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是出了名的低薪高压,血汗工厂非常多,很多人是真的熬不过前期

【本文来自《我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关于千层酥的生产线设计,纯原创,可老师非得要求我引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锤子师傅

    我对论文查重啥的没啥兴趣,但从食品从业人员角度上来聊一下楼主的毕业设计,如果觉得话不好听,权当我瞎逼逼,无意争输赢。

    首先作为企业人员,我们看重的毕业设计首先是可操作性,这里其他的工业生产我不知道,但食品生产最大的成本误区就是觉得投设备的钱越少成本越低,人工操作的成本最低。

    楼主如果在品控线上了解过,首先应该学到的一点就是食品企业最大的成本是工人的培训成本及工程师的养护成本,一条生产线,机械化最大的优势是成品的一致性,而你中间如果设计人工操作,一是产能最高能到多少,二是用什么样的工人、培训多久、成品率能达到多高以及最后品控的指标上下误差能有多少,楼主的设计我没看过,不好评价,但直观第一个想法是这一点;

    第二,我们谈谈关于引用。

    观网工业党居多,但大家应该清楚一件事,国家投放资源进行工业升级的优先必然是涉及军工、能源、现在的芯片等紧要高科,食品工业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轻工业我们和国外差距真的不是一点两点,这些国家不可能投资源给你学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食品行业圈子很小,简单的研磨生产线国外设备能做到的就是不一样,要做到他们的水平,是不是先得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不是需要引用理论?

    最后我说一下行业内的人才为啥抢手或者值钱,受认可的技术大咖,应用产品研发、原料知识、技术法规、生产工艺、圈内人脉,以上至少要满足三条,年龄45岁以上为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中坚力量,依靠的课本说白了就是楼主说的三本,但这些人要有兴趣把自己的经历写写,随随便便出书,这些都是靠做出来的,人大佬也没有出书教你的义务,理论不是没发变现,江南大学够好了,论文理论最终变现能力也看有没有大咖愿意出力变现。

    我不是技术出身,只是个销售人员,大学也不是食品专业,但即便是八股,也有八股存在的意义。

角度不同,可能让您有了点误解,我也跟你解释一下吧,第一条,人工成本是相对机器大而且难招难搞,但是大部分食品企业的情况是,不需要上大量机器,因为产量需求没那么大,我产不了我还可以找人代工,能卖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我的设计,成熟的流水线已经有了,但是是拿着全套的自动化的生产线,低产量的批次生产我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就设计了一个可以拿来过度的通用性好(市面上现有机器组合,调整工艺流程就可以生产别的,机器的通用性好)的设计,不设计点前提条件,不就没什么方向没什么意思了嘛。

二,食品企业最喜欢压榨的也是人工成本,招的到人的一个月2700.招不到人的也有一个月4000-5000的(前面的是在一个工业区,后面的这家是在打车,司机都不愿意来的地方)

三,差距其实本质上来说,没那么大,主要是市场决定了没有人愿意去干。国外的进步其实也没有那么快,现有的技术也都差不多能吃个差不多,但是引进来卖不出去,卖的出去利润不够好。国内基本上都是中低端路线,既然你也是食品行业从业者,那你应该很清楚别管市场上吹的什么高品质食品,真正量大的还是中低端产品。不是不知道怎么把产品做到最好,只是都不想做最好的,做到最好,那你的销路就变得非常狭窄。

四,我这里说的引用是指参考文献的引用,我的设计是基于我实习中看到的学到的,以及我导师的专业指导(我导师也是少有的负责人和专业,做了很多企业服务,组织我们每周开一次会,老师会看我们的设计/论文,然后提出指导意见,指出问题所在),工程设计类的很少会发布在期刊上,知网维普收录的就更少了,知网上的都是一些科研材料,什么千层酥的盐分和保鲜的关系,问题是我一个关于生产的设计,我用脱氢乙酸钠可比用盐保鲜靠谱得多。

五,我是有学习和借鉴,但是都不能成为“引用”,我又不可能在文章参考文献写xxxx公司xxx品控主管x年x月x日吧。至于配方,因为我当时做品管,我知道哪家的千层酥配方是怎样的,但是我后面为了引用,网上搜到的,知网查到的配方都不完整,都少东西。

人大佬也没有出书教你的义务,理论不是没发变现。

没错这个我很认同,别的行业不清楚,但是食品行业有太多内容压根就没有形成文字内容(当然,人家大多也不愿意,申请专利都不积极(感觉没有实际收益,还要花钱还麻烦,有专利了人家该模仿还是模仿))所以,我“引用”就成了很头疼的事情。最后只能引一些虚的内容,引一些新闻报道,引我那几本教科书。

行业内的人才为啥抢手

还有个原因是,食品企业是出了名的低薪高压,血汗工厂非常多,很多人是真的熬不过前期,结果就是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变得很少,也就非常抢手(例如有经验的品控经理,需要专业性强以及丰富的经验的重要岗位,但是工资天花板低,发展空间小,所以工作经验超过5年的就很少,基本上不少食品工厂都缺)(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这类岗位很多人都缺,但是又都不愿意给高薪,好几个找过我帮忙找人去干品控,一问薪资4000,经理也就10000多,很少有20000的)

不过有两点我想反驳 食品企业最大的成本是工人的培训成本及工程师的养护成本

一,我没见过几个企业会认真给工人培训,都是靠品控或质监反复监督,口头培训,食品企业工人本来都是当地居民,出现文盲都不意外的那种。

二,工程师的养护成本一般会直接并到技术总监那边,技术总监带领生产组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基础养护成本,在此之外预备几个电工机械工成立维护组负责处理大的问题。(毕竟车间内不会轻易让电工机械工进入,所有很多维护都是交给了生产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