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毛利小五郎家查水表的“秘密警察”与“思想检察”
这部最近才在国内公映的《柯南》剧场版豆瓣评分已经跌破6了。可能许多柯南粉面对这奇特的剧情表情逐渐僵硬。在剧场版里,似乎青山刚昌已经不再满足普通的刑事案件,而对国家安全问题情有独钟。在《零的执行人》中,一幅日本大国梦的画卷徐徐展开,未来日本建造了了硕大无比的国际会议中心和高耸入云的观光塔,智能都市系统无所不能,并且日本还要在这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海上奇观里举办国际峰会,同时一颗带着岩石样本的火星探测器准备回归日本母亲的怀抱。(说好民主国家只顾教育和民生,不玩这种毒菜国家才热衷的好大喜功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值峰会前夕,恐袭突如其来,幕后黑手因为与公安警察的恩怨,竟要“核平”警视厅。本拉登突袭美国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顶多也就劫持几家飞机,而这哥们儿用了一个小破网站就黑进了NASA的服务器并劫持了归程的火星探测器,要把警视厅周边都夷为平地。日本政府在清奇的脑回路驱动下,将3万人转移到观光塔上,完全无视这地方刚发生空袭不久。最终柯南同学在公安警察的帮助下揪出黑手,迫使其供出密码,成功修正探测器轨道。然后三个小学生用一架多轴无人机和一箱炸药成功炸裂返回舱外壳,柯南再一脚一发入魂将返回舱轨道打偏,返回舱擦过观光塔,落进东京湾深邃的波澜中。
可能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清奇的剧情...
其实,从这版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作者只是借了柯南的框架,其中真正的主角不是万年小学生,而是日本现实中存在的一个神秘群体,就是所谓警察厅、警视厅和检察厅下辖的“公安”部门。
源流 | 特高课与“思想检察”
在公映版的中文字幕里,翻译又犯了“拿来主义”的老毛病,这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了极大的误导。虽然在中国大陆的用语习惯中,“公安”一词基本与警察同意,警察局的官方称谓是“公安局”,但在日语里,“公安”一词与警察完全不同,指的是国家安全。简言之,警察厅、警视厅与检察厅下属的“公安部”,更准确的翻译是“国安部”。所谓“公安警察”和“公安检察”,指的是用以维护国家安全的秘密警察和检视“反社会/国家”罪犯的检察官。
要理清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人员的情况,首先我们得对日本的“公检法”机构设置有所了解。首先,和主权完整的国家相比,战后日本的间谍活动被条约严格限制,故而日本无法成立统一的国家安全部门,但秘密战线不能形同虚设,于是日本便把对内安全保卫和对外情报搜集工作拆分,归属到“公检法”机构和外事及军事机构中,这就是为什么警察厅、警视厅和检察厅中都有一个“公安部”。而对海外的情报工作,则由外务省及防卫省及所辖自卫队分头进行,自卫队中便设有情报搜集部门,同时日本派出的驻外武官同样也承担着海外情报搜集工作。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警察厅、警视厅和检察厅这三个在《柯南》里激烈内斗的机构的组织架构关系。警察厅和警视厅属于日本的警察机构,原则上讲,警察厅是统一领导日本警察的最高机构,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首脑为警察厅长官,负责警察部署与组织架构。警察厅隶属于国家公安委员会,由内阁府直接领导。而警视厅则是东京都的警察力量,类似北京市公安局,与大阪府警、京都府警、各地县警一样,是地方警察机构,但由于警视厅负责保卫首度及中央政府和皇室的安全,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地位非一般地方警察可比,而警视厅首脑警视总监要由首相亲自任命。虽然刑侦类日剧热衷于关注警察厅和警视厅内斗的戏码,但在具体职能和从属关系上,双方的区分还是很明确的。
再说检察厅,检察厅隶属于法务省,从中央到地方划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厅、地方检察厅和区检察厅,属于司法检查机构,类似于中国的检察院。在职能分工上,检察厅与警察部门有明确区分。普通刑事案件中,警察部门负责现场调查和拘捕嫌疑人,而检察厅则负责监督和检视警察的工作,经二次调查后,决定是否起诉嫌疑人。检察厅内部还有两个神秘机构,负责一些“不普通”的工作。其一是特别搜查部,这个部门专门负责监视日本各级政府领导人动向,名义上是在进行反贪污腐败工作,但特别搜查部接受美国CIA的“指导”,实际上是监控日本政府,一旦有领导人意图反美,特搜会闻风而动。其二就是负责国家安全的“公安部”了,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处理包括恐怖分子、左右翼激进分子、反体制人员、邪教组织等威胁国家安全的嫌疑人,对应警察机构中的“公安部”。
不过这三个部门里的“公安部”都不是战后新造的,其源流都可以向前追溯。警察系统内的“公安部门”,其前身其实是战前日本的“特别高等警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特高课”,日本版的“盖世太保”。在战前及战中岁月里,“特高课”一直都处于反G、反左翼团队、反抗日团体的前沿。战后美国人虽然驱逐了日本政府里的军国主义者,并解散“特高课”,但美国人并没有送他们去挖土豆,战后日本重建国家安全机构时,这些前秘密警察又被大部分召回,将战前的“工作经验”又带到了战后。而检察厅“公安部”基本传承自战前的“思想检察”,所谓“思想检察”是当时日本用以调查和处理反日、反天皇、反战等“思想犯”的检察机构,在战后美国的大清洗中,这个组织几乎完成地逃过清洗,原样保留下来,变成了检察厅“公安部”。
毁誉参半 | “公安警察”与“零”
从中央到地方,“公安警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以警察厅警备局为体系顶点,东京都警视厅设有“公安部”,各道府县警察本部设有警备部,其下辖各警察署设有警备课。“公安警察”的预算由国库统一调拨,因而各地方警察机构中的“公安部门”受警察厅的统一领导。
根据相应规定,“公安警察”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其他国家政府的对日“工作”、国际恐怖主义、国内极左派暴力团体、朝鲜总联、日本共产党、社会主义协会、学生运动、市民活动、新宗教团体、右翼团体等,除搜查和情报搜集外,一旦相关团体或个人酿成群体化事件,“公安警察”可直接逮捕涉事人。同时“公安警察”还负责对一般政党、中央政府、自卫队、大型媒体进行情报搜集和监控。由于日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诸如“二二六”事件这种军队造反的事件,为防止自卫队进行武装政变,自卫队也成了“公安警察”的重点“照顾”对象,下至自卫队沾亲带故的有关人员和媒体上至驻外武官都是监控对象,一旦发现有极端右翼倾向的自卫官,“公安警察”就要上门“送温暖”了。
在全日本的“公安警察”机构中,东京都警视厅的“公安部”规模最为庞大,共有1100名警察,加上都内各警署的警备课,总计2000多人。警视厅维持这么大规模的“查水表”人员,主要原因即首都人口稠密,又是中央政府、皇室、各国使领馆及日本共产党总部所在地,监控对象非常之多。
同时,全国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公安警察”,由警察厅警备局警备企划课情报第二担当理事官统一管辖。这群“公安警察”被称为“零”,负责发展眼线和间谍,以及运营间谍网等工作,这些民间眼线和间谍则被称为“协力者”,所有这些人员都被置于一个高度机密的中央指挥中心下统一指挥,并且身份和行踪对外保密。即便是“零”的顶头上司也经常对“零”的任务和行动一无所知。《柯南》剧场版《零的执行人》这一名称就是从此而来,其中的安室警官和风见警官的身份都是“零”,双方也都有自己的“协力者”。
然而由于“公安警察”视国家利益高于人权,又奉行“秘密主义”的背靠背调查原则,在日本社会中饱受非议,并受到左翼团体的激烈批判,特别是安倍动用国家力量收紧言论和媒体并推动安全保密立法时,“公安警察”被视为安倍的走狗和爪牙。更要命的是,由于不同统属部门间互不通气,导致调查和情报搜集工作支离破碎,调查现场也极易发生乌龙事件。
1974年8月至1975年5月,日本陆续发生连续企业爆破事件。事件主谋是东南亚的反日团体,出于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报复,他们陆续在曾经组织过强征劳工的旧财阀系日企策动爆炸事件。针对此次恶性事件,刑事警察与“公安警察”共同投入调查,但由于互不来往,搞出来的情报支离破碎。
而在1995年发生的警察厅长官狙击事件调查中,同去调查奥姆真理教教徒的刑警和“公安警察”发生乌龙,造成警视厅警察官被“公安警察”拘捕。
除了“秘密主义”造成的乌龙之外,“公安警察”也经常使用一些非法手段或钓鱼执法来推动调查。比如1952年发生的菅生事件,当时“公安警察”为镇压共产党,自导自演了一起派出所爆炸事件,然后把脏水泼给共产党,逮捕了5名“共产党关系者”。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手法是不是有一种“九一八事变”的既视感。不过所幸这件事最终被证明为冤案,5人无罪释放。在《零的执行人》中,为推进调查,毛利小五郎不幸成为“公安警察”的工具,成了恐袭的嫌疑人而被逮捕。这不是青山刚昌的无中生有,是有现实凭据的。除此之外,电话窃听、偷拍等调查手法也为“公安警察”所惯用,比如1985年至1986年发生的日本共产党干部住宅窃听事件,当时的日共国际部长被“公安警察”窃听了一年。同时,为了调查嫌疑人,“公安警察”还经常利用其它罪名或微小罪名逮捕嫌疑人。这一系列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和禁区的行为招致民间对“公安警察”侵害人权、侵犯隐私的激烈批判。
在2004年发生的立川反战传单配发事件中,3名进入立川自卫队营地散发反战传单的反战人士被“公安警察”以非法入侵罪逮捕并起诉,虽然在一审判决中,三人被判无罪,但“公安检察”坚持诉其有罪,3人上诉被驳回,最终最高法院维持有罪判决。在2010年,警视厅公安114份调查资料被泄露到互联网上,这些资料显示“公安警察”因怀疑存在恐袭目的为由,调查和收集600多名伊斯兰教徒的个人信息。而“公安警察”同样还负责监视外国人的活动,像中俄和北朝鲜都是他们的重点“照顾”对象。
对于“公安警察”的活动,日本共产党经常表达不满,其他左翼人士也极为不平。尤其是参加反战、反右翼、反核电站游行的左翼人士为了提防“公安警察”不得不口罩墨镜全套出门,楼主曾经在街头采访左翼人士时,就因为用手机偷拍而差点被人怀疑。
当然,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来看,“公安警察”的行为是处于对国家的维护,对社会安全的维护,认为其在守护国家安全和正义逻辑上也能说得过去。故而在《零的执行人》的最后,青山刚昌给了“公安警察”和“零”一个高度评(洗)价(白),充分展示了他们牺牲自我,捍卫国家和正义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柯南在问安室有无女友时,安室非常自豪地回答到:“僕の恋人は、この国さー”(我的恋人,是这个国家)。不由让人心生一种无处安放的玛丽苏情节。
其实呢,大家可以忽略一下青山刚昌是否在宣扬军国主义这种引申性的问题。因为安室这句话的主要问题在于,在英国历史上,童真女王伊丽莎白也曾宣布自己嫁给了英格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不列颠岛是公的,日本列岛是母的,1902年到1932年日英同盟关系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内斗 | 痼疾难愈
最后,楼主来简单说说日本“公检法”系统内斗的问题。在《零的执行人》中,警察与检察的内斗主要体现在警视厅“公安部”总是压检察厅“公安部”一头,以至于日下部检察官极为不满,一手策划了基地组织都干不出来的会议中心爆破事件、东京都物联网袭击事件和人工探测器撞击警视厅事件(这哥们儿简直是个人才)。日剧也特别喜欢搞这种政府部门内斗的剧情。其实除去艺术作品中的夸大其词,在战后日本这种制度安排下,某些“内斗”是不可避免的。
不得不说,美国人为了控制日本真是煞费苦心,把分权制衡机制发挥到机制,不仅让“公检法”部门相互之间互相监视,甚至互相拆台,当这些“内斗”问题与日本的政党斗争和地方发展不平衡问题相结合时就尤其严重。比如东京都警视厅与道府县警这种头重脚轻的划分,其他县府怎么想不知道,反正大阪人是很不屑一顾。日本曾有议员提过重新划分形成区划,全国统一划分成首度和十一个州,不搞三六九等,但搞到最后,这一提议居然被扣上“亲中”的帽子。再者,还有检察厅这种“独立”部门,在主要工作之余,还要监控其他政府部门,替美国人充当宪兵,部门间关系还能好到哪去。
除了制度制衡机制之外,还有日本传统的人事安排斗争,从明治以来的陆海军、内阁安排到现在的警察、自卫队、政党政治,为了谁上谁下和裙带关系这点事,互相之间吵吵嚷嚷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警察内部的差别化人事安排更是加剧这种冲突。这一差异在《柯南》中也有体现,最典型的就是“职业组”与“非职业组”的区分,所谓职业组就是通过考试(以及其他py交易)而成为高层后补人员的警察官。《柯南》中的白鸟警官就属于职业组,所以有意无意就会流露出“精英群体”的自我感觉良好。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日本警察等级分为11级,最低为巡查,往上分别是巡查长、巡查部长、警部补、警部、警视、警视正、警视长、警视监、警视总监、警察厅长官。
“职业组”出身的警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实习,可以直接从警部开始仕途。也就是说白鸟警官年纪轻轻就能达到目暮警官的职级,而目暮警官、高木警官和佐藤警官都属于“非职业组”,其中高木的警阶最低,是巡查部长,而佐藤比高木高一阶,可以说已经相当优秀了,所以在《柯南》中,佐藤警官也经常表现出“非职业组”精英的专业,以及对“精英组”的敬而远之。
另外,从全国的警察人事来看,警察厅的人员出身警视厅的居多,出身其他地方的人少,久而久之,这种精英与非精英的差异化、地方与中央的差异化不造成“内斗”才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