视频中;华为音乐直接与全球版权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了千万级音乐曲库、亿级有声内容;华为游戏中心可以按照用户的个人喜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题、文章、漫画、视频,然后找到心水的游戏内容……

500

华为终端云服务看到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和体验上的割裂,就像追几部当下热门的电视剧,需要在不同的APP来回跳转,听几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要打开多个在线音乐软件。

对于疲惫奔波或倍感压力的年轻人来说,专注已经成了一种尤为稀缺的资源。然而根据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特定条件下的专注可以带来极大的满足和愉悦感。华为终端云服务正是借助多元化、一站式的服务,降低用户寻找内容的时间和成本,为用户提供精心设计的高沉浸感、适合碎片时间的娱乐体验。

第二层是关系需求。

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大多数人习惯从和他人的关系中找寻安全感和归属感,也由此酝酿出了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等五花八门的互联网社交产品,无形中重构了人们的关系网。其实应该被聚焦的还有人机关系,智能手机等需要更聪明地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制造归属感和惊喜。

华为终端云服务没有跟风做泛社交,而是利用技术提高社交的效率。

相对应的就是华为1+8+N的全场景布局,华为终端云服务则在不同产品间扮演了“陪伴者”的角色。比如用户正在看电视时有朋友打来了电话,华为“畅连通话”帮助用户摆脱了手机通话的局限,可以直接在智慧屏上进行通话,也可以是智能音箱、智能平板、PC、IoT设备等等,保障了社交的流畅性。

500

为用户无时无刻制造惊喜的重任,留给了无处不在的华为主题,通过海量优质主题、字体、壁纸、铃声、AOD等丰富的内容,满足用户在智能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上的个性化表达。

正是因为数字技术的超时空性,人际互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但关系和质量总是处于此消彼长的零和状态,往往在不经意间打动用户的,可能是一张精美的壁纸、一套DIY的图标抑或是一首喜欢的BGM。智能手机等既是人际关系的载体,也应该学会弥补人机关系的“僵硬”,尝试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第三层是发展需求。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自我实现都是人类的终极需求,在满足了娱乐、情感等需求后,人们往往会寻求长远的进步。在人们通过屏幕连接世界的范式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认知升级——创造价值,早已是人们认识世界、积累知识技能,最终能够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的路径。

华为终端云服务的路线是拉近人和信息的距离,消除知识获取的不平等。

这也是大多数手机厂商忽略的一环,但华为终端云服务推出了覆盖不同终端的华为教育中心。毕竟数字化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对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冲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一步步从口耳相传、印刷媒体、广播电视,进入到了一屏知天下的阶段,教育资源越来越平民化,逐渐消除了不同阶层、地域间的教育差距,通过教育辅助工具和联网的教学资源,人和知识的连接有了质的飞越。

500

华为教育中心俨然花了很多的心血,不仅在内容体系上实现了对幼儿启蒙阶段、中小学学习阶段和成人提升阶段的全面覆盖,还推出了学习桌面、学习计划、互动绘本等增强用户专注力的功能。

比如家长担心孩子玩游戏而无心学习的时候,可以在华为平板上进入学习桌面,对时间和应用进行严格管理,在特定的时间内无法进行学习之外的操作,避免孩子在学习时退出华为教育中心,从而减轻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中的压力,并逐步增强孩子的自制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拒绝过载的“糖式生活”

倘若只是按照需求层次增加服务和内容的供给,难免会陷入另一个误区:人们需要什么就供给什么,持续为用户制造安全感、归属感和满足感,让用户越发依赖高频刺激和即时满足,处于一种“糖式”的不健康状态。

然而类似这样的误区在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电商平台为了让用户享受疯狂消费的预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节运动,诸如618、双11、黑五、年货节等消费狂欢节应运而生;资讯平台为了让用户留在平台上,利用算法推荐了大量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最终由于推荐内容的过于单一,不自觉地像蚕一样困于茧中,乃至对世界认知产生偏差。

恰恰是这些不节制的行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过度依赖屏幕,诱发了视力下降、颈椎腰椎劳损等一系列生理疾病。

华为终端云服务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对应的策略是进一步简化人机交互的流程,在产品设计上遵循减法原则,让用户摆脱对屏幕的过度依赖,通过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为用户提供一种接近“零感”的服务。

500

一个例子是华为钱包。相信每一个华为钱包用户都对华为智卡印象深刻,通过开放华为手机的能力,华为智卡可以将合作伙伴的卡、证、钥匙等添加到华为钱包中,在手机的熄屏状态下就能进行开锁、启动汽车等操作。哪怕是很多人已经习惯的扫码支付,Huawei Pay也进一步做了减法,和POS机碰一碰就能完成支付。

另一个例子是华为智慧助手·今天。鉴于各种APP服务过载的现状,华为终端云服务在“负一屏”中进行了创新,将各种服务以卡片的形式直观呈现,比如快递、天气、外卖、资讯等等,专注于高价值、刚需性的内容,方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找到对应的服务,不被过多的无用信息所打扰,在设计上有着突破性的革新。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也向外界传递了一种清晰的信号:作为系统级的服务商,华为终端云服务并没有滥用用户注意力,而是尽可能避免数字技术的副效应,初衷在于利用数字技术为用户创造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让用户享受到数字化时代的红利,并引导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写在最后

再来回答文初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字生活?

答案已经不再模糊。

当我们需要娱乐的时候,可以像华为视频、华为音乐那样尽情地娱乐,无须思考在哪个APP上找什么样的内容,多一些沉浸感和专注;当我们需要归属感的时候,智能手机可以提高社交的效率,并在不经意间制造一些小惊喜;当我们想要学习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抵制一些诱惑,和知识有一次All in式的接触;当我们忙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时,智能手机可以化身“懂我”的智能助手,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选择不打扰……

正如著名人类学家丹尼尔·米勒的观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本就是两个对等的空间。时时刻刻穿梭在线上线下的我们,不应该疲于如何做出取舍和平衡,而是在两个空间中收放自如地生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