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叔说】最近,河南和山东打了个赌

近日,山东省政府与河南省政府签了个协议,引来网友关注。这是一份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是协议,但也像是两省打了个赌——

协议规定,如果两省交界的“刘庄国控断面”水质,能全年平均达到III类标准,两省互不补偿,这是国家规定的考核责任;

如果水质在III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比如河南给山东的水,若能从III类“能游泳的水”改善为II类“能喝的水”,山东要给河南6000万元补偿金;反之,若水质在III类基础上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就要给山东6000万元补偿金。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不少网友把这份涉及真金白银的两省协议称为现实版“鲁豫有约”

500

 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景区(图源:新华社)

山东与河南是黄河流域相邻的两个省份,河南在相对上游,山东在相对下游。此前,为了黄河水,两省没少“打过架”。

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降雨减少、叠加上游用水增加,黄河出现过数次断流,处于最下游的山东工农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山东当然希望上游省份能多放点水下来,但实际上,河南也因断流受到过损失。黄河断流距离最长的一次,河水流到开封就没了。河南委屈:下游要水,可咱也没水啊!

这种情况改善,要一直等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完工,以及对各省从黄河取用水量的调配管理为止。新世纪以来,黄河实现了稳稳当当的“入海流”。

水量问题解决了,水质问题又出现了。

上世纪90年代起,黄河流域水质不断恶化,主要支流几乎均遭严重污染,干流总体中度污染。作为相对下游省份,河南和山东深受其害。一方面,谁都不愿意喝别人的“洗脚水”;另一方面,两省自己也有排污需求。上游来水都是黑水、臭水了,如果下游再排,河水可真就没法看了。

于是,出现了互相扯皮的情况。下游一边排污,一边说不行啊领导,你看不是我们不保护,是上游来水太糟糕;上游同样一边排污,一边把水质责任再往上段推。一段推一段,反正都是上游的锅。

为解决这种问题,在各省市区的重要河流交界断面上,国家设立了“在线水质监控系统”,对每个断面设定考核目标。其要求是,无论上一个断面的实际来水是什么状况,下一个断面的水质都得达到考核要求;省市区内部的小断面也执行这套考核方法,层层压实责任。

考核的好处是明确责任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万一上游断面“不讲武德”,或一些自然因素导致上游来水超标,这时再让下游河段全部承担治理责任,对下游来说就真的有点委屈了。

久而久之,上游觉得完成考核任务就是最大目标,60分就OK,缺乏额外动力提升水质。

500

2006年,黄河污染水体流经济南。图源:大众日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域间生态补偿”的做法,逐渐受到各地认可和欢迎。

比如此次“鲁豫有约”。协议的好处是,上下游同等责任,而且不能仅是及格。山东得了坏水,河南要作出经济补偿;河南给了好水,也会获得相应回报。这样双方都有动力提升水质,毕竟一年6000万元的钱搁在那呢。

鲁豫虽订首约,倒也不是首创。

全国第一个省际流域生态补偿案例出现在2012年。水的味道“有点甜”的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入浙江杭州千岛湖。为保护饮用水,浙江人想了很多办法,在千岛湖治理上做了很多文章。但上游来水水质不稳定,非常影响治理效果。

经多年协商,在有关部门支持和撮合下,浙江和安徽达成协议:2012年起,中央每年提供财政资金3亿元,帮安徽进行产业升级和污染治理;安徽和浙江各准备1亿元,安徽出水达标,钱是安徽的;出水不达标,浙江把钱拿走

有了生态补偿资金支持,黄山市大刀阔斧进行产能升级改革,告别高污染产业,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完善污水处理管网设施,连偏远的小山村都逐步落实了配套设施。

到现在,黄山来水水质稳定,千岛湖水始终清甜,新安江上下游生态产业合作不断加深,游客登览黄山后可顺江而下,阅享一湖碧水。山水一体,在构建生态共同体的基础上,皖浙两省还在构建跨区域绿色经济共同体。

此后,福建和广东的汀江—韩江流域、广西和广东的九洲江流域、江西和广东的东江流域,还有河北与北京的潮白河流域、重庆与湖南的酉水流域、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流域等,都相继签订了生态补偿协议,就断面水质打起了赌。

500

新安江上游风光(图源:新华社)

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前几天,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

可以说,此次“鲁豫有约”,是河南山东两省就“黄河大治理”交上的答卷。协议首次针对大型河流干流断面做起文章,对黄河流域整体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

除了6000万元的“大数”,两省协议还细化到了具体水质指标。比如,若刘庄国控断面年度关键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数,同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要给河南100万元补偿;每上升1个百分点,则河南给山东100万元补偿;补偿总上限4000万元

这样的条款,让双方协议更实打实了。尤其对河南来说,每取得一点水质改善成绩,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更有动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流域生态补偿在落实细节上仍有很多地方需完善,但确实是个明晰责任、压实任务的好办法。

经济激励是一方面,荣誉激励也很重要。有了协议,不仅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需要面对“达标不达标”的荣辱,而且知道了省际间协议的老百姓也多少会有一种“不能输给对方”的自觉。

岛妹觉得,类似的“鲁豫有约”不妨多多宣传,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支持各地产业转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这样,黄河的浊水变清,就一定能实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