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嘀……听,那是解放的音符,上海的声音
上海变迁,天翻地覆 图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
72年前的今天,中国革命迈出关键一步——上海解放。
2
李白烈士故居经历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改造,展品和展示方式都变得更加丰富。
3
真如国际电台是我国国际无线通信事业的开端,也是向全世界宣布“上海解放”的国际电台。
72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
当欢呼声盖过枪炮声,这个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为了上海解放,许多英烈战斗在隐蔽战线上,他们的故事从未被忘怀,今天的上海选择打开回忆的闸门,李白烈士故居修缮开馆,真如电台旧址揭牌,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定格那段历史。
1949年,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李白,牺牲在黎明前的黑暗;“远东最大国际电台”真如台,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护台斗争,向全世界发出上海解放的电讯。
红色电信,历史回声。
嘀嘀嘀嘀……听,那是解放的音符,上海的声音。
1
又见,李白烈士故居
“同志们,永别了!”李白的声音再次回响在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今天,位于黄渡路上的李白烈士故居修缮后重新开馆,同时举行了“电波不逝,信念永存”情景党课。
来自“李白中队”的3位“10后”小小红色宣讲员、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主讲人张家禾教授组成的党史学习宣讲“老少组合”,在全新的李白烈士故居为大家上了一堂既熟悉又深情的情景党课。
“红色电波永不消逝”
图源:费锋
李白,原名李华初,1910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市张坊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读了几年私塾,后来辍学进入一家染坊当学徒,辛苦劳作。李白烈士故居1楼展示着一块巨大的砑光石,又称“踩布石”,年幼的李白每日踩在这块石头上不停劳作。
后来在进步书籍的引导下,李白在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参加了秋收起义。
到了苏区后,李白参加了红一方面军第二期无线电培训班,“李白在半年内就掌握了2000个英文单词,对于一个只读过几年私塾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小小红色宣讲员介绍道。
党史学习宣讲 图源:费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中央派李白来到上海建立秘密电台,用红色电波架起了与延安之间“空中桥梁”。
图源:费锋
整个地下斗争时期,李白曾三次被捕,故居2楼,曾关押李白的刑讯牢房被“搬”了进来,老虎凳、烙铁等刑具给参观者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图源:费锋
“我爷爷在上海战斗了12年,但在黎明前倒下了,在上海解放前的20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李立立说道,“作为烈士的后代,要继承和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故居3楼,房间内陈列的物品都是李白烈士生前使用过的,这里的空间相当狭窄。
白天,李白出门上班掩护身份,子夜时分,李白就在不到两平米的小厨房内,蹲坐在小板凳上收发电报,每夜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
图源:费锋
“李白烈士对革命忠诚、意志坚定,而且甘于寂寞、刻苦专研,他所展现的不是一跃而起、猛然迸发的英雄举动,更多的是一种在岁月磨砺下的英勇行为。”张家禾教授说道。
重温12载战斗轨迹
李白是红色通信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在上世纪80年代在李白烈士故居筹建的过程中,当时的邮电管理部门对此大力支持,推动了李白烈士故居内原来居民的动迁。1987年5月,李白烈士故居正式对外开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题写了馆名。
图源:费锋
此次,李白烈士故居经历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改造,展品和展示方式都变得更加丰富,从而让参观者能更好地了解李白烈士的革命事迹,发扬红色精神。
修缮后的故居充分运用“声、光、电”技术,使展陈形式更为丰富饱满。
比如通过屏幕互动,参观者可以清晰了解李白秘密电台在上海12年的战斗轨迹,在李白烈士所居住的六处地址中,黄渡路107弄15号(故居所在地)是他在上海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
图源:费锋
故居内还新增了李白烈士的家谱、李白同时期的老电台、李白在良友糖果店使用过的保温桶、李白的烈士纪念证书等一批珍贵物品。
图源:费锋
引人注目的是,展厅中电台元素随处可见,整个展厅设置了发报的声音特效,体现出“电波永不消逝”。
故居还保留了发报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学习摩斯电码小知识,体验更真实的电码发送过程。
李白烈士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长存,红色电波永远不会消逝。
2
“上海解放了”从这里传遍世界
如果没有遭遇不测,李白也许有机会把上海解放的好消息第一个告诉党中央。
而实际上,第一条“上海解放了”的电台消息是从上海真如国际电台发出的,上海解放的消息也由此传遍全世界。那一天是1949年5月25日。
今天,在真大路6号,普陀区政府和上海电信共同为真如国际电台旧址揭牌。
图源:费锋
曾经的“远东最大国际电台”
普陀区有“赤色沪西”的美誉,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也是党的早期组织重要活动地之一。
从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一次次爱国斗争在普陀境内不断发生,也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先驱、先烈斗争故事以及红色革命旧址(遗址)。
自鸦片战争后,从1871年起,我国的国际通信主权长期被外国电报公司(局)侵占,直到1930年,真如国际电台竣工,中国人终于自行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电台,其后成为我国国际通信的重要枢纽。
在历史上,真如电台还扮演着许多重要角色,这里是第一次中美通话的电台,此后伴随中法、中德、中英、中日等国际无线电报电路的陆续开通,更是成为“远东最大国际电台”,标志着我国国际无线通信事业的开端。
图源:费锋
在“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真如电台曾多次遭到侵华日军的轰炸与破坏,被誉为“飞机炸不毁”的电台,在最艰难的时刻,即便四处游击也维持着国际通信。
“人在电台在”
“上海解放了”的喜讯从真如国际电台传向世界,归功于地下党组织在解放前期领导下的上海电信职工开展了“护局护台”斗争,也离不开中共党员薛耘等人的艰苦斗争。
1948年秋,薛耘接到党组织安排的任务,要他到距离真如国际电台3~4里路的旺巷村筹办山海工学团旺巷分校,以便通过农村的关系,渗入电台,保护电台,迎接解放。
薛耘通过给学员讲授革命道理、常到学员家中谈心等形式,与学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1949年初,这所简陋的学校吸收了12名共产党员,组建了2个党小组,他们各司其职、积极备战,逐渐摸清了敌情,掌握了电台的基本信息。
真如国际电台旧址 图源:费锋
在战火纷飞的险境中,共产党员魏宝泰提出了“人在电台在”的口号,带领部分党员日夜坚守在机房周围,并勇敢地扑灭了敌人企图烧毁电台的大火。
5月27日,两个党小组的同志与电台工人、周边村民共同组织起来的人民自卫队,日夜守护着电台,终于使真如国际电台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真如电台开通“浦江之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这里的水塔、天线、石碑、机房等一处处设施,都见证了民族的解放与崛起。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今真如电台焕发了新的生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云数据中心等在此落成。真如电台承担并传承着红色通信基因,必将为国家通信事业做出新贡献。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林斐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费锋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