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在中国是主流,但放到世界上发现我们才是异类

我们看一下观察者网2014年的这篇报道——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5日在上海举行。……国家宗教局、中央统战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性宗教团体代表、国内著名基督教研究专家学者和海外部分友好人士也应邀出席。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基督教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超常规的增长。据中外学界都比较认可的数据,目前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在2300万至4000万之间,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7%—2.9%。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年6月发表的数据则显现,我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如加上其他所有的宗教崇拜场所,我国各项类宗教场所的总数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

你可能说,观察者网不权威(抱歉督公@马前卒),这东西我能信?那我们我们再来看一下人民日报的发文——

500

不过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也会觉得,这2300万——4000万,且不说浮动不小,就算放在中国,也不就是个明星大V的粉丝数么。

不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画着红圈的那个地方,不少人应该并不太清楚,这个“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官方一点的解释,那就是——三自爱国教会(或称三自教会)是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在政治方面领导)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基督教教会。

我们通俗点解释,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基督教一切事务,只有在“三自教会”才是合法存在的,而教会内部事务、经济事务、宗教解释也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也就是说,本应该服从教皇国(梵蒂冈)统一领导的天主教,因这一原则而无法达成(天主教爱国会)也成为了中国一直没法和梵蒂冈建交的重要原因。

然而大家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听到、见到过的基督徒,都是三自教会的么?我们可以武断一点的说,绝大多数都不是的,说严重点,估计不少人都见到过的,那些街头神秘兮兮问你“听过圣经么?”的人,他们都是非法存在的。

也就是说,三自教会统计的这2300——4000万之外,必然包含着大量官方难以统计的“灰色人群”,那么这一类人,到底是属于什么“组织”的呢?

那么大家就要了解一个被称作——“家庭教会”的组织了。

家庭教会在城市中有多多呢?我相信就算拿出去年的统计数据,也一定和今年的偏差不小了。按照社科院于建嵘通过对陕西、河南、浙江的家庭教会调研后,在《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中指出——

目前中国基督教的主体是“家庭教会”,大约占教徒总数的70%,“三自”教会占30%。但是,在“三自”教会中还有一种可称为“独立教会”。所谓“独立教会”,即在政府里登记,但教会主导权在教会手里,名义上是“三自”,但实际上与“三自”教会有很大不同。温州就是独立教会的代表。温州人称之为“不三不四”。

而我们再看一下对于“传道人”现象的描述——

官方神学院如南京金陵神学院、浙江神学院等培养的传道人主要在“三自”教会牧会,“家庭教会”一般不接受,认为它是政府办的,所以“家庭教会”有自己的培训班。主要培训传道人。传道人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神学和人文课程,一般要学两年。“家庭教会”培训班是培训传道人的学校,一个班有30~50人,学员学完之后可取得传道资格,可以在“家庭教会”做专职传道人。

不过这些教会中,真的是如我们生活中一般印象里的“大妈”么?对于城市“家庭教会”、“独立教会”的调查中,文中认为——

(不少家庭教会)以年轻人为主,几乎都出生在1970年代及其以后,也不隶属其他更大的“家庭教会”,也被称为“独立教会”。

而于建嵘认为——“三自”对于基督信徒数量的统计是失实的——因为:

(1)地方政府不敢如实上报;(2)有的地方宗教局登记时要收钱,信徒不愿交钱;(3)还有些信徒认为信仰是属神的事情,不是俗世的事情,因此不愿到政府机构登记。

于建嵘认为(2008年),中国的基督徒在1亿左右比较准确。在河南的某些地区基督徒占总人口的10%,而且都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1998年一个海员回湖南省某县家乡开始传福音,到2006年他发展了1698人信教。

而这一切都是10年前的研究和统计,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新一点的,这个情况是否逐渐放缓了呢?我们来看一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柏峰的论文——《基督教传播与中国宗教再认识——从鄂南农村经验切入》里面的调查(2013年)。

市里的温泉教堂有规模不小的培训中心,只要愿意,就可以去学习。二是帮助辍学学生在教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教会招收因家庭贫寒而辍学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教会在免费教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会将他们培养成神职人员。目前,基督徒越来越认识到要"培养教会的下一代",因此更加花力气去拉拢年轻人入教。他们甚至引用毛主席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来向我说明"未来属于青少年"。为了拉拢年轻人加入教会,教会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方法,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下功夫。一是加大力气培养教徒子女的宗教理论水平。

而在对于地方政府的调查中,陈教授认为——政府官员和农民却将基督教与文明联系在一起,而将本土宗教和信仰体系贬斥为迷信;他们同时又认为农民的基督教信仰并不虔诚,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信仰体系吸纳基督教有很高的信心;另外,基层政府的宗教统计中漏洞百出,出现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现象。

然而就算是湖北咸宁三自的统计结果,10年间基督徒也已经飙升了10倍,更别说并未统计上的,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家庭教会了。

500

500

500

大家难道真的只是沾沾自喜于——我们把基督教中国化了么?

你可能说,这都是一些个农村最愚昧地区的特殊问题,那么如今,以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来看,家庭教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先不说个人经历,我们再来看下著名外媒《纽约时报》关于北京大学生基督徒的报道:

一个冬日的星期天,北京一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宿舍楼里,其它的学生正懒散地打着哈欠,杜佳妮和她的室友们却已经早起开始唱赞美诗歌。这三坪大(约10平米)的女生房间里,有着宿舍少有的清丽洁净。大学四年,这间寝室里的四位中有三位都成了基督徒。(相比老一辈基督徒)90后信基督的年轻人,更呈井喷式增长。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都出现了许多校园团契,像在北京,从北大、清华、人大、矿业大、北京医科大、北京航天大、北京语大、北京师大、北京传媒等,团契遍地开花,一个比一个大。(为了逃避政府管控)学生们把团契的标题改为“我们聚在一起给爸爸唱歌”,用爸爸取代天父,或是用“吃东西”取代“祷告会”。

注:所谓校园团契,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宗教结社活动,大多时间是一些年轻的信徒聚集在一起吃吃喝喝,唱着赞美诗和圣歌,互相倾吐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个文章,是一个明显的,美国媒体用来抨击中国宗教政策的存在,但是我们换个视角来看,他们的这一系列调查采访,或许会让很多自认“无神论国家”的我们,触目惊心吧。

要知道,就算按照目前关于基督徒数量的各种数据的中位数——8000万人计算,它也等同于共产党员的数量了,而且更揪心的是,这两个人群很可能还存在重叠。

光在属于北京最大高校区的海淀,家庭教会的数量,很可能压过很多城市的数量。就连装网线的大哥,都和我讲到,他碰见了好几个讲《圣经》的房间,据说老师还是某研究院的教授。

在纽约时报那个恶意至极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总结的还是不错的——不信任的社会、一胎化的独生子女、强大的市场竞争、过度的讯息量、离异的家庭等……都是促成这一代对信仰的渴望的因素。

那么比起各个回答中对欧美“宗教狂热”的描述,真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

按照我以前的调性,我们先上一个图——

500

图 欧洲认为“宗教在人生中很重要”的人口分布,颜色越深约说明对宗教重视,可以看出大致和欧洲经济状况是吻合的(前共产主义国家另说)。

我就大致的来说一下吧,在这个图里,最上面最浅的三个国家,也就是大家都觉得超舒适的北欧国家——瑞典、丹麦,这两个国家。他们认为宗教很重要的比例只有16%左右,但是要知道就算2000年的时候,瑞典基督徒的官方统计,还号称有80%,到了2008就下降到60%。不过和中国三自调查正好相反的是,欧洲教会的数据反而存在虚高状况,因为根据上图的调查,如瑞典这样的国家,有着34%的人根本就不信有任何形式的上帝存在了,那么估计教会把一些满嘴“上帝”如“woc”的兄弟,也给统计进来了。

而对超自然未知不存敬畏的人,全世界都没那么多,只不过他们还带着个基督教的壳子而已。

而在上面那个图里,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国家,是芬兰南边的爱沙尼亚,此国在欧洲几乎是一个基本无神论的国家了,官方意识也大力支持无神论,他们甚至都想把塔林独立广场上那个玻璃的十字架拆下去,因为他们很费解“我一个无神论国家,怎么把耶稣调到我们这里来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面那个图的具体数据——

10%-19%(爱沙尼亚,瑞典,丹麦)  20%-29%(挪威,捷克共和国,英国,芬兰)  30%-39%(法国,荷兰,比利时,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卢森堡,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拉脱维亚)  40%-49%(德国,瑞士,立陶宛,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西班牙)  50%-59%(阿塞拜疆,塞尔维亚,爱尔兰,奥地利)  70%-79%(克罗地亚,黑山,希腊,葡萄牙,意大利,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波兰,塞浦路斯,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80%-89%(格鲁吉亚,土耳其,罗马尼亚,马耳他)  90%-100%(科索沃)

然而这个数据,别说倒退100年,就是50年前,那也是不可想象的。

欧洲的基督教,尤其是在天主教区域,拥有着全面不可逆转的溃败,西北欧如荷兰等地的天主教堂正大量减少或被改建,而且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预测到2020年,荷兰天主教徒会下降到10%,然而这些教徒还没几个去教堂,几乎都是老人家。

一个荷兰,一个河南,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顺便说下,在荷兰,调侃宗教的飞天意面教也都合法了。——ramen...

和欧洲尤其是西欧的世俗化进程不同,反倒是那群新教徒建设的美国,在西方世界还算是信教人数偏高的,然而比起中国诸多原教旨基督徒来说(这个我后面会说),在美国,加尔文宗的长老会其实是茁壮成长的,这一分支并不过分强调圣经的无误,用我们的话说,那就是更多的让基督信仰和时代相结合。更别说美国目前发展迅速的“修正主义”教派“摩门教”了,虽说这教派在其他基督教派眼里是异端甚至是“邪教”,但是人家非常与时俱进的“帅哥传教法”,让这一教派在美国发展极好的同时,也飘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至于他们的教会在北京啥地方,我还是先不说了。

那么就算美帝的基督徒比例比起欧洲要多一些,那么他们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呢?我们可以来看下这个论文——

500

图 翻译过来就是——1966-2014,美国青少年宗教定位的世代与时代差异。

内容我们不多看,里面的两个图就已经很明显的指出美国青少年在这50年内对基督教的态度了。

500

图 美国青年中,从8年级到大学生中,50年来对基督教“不重要”看法的增加。

文中甚至大胆的预言,随着2000年后这一世代的出现,美国的基督教前景也非常不乐观了,而且并非基督教,“唯物主义”的认识也在显著增加。

大致对比完了,简单一句话那就是。

中国的基督徒正在显著增加,而西方基督徒正在显著减少。中国基督徒中年轻人比例开始越来越多,而西方基督教中年轻人比例正越来越少。

我不知道知乎上是哪一阵子开始掀起了“中国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没信仰”这样的论调并且越来越热,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说法是对当年恶俗的“中国人没信仰”的反扑,但是这样的言论充斥舆论场的时候,是很容易让这群灰色地带人群,茁壮成长的。

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一波东西是红的,一波东西是黑的,但是黑也好红也好,加在一起无非也就是人群中较为少数的存在,虽然用“二八定律”来比较并不恰当,但是在诸多领域中,那80%的灰色地带,才是最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而当黑色被消灭得时候,庞大的灰色,就很可能不可控的站到了红的对立面。

而当天灰了的时候,不可捉摸的东西就太多了。

虽然这么说比较武断,我们都以为中国新教居多,且不断中国化,然而中国教会的原教旨程度可能超过很多人想象。在诸多家庭教会中——“末日审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在不少中国基督徒的世界中,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必将朽坏的,而那个圣经里的“天国”,则是“无比真实”的,他们很多秉承着“圣经完全无误”的原则,来追求着他们心里那个最为真实的世界。

所以秉承着圣经无误的原则,一些中国地下基督教也是诸多民科理论的重要源头(可以查一下“基督教解汉字”亦或是孙海英的微博),他们对进化论的抵制远远高于西方诸多教会。

当然,这些讨论还更多属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城市教会,对于乡村教会而言,北大吴飞教授的《麦芒上的圣言》中——河北基督徒不知道耶稣不是中国人这样的说法,真不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但是面对着乡村曾经“宗族”、“乡贤”这样制度的解体,基督教迅速的占领了这个高地,在乡村人士并没怎么读过圣经的情况下,他们却和城市的基督教同胞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个世界不是特别好,所有人天生就因为和上帝断了联系是有罪的,只有耶稣才能重新带我们回到那个真实的世界

而在基督教理论中,耶稣因被钉在十字架而完成的“救赎”,也成为了着芸芸众生重要的庇护所。

当时我们曾开玩笑的说,中国的基督徒有着明显的三类人——没文化的、遇到事的、没朋友的。玩笑归玩笑,这三类特征,是可以覆盖到中国不少新生代基督徒的。旧乡村制度解体之后的农民(尤其是妇女);在家庭教会中探讨灾难与得救的中年人士;在大学以及都市“原子化”,倍感孤独的学生白领们。

而这群人中最为坚定的,很可能就是没文化且遇到事还没朋友的。


所以,中国基督教不仅仅蓬勃发展,而且对宗教的重视程度,也是其他宗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500

其实不仅仅如今,中国也绝不是诸多答案中,慷慨激昂的“三武一宗灭佛”那样排斥宗教的,就单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及至今还是经典的云冈石窟来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已经颇为“印度化”也并非是危言耸听。

对于民不聊生战乱频繁,上层倾轧斗争的那个时代,无论是中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欧洲罗马的衰亡,宗教的蓬勃发展都不是一个梁武帝亦或是君士坦丁能决定的。

在绝望的年月里,你难道来生的希望都不给这个时代了么?

至于说到中国自古的信仰,且不说那些18流网文的“西方方舟,我们治水”等奇葩言论,把我普罗米修斯大哥给抛在了脑后。就是很多人骄傲的说我们的儒家“敬鬼神而远之”来赞扬我们的无神论,也未免太过于武断了。

在我司一篇剖析儒家源流的文章中曾说,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儒家具有浓厚的巫传统——我们来看几位学者的评价。

章太炎在他的《原儒》里就说过:「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何以明之?……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诸有术者悉亥之矣。」葛兆光说:「从思想发展上来看,我比较倾向于儒起源于殷周时代参与仪礼操持的巫祝史宗一类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证。李泽厚说:中国的儒学系统的起源与发展与天是分不开的,这可能是由于巫文化的传统。巫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中国之巫文化与西方萨满均具有「绝地天通」之相似功用,均扮演了古人在天人关系中沟通的媒介(绝地天通之概念于《国语‧楚语》、《尚书‧吕刑》等先秦典籍均有记述)。《观堂集林‧卷六》:「又推知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礼在商代一开始跟巫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子曰:『周因于殷礼』,代殷而起的周王朝继承了商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部遗产。」

甚至不夸张的说,巫术传统,亦或是我们常说的“迷信”,其实是一直深入于我们这片大地上的。而我们常说的“老天爷”并非是某自然信仰,而是实打实的西周宗法传承至今的结果。

然而巫术等于宗教么?自然不能算是,记得我和几个小伙伴讨论“巫术”的时候,曾这么总结过。巫术——宗教——科学,才是世界诸多文明都经历过的一个路径,甚至可以说,科学和巫术之间的相似性,都要比很多宗教高。

巫术其实并非是个贬义词,从某种程度来讲——万物有灵,祈祷诸神,和上天对话——等早期文明形态,都是巫术的一种,这本就是在那个认知极有限、生产力极低的时代,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位置的方式,无论是中国的殷商卜辞,亦或是蒙古的长生天,还是欧洲古典对于诸神命运的无奈,巫术时代的人们最起码是有着对自己无知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探索欲的

然而诸多宗教从诞生之日起,都是一种绝对的“反神”倾向的,无论是东方的佛教,亦或是源自犹太教的亚伯拉罕宗教。一个把诸神看成是六道之内的“高级人”,一个完全否定诸神,把多神论看成是洪水猛兽。

那么我们更不难看出,宗教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性,那就是——我们不再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是认为自己通过“觉悟者”“先知”看到了世界最本质的真理,这世界从开始到灭亡,已经尽在我们掌握之内了。

然而说到科学,科学的核心是什么呢?

那就是——重新承认我们的无知

科学并非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体系中,我们不再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的本质,而是通过经验、实验去证明、证伪自己的假设。可以说这一体系从根源来讲,就是和宗教水火不容的,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点,科学永远无法“推翻”宗教,你永远也无法证明自己是不是个缸中之脑,而宗教在时代的发展中,也讨巧的利用科学研究得出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然而那个“必将朽坏的世界”和“天下大同的世界”的矛盾,却是摆在明面上的。

所以我也希望知乎的大学者们,在对非科学方法的一切进行打假、证伪的同时,也不妨想一想,让他们更多的看到“这个世界”或许是“好的”、“有趣的”,会不会是问题的核心呢?

其实大家总是跟风说中国没有宗教如何如何,殊不知这“宗”本身就是代表着血缘纽带识别,而“教”则是宗的流,代表教化、传播。你会发现无论是我们这个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的宗族、教化,亦或是现代意义的宗教,都包含这两种状态。

如果按照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角度来看,中国确实是“无神论”的厉害,且不说是否是一神论,就说我们也并没有让任何宗教组织和我们的政治制度合二为一,然而我们却同样拥有宗法、礼教等一系列和我们的文明极其切合的制度,导致从唐代就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一直都没有较大的发展。

所以,我们虽不政教合一,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那个“至高无上的神”以外其他东西的限制,更何况,浓厚的巫传统让地方邪教层出不穷,在中国农民起义里,别说著名的黄巾军、太平天国。就是比较小众的方腊,那都是不折不扣的摩尼教徒。不过欧洲的基督教,自从犹太人那里传入开始,就开始迅速的走向本土化,无论是新柏拉图主义,还是按照欧洲传统多神论信仰,把本来的一神教徒封成各种“圣”,以供后人膜拜。

所以其实全世界都曾在巫术、宗教、政治之间寻找自己的平衡,也最终主动或被动的拥抱现代化。

不过被动,就很难保证不出现问题。

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其实目前中国基督徒的增长,甚至可以弥补欧美基督徒的大量减少,成为世界新增基督徒的主要来源。中国在这一百年间,面对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儒家制度的崩坏、基层机构的空缺,使得这个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信仰,十分实用主义的国土上,开始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而宗教、世俗与否,我并不想给基督教扣太多帽子,但是更多的影响,或许是我们是否还相信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吧。

我是相信的。

而且更不要认为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清的中华文化真的可以“同化”他们,毕竟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耶稣基督要是没有那个十字架,那就不是基督了。

其实,我们来要回答的内容是——

中国是世界国家中极少有的,本国之外并无另外一个国家使用和自己相同或类似语言的国家。

简单点说,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虽然小,但是还有大部分美洲以及巴西使用他们的语言。法国虽小,但是西北非大部分国家官方语言都是法语。英国虽小,我就不说了。就算是德国,还有自己旁边的奥地利和荷兰不是。

只有中国,虽然从喀什到漠河到海南都说中文,但是“除了中国就是外国”这种思想的存在,也就不稀奇了。(说新加坡说中文,“喀什不说中文”的求求你们不要再杠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语言,能像中文一样只拥有极少的欧洲语言外来语,而是通过自己固有概念来造词。(日本的问题比较复杂,我有另外的文章说了。)

甚至本来像扩展讲一下欧洲语言和中文什么的,但是因为太困就不写了。

所以,这2000年前的秦简,我们还仍然能阅读的传承,才是这片土地最伟大的呀。

冷静思考下,我们到底能够在何处找回文化上的彻底自信呢?你们成天毫无来由的打鸡血,这才是最害人的呀。

想看更多的话,关注之后应该能找到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东西。不过最好别看16年之前的,感觉不少东西写错了。

顺便分享一杠精——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