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东升:资本大佬曾集体看衰人民币,为何后来全赔得血本无归?
文/翟东升
关于货币汇率波动的规律,无论是大学教科书还是各类媒体上流传的大众认知,乃至许多专业投资者的头脑中,都存在着广泛的错误认知:比如说把资产价格的波动、经济增速的高低、货币发行增速与货币汇率的涨跌简单地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谬误如此广为传播?
我认为,用周星驰电影里的话说,原因就在于“用前朝的剑,斩今朝的官”。1971年金本位被废除后大国主权信用取代了黄金,成为填充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货币。从此,全球货币体系从二维世界切换到了三维世界。而一群习惯于在二维平面上爬行的蚂蚁,一时间是很难适应三维球面上的空间感和方向感的。而且,美元指数的波动大周期是十七年左右,自1971年以来我们仅仅经历了三个周期;相对自由浮动的、有研究价值的货币即便到今天也就60多种,样本并不太大。
因此,此前的研究者们对汇率和货币体系结构的研究,多数是根据此前的教科书和经典理论中的观点和假设做一点验证和修补,而不是抛开了这些过时的脚手架重头搭建逻辑框架。换言之,他们仍然被金本位时代的许多经验和概念所束缚,是一群彷徨在三维世界中的二维生物。
按照至今仍然非常流行的错误观念,人民币会因为经济增速、资产泡沫、货币超发等原因而大幅贬值。但是我的研究却发现:这些逻辑根本站不住脚,汇率背后真正重要的驱动力反而没有人讨论。长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会面临升值压力,而不是贬值压力。
2016年前后,有许多资本玩家加足了杠杆去做空人民币,为此背负了数万亿人民币的负债。结果到了2017-2018年,在市场力量和政府管治的双重冲击之下,他们陆续陷入资金链断裂、破产入狱、甚至更加悲剧的境地。即便是割肉认错最坚决的人,也是因断臂求生、负债累累而风光不再。
我这门课的价值,就在于帮助那些有缘看到它的观众们改变思维和观念,避免再被华尔街或者香港投行的半吊子专家们忽悠去做一些自挖墙脚、亲痛仇快的事情。如果说前六讲的知识课程提供的是“盾”,可以保护你免于被带偏被收割;那么第七讲则是“矛”,叫你如何利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在全球市场上去收割别国。
有人问:以子之矛,击子之盾,何如?我的回答是:所有的交易策略,一旦成为公众知识,其蕴含的超额收益都会迅速下降。因此,我有意地把“矛”单独出售,晚一些时间上架,而且价格定得格外贵一些以减小其传播范围,从而延缓其失效周期。至于“盾”的六讲定价,由于面临着业绩压力,“观视频”团队希望参照此前其它老师们的课程来定价,总时长约三小时的六讲,合起来定在200元左右。而我则屡次力争,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费了好大的功夫才终于让他们同意把价格压到十分之一:首周仅售19.9一份,也就是我此前承诺过的一份外卖或者奶茶的钱,以体现我的普惠主张。
我说服团队的理由之一,是这一代年轻人比起60后和70后更讲信用,更有公益精神,更有分享的习惯。这代人觉得物有所值的好东西,都会用心用力地向亲友同学乃至网友们真诚推荐,因此,我们把盾的价格定得亲民普惠一些,售价上的损失可以靠销量的翻倍得到弥补,财务上未必会吃很大的亏。我相信我的粉丝们不会让我失望。
其实,比起课程销量更让我关注的事情,是我的逻辑和观点能得到更多人的挑战和修正。任何人手中都没有绝对真理,我们作为研究人员的工作,就是互相批判,切磋砥砺,从而不断地靠近真理、深化理解。我希望那些有专业水准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青年朋友,在我的示范和启发之下,敢于怀疑经典、挑战权威、藐视共识,敢于另辟蹊径探究真理,用事实、数据和逻辑来指出我这套观点中的缺漏和谬误(这些缺漏和谬误必然会存在)。
只有如此,我们中文世界中关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理解才能更深一步。而在即将到来的中美长期竞争的货币金融战役中,我们逆袭翻盘的机会才能得以扩大。只有如此,我和观视频团队这半年来辛苦的备课、拍摄、剪辑以及最后的超低价策略才算获得了真正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