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射洲际导弹,陆基机动导弹,潜射导弹,到底谁才是一个大国核威慑的顶梁柱?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大工场

近日,环球网主编胡锡进再次发文呼吁增加中国的核武库实力,为中美一旦发生高烈度的摊牌做好准备。胡主编呼吁增加核弹头和DF-41等高生存力战略导弹的列装数量。数量多的要让美国精英阶层瑟瑟发抖。

500

这个观点是对的,中国需要大幅度提升核武库的规模和实力。但是,一个国家的核武器投射平台有多重形式,核大国的标志是三位一体的具有二次核反击能力的核武库,未必要造特别多的DF-41导弹。

500

洲际弹道导弹,是指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弹道导弹。由于洲际导弹可以跨洲飞行,覆盖敌国全境,所以各国都认为这种导弹威胁巨大。可以说,洲际导弹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目前,洲际弹道导弹有三种发射形式,包括陆基机动弹道导弹,地下井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发展的潜射洲际导弹,这三种发射形式互为补充,各有优缺点。

500

陆基机动弹道导弹,只有俄罗斯和中国在搞,典型型号包括白杨M、亚尔斯、DF-41等洲际导弹,使用一种重型轮式高机动越野底盘,技术非常先进,越野性能好,机动性强,能够在野外无依托发射,是世界最先进的陆基机动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

不过,DF-41和俄罗斯白杨M/亚尔斯导弹都有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在核打击下的生存力不高,受到核弹爆炸冲击波的影响非常大。所有陆基机动洲际导弹在进行战备值班时,都不是在野外盲目的乱开车,而是有固定的巡航路线,甚至有专用道路,这些设施都很容易被卫星或其他侦察手段探测到,因此在核战争的时候,打击对方处于机动中的洲际导弹发射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500

而且,陆基机动弹道导弹的发射车没有任何加固和防护,在遭遇大规模核战争时,一枚45万吨的W88核弹头就能摧毁半径20公里内的所有弹道导弹发射车。由于发射车的车体太高太庞大,即使距离核爆心较远,也很容易被核爆炸的冲击波掀翻车体。此外,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在平时训练时,还多次发生过车体倾覆的事故。

美国当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侏儒”小型洲际弹道导弹研制了一种极低底盘的发射车,带有大倾角斜面的低矮车体,封闭式的发射箱,可以有效的对抗核弹头的冲击波,具有很高的战场生存力。

500

其实,DF-41导弹也可以研制一种低底盘发射车,不强调越野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高度发达的公路和高速体系,只在公路上机动,直接在公路上发射。

另外,除了发展DF-41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我国还需要加强DF-5B洲际导弹或下一代固定井射的洲际导弹。地井发射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特点是个头大、体型大、载荷大、射程大,突防能力更强、毁伤威力更大,是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最坚强盾牌。

500

与军迷特喜欢路基机动弹道导弹和潜射核导弹不同,大国火箭军反而更喜欢地井发射的多弹头重型洲际导弹。而车载机动导弹始终不能和陆基发射井的导弹相比,例如DF-5B的粗大的钝形头部,可装载十几枚分导式核弹头或诱饵弹,射程1.3至1.5万公里。

地井发射的洲际导弹很适合进行战备值班的先发打击手段,三个国家的陆基井射都是唯一的先发制人打击手段,只要感觉到威胁,从做出决策到发射出去,也就几十分钟的时间,估计都要不了20分钟。

发射井的好处就是反应速度快,载弹量比较大,缺点就是发射井容易被敌人发现。但可以通过大量的伪装阵地来迷惑敌人。通常来说,地下井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比较适合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并不表明说什么也不做。

500

处于值班状态的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反击速度是所有发射形式里最快的。陆基机动弹道导弹需要从机动状态转入发射状态,进行测地瞄准、定向定位,保密通信,诸元计算,弹上设备自检,起竖和发射程序,这个过程

在导弹预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敌方发射的核导弹,能够通过天基和大型相控阵雷达尽快发现,提前预警,并预测到弹道轨迹,可以在敌人导弹尚未落地前就进行反击,将地下井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出去。这才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最核心一点。这就跟不开第一枪的道理是一样的。

发展洲际导弹,要有极高的资金投入,这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小国家的游戏。例如美国空军确定的下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GBSD)计划,用来换代现有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该项目的总成本高达840亿美元,采购数量超过650枚,单枚导弹的造价大约为1.3亿美元。导弹所配备的核弹头更贵,一枚数十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价格约为5000万美元。

洲际导弹能够携带多枚数十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加上核弹头再入载具的价格,弹头部分的成本可能高达3亿美元左右。所以,单枚搭载多个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总价格可能约为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左右。再加上载具和保障装备,如果算上导弹发射车、配套的指挥车/通讯车的价格、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弹载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费用、培训发射人员的费用。

平摊下来,每枚洲际导弹的价格还会更高。这些情况表明,洲际导弹的发展需要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在部署时必须采取提高生存能力的必要措施,如高水平的防护能力或者较强的机动性和隐蔽性,以及同时兼顾以上这些能力和特性。而且部署方案还必须满足发射准备和发射可靠性,以及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还需要与导弹的外形尺寸和质量相适应。选择何种部署方案的主要依据都关系到成本,最终选择主要还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500

所以,目前洲际导弹部署方案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发射井部署,第二类为陆基机动部署方案。俄罗斯采取二者兼顾的方式,而美国则只考虑固定发射井。

车载的陆基机动弹道导弹,体积和弹头数和威力射程方面始终不能和陆基发射井的导弹相比。

一是车载机动洲际导弹的配套系统过于庞大,造价和维持费用比地井导弹高得多。俄军认为发射井部署的洲际导弹综合造价仅为陆基机动洲际导弹的一半。

500

二是机动弹道导弹的精度比较低,战斗部也不够大,分导弹头不够多。轮式机动发射的全套武器系统在使用时比较复杂和危险,它们的发射准备程度也比较低。而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在值班状态时,都经过了精确瞄准,因此打击精度更高,更适合打击敌国的坚固目标。

三是在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普及的今天,陆基机动导弹的生存力比较低。而拥有加固导弹井的重型洲际导弹,抗核攻击的能力非常强,发射装置相互间的距离能够保证一枚来袭的核弹头不会摧毁两枚导弹。有些超级加固的地下发射井甚至可以抵御小型核弹的直接打击,生存力和打击能力,都令人放心。

500

此外,地井部署还可以采取紧密部署的形式,将数个发射井布置得相互距离较近,使这些发射井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如能承受300~400个个大气压,而且大量修建伪装发射井。敌人要摧毁此类目标,需要实施分波成梯次的核打击,核弹头落地时间要分开,而且打击区域要集中,这对于洲际导弹来说很不容易实现。因此密集部署的发射井在受到核攻击以后,有很大概率会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生存下来,仍可以在敌人每次核打击之间形成的“时间间隙”实施反击发射。

500

所以,目前中美俄都将地井发射的重型洲际导弹作为核威慑的核心。即便是在今天,美国空军也还没有放弃服役了40多年的民兵-3洲际导弹。俄罗斯目前拥有近百枚R-36M2(SS-18)、UR-100N(SS-19)井基发射导弹,并正在研发装备新一代井基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玛特”。就是俄罗斯最新的亚尔斯洲际导弹,也是一半为机动发射,另一半为固定井射。

当然,战略核潜艇也是一个国家核威慑的最后底气,因此机动发射洲际导弹,井射重型洲际导弹,潜射洲际导弹,应该均衡发展。

500

换句话说,要将一个国家从地图抹去,需要依靠陆基发射井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尽管这种导弹又大又笨。东风-5B,撒旦,民兵III,是世界三大地井发射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这玩意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