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学生表示,《三体》里包含了许多自己所憧憬的浪漫

【本文来自《清华教授吴国盛:《三体》受追捧让我大跌眼镜,金庸小说才是中国版科幻小说》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物理系学生表示,《三体》里包含了许多自己所憧憬的浪漫。从历史、现代到遥远的未来,从蚂蚁摸索墓碑到飞船穿越广袤宇宙,从单纯的微观粒子到数式无法详尽描述的,变幻莫测的人心与社会的百态……对我来说里面最吸引人的不是什么奇妙玄幻的先进理论和未来技术,而是这种将科学探索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乃至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文视角。这使我在想象无尽时空与宇宙时不会觉得空虚而无所从属;自己不仅是组成一部分的一堆原子分子,而是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吴教授为何会觉得“大跌眼镜”。得知了他的言论之后,又看到他的专业是科学史、哲学、科学传播相关领域,说实在我自己是比较吃惊的。

因为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关,我偶尔也会思考一些诸如“时间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有方向”之类的哲学问题;最近也慢慢开始读一些说科学哲学思想的书,想知道古人是如何思考仍困惑着千百年后我们的一些问题。我猜吴教授应该和我一样,欣赏和感叹古人在哲学思想和科学理论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但从原文他的一些话语来看,给我个人的感受是,他可能更多地以一种欣赏博物馆历史展品的角度去看待科学、哲学史,可能很少会去思考如何从中寻得启示,从而指引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境界。"知史察今",这对自然科学,特别是我看到的当下暗流涌动、人们四处谋求变革的物理学科来说亦是如此。我崇尚不断演化、动态的世界观,一直是渴望借古之精华助力物理学开辟新之未来;所以在我看来,吴教授对于科学和哲学的思考似乎是相对独立和静止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