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让生三胎了,可是更多女性大喊:“连一胎都不想生!”
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三胎妈妈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多么少见的身影。环顾近期的社会新闻里,只有胡杏儿生了第三胎的消息。印象中她不是刚生了第一胎不久嘛?如今她都四年抱三了,这战绩实在是厉害。
连生三胎的操作,一般人可不敢尝试。 作为 90 后的我,想到生孩子第一个用上心头的念头便是好辛苦、需要很多钱。 环顾四周,身边愿意生第三个的女生少之又少。许多愿意生一胎、二胎的人都深知生育给身 体带来的痛楚,以及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等等。
更何况,我有一个广州本地长大的 95 后女同事还非常肯定地扬言:“我们家三姐妹都不准备生孩子。” 新一代适婚女性的生育观如此大相径庭,多元化的观点碰撞显得十分有趣,但是也反映了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
·生三胎的她可能很富有,也可能来自十八线城镇
我的堂姐身在粤西农村,先是连着生了两个女儿。碍于农村人传统的生育观念——“怎么也得生个男孩”, 她只好继续生,还好第三胎是男的。 我姐姐的一个中学女同学,嫁人后在镇上定居,也是三胎妈妈。而且各中原由是惊人地相似——因为连生两个女儿。但是她“没那么走运”,第三胎还是女宝宝。
基于这种情况,我的大学舍友小透和小明都希望第一胎生男孩,因为她们觉得婆家的思想都比较传统, 第一胎生男孩就不用再追生二胎,可以一次完成任务。怪不得有一句广东老谚语叫“有仔万事足”,说得深刻。所幸小透和小明都如自己所愿,一索得男。
虽然她们想生男孩,但不代表她们如果生了女孩子会不爱自己的孩子(防杠埋伏)。 也许会有声音说,身为女生怎么也反过来“歧视”女性。首先,这不能说是歧视,个体的生育意愿没有对错之分,是个人选择(而且她们又没有像旧时女性一样,因性别原因堕胎)。
另外,像电影《我的姐姐》的编剧游晓颖说过:“告诉女性应该怎么做,是不公平的,因为你没有处在那个女性所处的位置上,你没有面对她的那些矛盾和艰难。所有的女性,无论你是 选左还是选右,都会有人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生活。但我们从剧本到电影,我们都不是希 望教女性应该怎么生活。”(PS:所以大猪蹄子们不要在吵架时告诉女朋友应该怎么做。)
诚然,按照逻辑推测,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高的女生,在自己的生育权上更有话语权或者更有充分处置的资源。但是生活中有许多情况和因素无法是按照简单逻辑概括的。那些被省略掉的都是女性要面对的生活现实。
·在她说要不要生之前,有更多声音在催她生
前《时尚家居》杂志主编殷智贤在《谁来决定生不生》中写到的:“看似自然行为的生育, 其实是相当社会性的选择。”
殷智贤还提到:2020 年末,中国的 GDP 达到了 100 万亿人民币,可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 来生育热情的同步高涨,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为全球倒数第一,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更 加令人担忧。2021 年 1 月 1 日这一天,上海市共出生 27 人,而在 2000 年,这个数字是 1148 人,在 1990 年,这个数字是 2784 人。
“全世界的社会学家、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都在分析,为什么经济越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反而越低。也想了非常多的办法提高生育率,但都收效甚微。”
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些经济学家们都不是女生吧。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群不敢生不想生的适婚男女时,他们能把自己的个人需求凌驾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吗?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这个社会最真实的样子,是每个家庭关起门来的样子。而那些不敢反对家人、留存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更是在很多主流声音里销声匿迹,就像“沉默的螺旋“理论说明的一样。 因此,有多少女性的生育想法,在“权威”的主流舆论、家庭长辈、甚至是自己的丈夫面前, 沉默了呢?
如果可以,我想做一档节目,模仿日本综艺节目《屋顶告白大会》,让一些女生站在天台大 声喊出心声——“我不想生孩子!我怕疼!我也怕熊孩子和渣男!",让经济学家好好调研一下。
(女生们冲阿)
·不想生的她可能来自一线城市,也可能来自重男轻女家庭
开头提到三姐妹都不愿意生的95后女同事,就是来自于重男轻女的家庭。她从小在广州长 大,非常有主见,也非常敢于表达和坚持自我。同时,她自今也没谈过恋爱,平时最爱和闺 蜜一起吃喝玩乐、去旅游。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对她而言很重要。她和姐姐工作后都不愿意给母亲家用,因为觉得会花在哥哥身上。
这个特别的女孩子,自然十分吸引我去默默观察她。她性格非常好,体贴、善良,同时也爱恨分明。她说看到闹腾的侄女就觉得头疼,非常难搞。不喜欢小孩自然可以成为不想生的理 由之一。
我还有一个93年的女同事,刚刚结婚,也是不喜欢小孩。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她喜 欢猫,猫的地位甚至要比她自己还高,就是俗称的“猫奴”。她还很喜欢白敬亭,追星追得不 亦乐乎。在择偶时,她也非常坦然地承认自己是外貌协会的(看过她的婚纱照,老公是挺帅的)。面对家长的催生,她私底下和我说“能拖就拖,反正不想生”。
对于我而言,我虽然是喜欢孩子的,可是那毕竟是别人的孩子,不需要我承担沉重的养育责 任。而我的孩子还没有出生,我怎么去爱那个虚无的他呢?在有孩子之前,我肯定更爱我自己呀。由此, 我也非常理解那些不想生的女性朋友。
·没有计划却意外怀孕的她,也是可以好母亲
说到生育意愿,我看过一条 B 站的评论是这样写的:“只有当女性自己想成为母亲时,怀孕才有意义”。当时瞬间觉得被击中——“对对对,说得没错”。
但是转念想起我一个意外怀孕的好朋友,她也是爱孩子的好妈妈呀,不能说她的怀孕没有意义。当时意外怀孕给她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加上自己一个人24小时带孩子,后来她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状况。但是她依然非常珍惜孩子的到来,说宝宝是上天赐她的礼物。
有一次,在她控制不住情绪时,我和她说:“我冥冥中觉得,孩子和你拥有彼此治愈的能力, 只是你没有发现”。一位爱孩子的母亲,自然会收获孩子给她带来的喜悦。但是遇上糟糕的困境,仅靠母亲自救是不足够的。
在社会层面而言,大家鼓励女性生育以便缓解老龄化的危机,但是女性因生育所面临的挑战却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谁来关心“三胎妈妈“标签背后的女性是否开心、自由?
因此开放女性成为三胎妈妈的权利,更要开放保障三胎妈妈的措施。
作家迟子建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那我要补充一句,如果妈妈不开心,全家人都会不开心。如果凡人的妈妈们都不开心,那约等于全部人都不会开心。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的快乐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