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用飞机设计三巨头:苏霍伊、米格、图波列夫(四)—轰炸机

本文5月18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六分仪地球”。

与战斗机领域由米高扬和苏霍伊两大设计局主宰不同,苏联轰炸机设计是图波列夫设计局一家独大。伊柳欣和米亚西舍利夫在多年前已经出局。战后苏联第一架优秀轰炸机是图-4“公牛”(美国B-29仿制型),以它为基础研制出图-70/85,之后是双发的图-16“獾”式,四发的M-4“野牛”和著名的图-95“熊”式(世界上唯一一种后掠翼涡桨发动机轰炸机)。虽然有点怪异,不过这让图-95兼具远航程高自持力和较快的飞行速度,适合执行海上巡逻和远程对地攻击任务。今天这种飞机仍在生产,性能较早期型号大大提升。米亚西舍利夫的M-4(米亚-4)设计目标是对北美进行核轰炸,但航程不足,大部分米亚-4都改做加油机,或转交海军航空兵用于海上侦察。

图-16属轻型轰炸机,原打算主要用于欧洲战场,对标机型是英国的“勇士”和美国的B-47。早期的图-16都改装为空中加油机,后期型号主要用于海上巡逻、反舰攻击、电子侦察和电子战机。中国生产的图-16称为轰-6。

苏联在超音速轰炸机研制领域努力结出的硕果是M-50(北约代号“野蛮人”),这是一架大型三角翼四发轰炸机。但它的研制工作一直在原型机阶段打转,随着1960年米亚西舍利夫设计局关门项目终止。苏联第一架投入实用的超音速轰炸机是图-22(北约代号“眼罩”),它属中程轰炸机,代替的是图-16“獾”式。图-22采用中等后掠翼,两台带加力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尾部两侧短舱内。很明显设计原则是依照面积律原理减小最大飞行速度1.4马赫时产生的跨音速激波阻力。尽管图-22冲刺速度能够达到超音速,但它主要用于侦察、电子战和对海攻击。

500

上图:起飞的图-160“海盗旗”,机翼展开,襟翼放下,小车式主起落架正在回收,机头起落架已经收起,正在完成抬头后的起飞程序。该机鲜明特征是全动前缘襟翼和大比例后缘襟翼,它的4轮2轴主起落架不同寻常。

500

上图:图-160机组成员脱掉大檐帽换上飞行头盔。即使是最新型号仍保留了早期的轰炸瞄准窗口,不过使用更多的是视频设备。

500

上图:照片表现了厚厚的机翼光顺地与机身融合,以及水平尾翼与垂尾后方活动的方向舵是如何接合的。

图波列夫图-160“海盗旗”

类型:4座4发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

尺度:最大翼展55.5米,机长54米。

重量:最大起飞重量275吨。

动力:4台萨马拉NK-321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25吨。

武器:6枚AS-15中程空射巡航导弹或12枚短程对地导弹,转轮式发射架,或16.5吨常规炸弹。

性能:最大平飞时速2.07马赫(2200公里),作战半径7300公里。

500

上图:4人制机组,通过前起落架前方舱口和穿过电子设备舱的通道进出驾驶舱。

500

上图:可见图-160的更多细节,最有意思的是全动垂尾,可以有效地进行航向控制。机翼可变部分与固定翼段配合良好,固定翼段前缘有很大一块电介质区域,后机身侧面有一条狭长的不锈钢蒙皮,可能是外部加强筋。

500

上图:图-160和图-16编队飞行,两机首飞日期相差三十年。

500

上图:少见的AS-4“厨房”空对地导弹照片,俄罗斯人称之为“布里亚”,吊挂到图-22M“逆火“轰炸机的右侧机翼挂架上。该系列轰炸机原本只能在机腹中心线下半埋方式吊挂一枚AS-4,后增加了两个翼下挂架。

500

上图:正前方看图-22M3“逆火C”,翼下吊挂2枚大型AS-4导弹,照片中清晰可见“逆火”发动机布局与早期图-22采用机尾发动机短舱不同。“逆火”机身宽大,携载更多燃油,航程增大。进气道也与早期型号明显不同。

500

上图:另一张携带AS-4的图-22M3“逆火”轰炸机照片。这种型号导弹有两种改型,一种配备20万吨TNT当量核弹头,另一种为常规反舰导弹。

500

上图:仰视图-22M3“逆火“,照片中吊挂的AS-4导弹是两种不同型号,一枚导弹前部是传统的雷达锥,另一枚则安装了下视设备电介质盖板,表明这可能是一种中高度巡航导弹。图-22M3首次在1992年法恩巴勒航展露面时只挂载了训练用反舰巡航导弹。

图波列夫图-22M3“逆火C”

类型:四座双发可变后掠翼中程轰炸机。

尺度:最大翼展34.3米,机长39.6米。

重量:最大起飞重量124吨。

动力:两台库兹涅佐夫NK-144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20吨。

武器:标准载弹1枚X-22(AS-4“厨房”)或12吨炸弹,最大载弹3枚X-22或24吨炸弹。1门可拆卸23毫米GSh-23双管机尾炮塔。

飞行性能:最大飞行时速1.88马赫或2000公里,战斗半径2000公里,实用升限13300米,起飞时速370公里,起飞距离2000米,标准着陆时速285公里,标准着陆距离1200米到1300米。

500

上图:对大直径发动机进行操作的方便之处在于进入前端压气机检查叶片比战斗机容易的多。当代喷气机的进气道前缘下边缘由圆变平是为了减少吸入异物的可能。

500

上图:世界上数得上的大块头轰炸机之一。这架图-16拥有早期“獾”A型的光洁顺滑的机头和NR-23火炮,还有漂亮的尖锥机头雷达罩,风格鲜明。

500

上图:自然金属色的图-16,前机身加装了不同型号的附加设备。图-16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500

上图:正在吊装弹射座椅,大风天不允许进行此类操作。注意正在吊装的弹射座椅的腿部防护。图-16的生产数量很大,但摄影师很少被允许在如此近距离内对图-16进行拍摄。

500

上图:地面辅助吊车为图-16吊装弹射座椅。图-16大致相当于英国的V系列轰炸机,既采用弹射座椅逃生,也可用传统方式逃生。

500

上图:工程技术军官签字确认正确安装了弹射座椅。苏军制服根据军兵种、季节和场合均有不同。

500

上图:图-16飞行员自己设计的海上救生服,照片背景中的图-16机鼻加装了用于海上飞行的雷达罩和辅助燃油箱。

500

上图:飞行机组成员在驾驶舱内开碰头会,其飞行装具与现代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行员所使用的明显不同,尤其是头盔。

图-22少量生产后苏联人感到也许采用变后掠翼能够提高飞行速度,改善亚音速巡航性能,更重型的轰炸机应有更大的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以及更快的超音速冲刺速度,决定取消原来的机尾发动机短舱布局而将发动机埋入放大了的机身内。

于是诞生了图-22M“逆火”,这其实是一种全新设计的轰炸机,它汲取了大量图-22的经验教训,服役总数一度达到400架,有三分之一服役于苏联海军航空兵。

图-22M的成功大大增强了苏联在轰炸机方面的自信心,苏联战略空军需要能抗衡美国B-1的大型轰炸机,由此研制了图-160“海盗旗”四发远程大型轰炸机并于1980年代末开始服役。图-160比B-1稍重,飞行速度达到2.07马赫,而B-1B只有大约1.25马赫。如果挂载了合适的武器系统,图-160是一种非常有威慑力的战略轰炸机。

500

上图:飞行员将自己牢固地绑缚在弹射座椅上并戴好头盔。穿戴这套装备的复杂和耗时一直以来遭到飞行员的诟病:一套保险带把飞行员与降落伞绑缚在一起,另一套则确保飞行员与弹射座椅紧密连接。

500

上图:照片主角可能是炮手。图-16的遥控炮塔来自图-4“公牛”,实际上仿制的B-29炮塔。

500

上图:风景如画的某空军基地,前轮已经离地正在起飞的图-16,跑道旁停放着米-26直升机和安-26运输机。

500

上图:空中飞行的图-16相当漂亮,尾炮塔双23毫米机炮指向后上方,照片中这架图-16拖着长长的用于远程通信的高频天线。

图-16“獾”式

类型:6座双发中型轰炸机。

尺度:翼展32.93米,长34.8米。

重量:空中38.53吨,最大起飞重量75.8吨。

动力:2台米库林AM-3M不带加力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9500公斤。

武器:典型导弹挂载方案为2枚AS-2“鳟鱼”,AS-6“王鱼”或AS-5“鲑鱼”空对地导弹。自卫武器包括最多7门NR-23型23毫米速射机炮,布局方式为3座炮塔和一门机头单管炮。

飞行性能:最大巡航时速0.74马赫,作战半径1800公里,实用升限12000米,转场航程4300公里,最大飞行时间5小时40分。

(重量和飞行性能可参考中国轰-6数据)

500

上图:最吸引人的飞行操作:空中加油。不过照片中右侧加油机的右翼翼尖拖着长长的软管,且软管末端有液体泄漏,这是在放油。

500

上图:少见的图-16N翼尖特写镜头,这是“獾”A改型之一,软管通过金属管连接到机翼。

500

上图:整齐停放成一列的图-22“眼罩”,白色为防护盖板。图-22是苏联第一种可超音速飞行的轰炸机,只是很快就被图-22M“逆火”所取代。

500

上图:受油机与加油机编队飞行,加油软管由小引导伞保持稳定。

图波列夫图-22“眼罩”

类型:3座双发中型轰炸机。

尺度:翼展28米,机长40.5米。

重量:最大起飞重量86吨。

动力:2台科利索夫VD-7F涡喷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4吨。

武器:1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自卫武器为23毫米尾炮炮塔。

性能:最大飞行时速1.4马赫1485公里,作战半径1900公里。

500

上图:罕见的女性地勤机械师照片,穿着工装裤,但围巾看起来似乎不太正规,也许是设备制造商的工作人员。

500

上图:图-22发动机安装位置高,需要较高的维护平台,但相比图-22M的埋入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维护保养起来更方便。其四轮起落架向后收进整流罩,设计合理时对飞机飞行性能影响不大。

500

上图:照片中蒸汽弥漫,这架图-22正在灌注液氧,背景中高高的工作架表明机尾发动机较高的安装位置给维护保养工作造成了一些不便。

500

上图:图-22的弹射座椅向下弹射,以避免弹射后被垂尾撞上。缺陷是在较低高度无法弹射(会直接撞地),照片中正在将弹射座椅装入座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