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美:终于解开了解放战争中的一个疑惑。关于廖耀湘西进兵团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

终于解开了解放战争中的一个疑惑。关于廖耀湘西进兵团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

解放战争从防守到反击,从小打到大打,最后的三大战役,从辽沈开始。

之前我写过,辽沈其实也是夹一个,看一个,打一个。夹着的是长春,整个包围了。看着的是沈阳,对廖耀湘兵团一直密切关注。打着的是锦州,锦州拿下,东北就是关门打狗。

但是在打锦州期间,国民党军也终于有所动作,蒋介石亲自督战从葫芦岛发起的东进兵团北上,廖耀湘从沈阳带西进兵团大军合围。想合起来对围攻锦州的东北解放军反围攻,然后锦州再来个中心开花。

想想还挺美的。

但是,东进兵团打到塔山,在蒋介石的亲自督战下,海陆空一起猛攻,塔山打的难解难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在占据彰武,“断了林彪退路”以后,在黑山大虎山前面,却停滞不前了整整一个礼拜。

当时就一直疑惑,为啥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不往前打了。这可是在当时连林彪都头疼,甚至一度想撤军的“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人”的巨大压力。

实际上,林彪是准备好了沈阳方向的来敌,也就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但是对葫芦岛方向发起的东进兵团,当时没准备那么多。

我军在动,国民党军也破天荒的在蒋介石的压力下,也动起来了。

但为啥到了最紧要关头,廖耀湘就不动了呢?

等塔山打完了,东进兵团没戏了,锦州被拿下了,才和东北大军在辽西平原大会战,最后被基本全歼,只从营口跑了少量部队。廖耀湘本人也在战败后被俘虏,建国后,光荣的进了功德林。

我以前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廖耀湘能奋起出击,拿出他出沈阳的劲头,在塔山战役开打,锦州还未被我军拿下的时候,果断出击,甚至和葫芦岛出发的东进兵团合围四野大军,则辽沈战役是否就会换个结果,解放战争后来是不是就要打断进程,甚至打不下去了。

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我很久。

但现在,终于想通了。简单的说,两个原因。

一,能力不足。

国民党军从成立到灭亡,就没进行过正规的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北伐战争的时候,北洋军在南方力量不大,一路摧枯拉朽的从珠江打到长江,最能打的还是叶挺的部队。

中原混战的时候倒是打出优势了,但那是和一帮军阀抢地盘,暗地里的各种收买更甚于战场上的拼死搏杀。

等到打井冈山了,就连战连败,后来要不是博古李德等拿了红军指挥权乱来,也未必能赢。

抗日战争的时候,说消极防御都是好听的,一跑再跑才是常态。拼命打的几场,还都是用的地方部队去消耗,以及一些非嫡系的爱国将领带兵抵抗。嫡系主力早就跑路了,连首都南京都不要了。

解放战争初期,在美国的武装下,仗着飞机大炮,坦克汽车,气势汹汹的攻击解放区,结果无一不是大败而归。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东北把缺衣少枪,刚从山东解放区来东北的指战员打到北满。然后就龟缩在几个大城市里一片歌舞升平了。

但广大农村的解放和东北野战军的发展,使这种情况产生了逆转,东北成了首个我们的力量占优势的地区。然后,三大决战就准备开始了。

可以说,国民党主力部队一直没进行过大规模的集团进攻作战,对这种战争形态的认识和能力存在很大不足。张灵甫的74师在山东倒是嚣张的狠,然后就被围歼到孟良崮了。

二,态度不对。

这个,甚至比能力不足更重要,也更要命。

国民党军私天下,上面的四大家族站在顶端,下面的大大小小的各个军团和各路人马,也是各怀私心。

那个风林山火就典型的很。

撤退转进疾如风,向敌进攻其徐如林,骚扰民众劫掠如火,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廖耀湘兵团在黑山大虎山一线迟迟不进的根本,就是向敌进攻其徐如林,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希望能先坐实塔山和锦州打的敌我难分,甚至我军被极大消耗以后,再好过去收果子。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力量,至于友军?管他死活。

想通了这一点,其他就整个想通了。何止辽沈,在淮海,在平津,在孟良崮,等等,国民党军不都是这么干的。

再加上卫立煌一再掣肘廖耀湘,让他一等再等,等塔山和锦州打完了,辽沈战役也就大局已定,廖耀湘兵败辽西,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就算有能力,有态度,廖耀湘兵团西进,就一定能打赢吗?

先不说黑山大虎山一线的防御。塔山和锦州打的激烈,但还是给廖耀湘准备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在彰武以北,还有部队虎视眈眈,说成再布个口袋也不为过。

以锦州为核心,锦州国民党军,然后是我军包围锦州,国民党军从葫芦岛和沈阳出兵,妄图包围我们包围锦州的部队,锦州南线的塔山在阻击,北线还准备更多的部队在针对廖耀湘。成了夹心饼干,一层夹着一层。

最后,哪怕就是最惨烈的结果,塔山被突破了,廖耀湘也打到锦州了,林彪率东北野战军又不得不撤回北满了。无非是过段时间卷土重来而已。

国民党剥削压迫老百姓的本质不会变,共产党解放人民战争正义的属性不会变。迟早还是要打回来的。

解放战争初期,大军都去了外线作战。延安只有不到3万的西北野战军,而且装备极差,补给困难。在胡宗南25万大军的进犯下,一度撤离延安到陕北的山沟沟里打游击,结果最后照样是打败胡宗南,重回延安。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这才是历史的必然。

想通此事,至此,廖耀湘兵团在辽沈战役的表现,也就无足轻重了。

军美

2019.1.11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