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吴国盛:《三体》受追捧让我大跌眼镜,金庸小说才是中国版科幻小说

500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作为科幻小说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刘慈欣的《三体》面世15年一直稳居“科幻神作”宝座,深受全球诸多读者的喜爱,相关影视化改编也备受关注。

但最近清华教授吴国盛对《三体》的评价在网友间引发争议:他称《三体》受追捧让他大跌眼镜,并且认为科幻在所有文学题材中属于贫乏的存在,它只是便利地使用了一些科学元素,但真正打动人们的还是故事中的人性。

500

根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吴国盛出生于196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他是科技哲学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1990年前后,他翻译出版了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柯林伍德的《自然的观念》,之后又陆续出版了《自然本体化之误》《希腊空间概念》《时间的观念》等著作。

2016年,吴国盛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引进为长聘教授,是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清华科学博物馆馆长。主攻西方科学技术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以及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等学术方向。

500

吴国盛

而吴国盛教授最出圈的一次,是2019年他关于“落后不一定挨打,弱小也不一定挨打”的观点。

博文中他以不丹、瑞士等国为例,称任何时代都有弱国、小国的生存之道,小、弱、落后都不成为会挨打的充分原因,只要选对道路就能长保安宁,不然国再大,讨打也必然挨打。

500

这条博文已经查找不到

当时这篇博文招致不少批评和争议,@共青团中央 也特地发长文反驳其观点。

500

最近,吴国盛教授的话又让网友吵起来了。

昨天(26日)播出的新闻访谈节目《十三邀》中,他表示对科幻小说《三体》的火爆感到非常不解,“什么《三体》如此受到追捧,我还是挺大跌眼镜的。”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一共三部,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在国内已经风靡十五年,是许多科幻迷心中毋庸置疑的经典之作。

其中第一部经过《三体》刘宇昆翻译成英语后,于2015年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截至2015年底,《三体1》的英文版在全球销量已超过11万册,并有5个版本的实体书在国际市场上发行。2019年,《三体》日文版发售当天,就立刻登上了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第一,一周内加印了10次。

500

全球诸多读者都对《三体》赞不绝口,但吴国盛教授却对此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科幻是文学作品里面属于贫乏的一类作品,不应当有如此高的地位。

500

他说,科幻只是便利地使用科学元素,貌似新奇,但实际上最终打动人的还是作品里展现人性的一部分,科幻只是一个由头罢了。

“如果你不懂得拆迁,谁看得懂《阿凡达》,他只是换个地方重演地球上拆迁的故事。”

500

今年2月,吴国盛参加一档电台节目时也提到过对《三体》的看法。

他认为西方科幻文学以科幻、预言的方式,揭示科学可能产生的恶劣后果,而中国科幻文学缺乏此类反思,基本上是对科学满怀热情的讴歌,“以《三体》为代表,它是有一点反思的,但是反思得不够。”

而在他眼中,金庸的小说才是中国版的科幻小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科幻小说能超越它。

500

节选自《金庸写的,其实是中国版科幻小说》

吴国盛教授的这番话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少部分人支持他的观点,认为科幻作品不应被无限推崇,那也是一种思想局限。

500

但大部分网友则持反对意见,表示《三体》作为科幻作品有着极致的想象力,而作为文学作品又传递出了应有的思考和启示。

他们认为,在当今文学优秀作品、尤其是优秀科幻文学作品越来越缺乏的今天,《三体》受追捧理所当然且名副其实,吴国盛的这番评价不够客观,颇有哗众取宠的意思。

500

对此,你怎么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