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天下第一桩大事”,袁隆平逝世,他的目标正在实现

500

据新华社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曾年少立志,报考大学时坚持学农,“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

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水稻高产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袁隆平为之奋斗了一生。生前,袁老从事了57年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500

公开资料显示,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500

2019年,袁隆平曾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的两个梦》,他调侃自己是正儿八经的“90后”,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袁隆平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他就倍感痛楚,于是报考大学时,他坚持要学农。

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他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500

于是,他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之路。

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袁隆平和团队开始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他的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团队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袁老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实现大面积种植。

去年9月7日,袁老还在长沙家中许下他90岁阳历生日的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

2个月后,他的生日愿望就实现了。

2020年11月3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新闻发布会在位于长沙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周年亩产突破3000斤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杂交水稻一季稻亩产达到2400斤,双季稻达到4000斤。”

“追求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目的。”当时90岁高龄的袁隆平说,“我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清楚,可以继续做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岁)。”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

500

今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拟用8-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