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乱象丛生亟待解决
上周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台中市发生了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一位7岁的小男孩在上柔道课的时候,被连续重摔到当场昏迷,送医紧急手术后仍被医院认为已经为脑死亡状态,即便活下来也很可能只能成为植物人。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一直表示痛苦,但教练充耳不闻,连续重摔27次致其昏迷。
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2020年8月, 河南禹州一名4岁女童在舞蹈班因身体支撑不住而摔倒在地,造成无骨折拓为型脊髓损伤,双下肢截瘫。江苏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上游泳课的时候,不幸溺水,在水中挣扎了14分钟无人发现,最后抢救无效身亡。
类似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又该如何避免呢?
孩子学习一样新事物的能力是最强,吸收最快的时候。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适合所有的兴趣班。兴趣班也是分年龄段来学习的。除开尊重孩子意愿之外,是要了解,孩子是否达到上这个兴趣班的年龄,以及身体素质是否达标。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会有教育机构为迎合这一市场需求,开设各种兴趣班、才艺班。
还有不少美术班,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推进了“艺术的殿堂”。孩子连基本的握笔姿势都不知道,一旦养成错误的握笔姿势,矫正会非常困难。同时,长时间对着画布时间长了会影响视力。过早的送孩子去学画画,让孩子在创作时接收到大人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干预,会导致孩子的创造力下降,思维被固化。专家建议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画画,一定要等到五岁之后。
其次,要关注教育机构是否正规,教师资质是否合格,是否具有教学能力。仅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教育培训服务投诉有156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7%。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包括预付式付款方式风险大、虚假宣传、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合同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等。除了家长擦亮眼睛外,更重要是法律法规对教育机构的市场监管,制定专门的条例,抓好源头管理,规范教育机构经营者行为。
第三,危险往往来自错误的教学方式,或者对安全的忽视。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体育运动的目的不在伤害对方。在懂得进攻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懂得保护自己与对方。文化艺术课程练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与审美,而不是为了赶超学习进度,造成孩子对学习的麻木,甚至抵触。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同时也有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