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自己带的初二孩子来说,现在的学生真的太卷了,11:30睡,第二天6:20起床
【本文来自《重庆15岁校内坠亡女孩妈妈:终于等到真相,对结果心服口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多跟孩子沟通一下吧。
而且以我自己带的初二孩子来说,现在的学生真的太卷了。一切的一切全都压在他们身上,坦白说上班都不如上学累。你能想像初二的学生,每天晚上十一点半睡,第二天六点二十起床吗?
事实上,我身边的孩子几乎都是如此。
就这,每天晚上还要体育打卡,因为中考还有五十分体育分。
我真的一直在提这件事。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每天只睡六个多小时,而又拼命作引体向上跑一千米,这样对身体真的好吗?
或是我很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在初中加入新的考试科目的时候,就不能减一些下去吗?毕竟人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小孩们并不比大人每天多几个小时啊。
这些年,我从来只见过增加中考和高考内容,而从来没见过减少的。
而所谓的减负之类的,也从来是只在逼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同时,却在增加考试科目。
我真的只能用魔幻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在我们小孩所在的城市,甚至中考还加入了四门小科,即地理生物历史带体育,主课每门一百二,小课每门五十分。
为这每个小孩每天晚上的睡觉时间最少要减一个五十分钟。
没有人考虑过,发育期的小孩睡眠不足的问题吗、
在上面这个学校上了一年多后我转学去了另一所,才发现内卷还能卷出新高度,新姿势,新水平。这学校巴不得跟全员住校以便掌控学生每一分时间。不过全员夸张了点,到了初二下学期,只要你是老师认定的没希望考高中的,就开始动员你早点走人,去打工去职校随你便。为了把大多数有望考高中的人圈在学校里,不顾学校宿舍不够,不顾卫生和消防条件把别的房间改成宿舍,最夸张的一间住了30多个人!
对了,这学校卷学生的时间也是让人掉下巴。每学期需要组织学生看电影是吧,别的学校是安排一天下午不干别的,看完电影大家就可以回家了。这学校非得安排晚上,而且,只看一半!看一半说电影院机器坏了,大家回去自习!一次也就够了,每次这样太侮辱人智商了吧!另外,中学时代的运动会,别的学校都是周一到周五挑三天时间开,这学校是周五到周日,而且只开两天半,剩下半天?大家既然来都来了,周日下午上个自习再回去吧。
如今我女儿已经读初一了,每天12点睡觉七点起床,睡得晚与其说功课多不如说是贪玩,我看她中午毫无倦意,就不做约束。13岁170cm45kg除了瘦点也没啥毛病,还能参加个运动会啥的
至于减负,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即便中考高考只考一科,孩子还不是要比个高下,只要需要比高下排名次,就势必要付出努力钻研深耕,以前科举只考一篇策论的时候,难道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都是拿来搞笑的了么?
真正可笑的是社会上某些人遇到些竞争遭遇点难处,张嘴就是内卷,仿佛内卷能解释一切矛盾似的,其实,啥事都容易谁都想,问题是,以前没有过,现在也没有,以后不会有,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哪里都不会有。
高三初三每天晚上十点半舍不得离开教室(老师也在,不是放羊那种自习),要俺们后勤的催,然后回宿舍洗漱,8人间,如果洗澡的话估计12点睡觉,女生基本上都是中午或者下午洗头,下午5点半吃饭,六点半自习开始。
然后早上六点半要起床跑步,然后早读,然后早餐。
老师也是全程陪同,比学生睡眠更差。
不过生活,营养跟得上,晚上都有牛奶面包水果加餐。
普通学生小学生每周回家,初中高中两周回家一次,毕业班不回家,周日爷全天,只有五一这种长假期,会休息两天。
比俺们上班苦,现有体制下,只有这张竞争,吃的苦中苦,方得人上人。
每次都安慰他们,辛苦几个月,就不像俺这样后半生辛苦了
以42年前的学生身份:我是77年9月进入公社中学读高中的,其时打倒四人帮不久,不过,我们那里读高中还是要参加考试的,我有幸进入了高中学习,那时初中高中学制是2年,三个班120多人.快到一学期期末的时候,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我们的老师就在上课时说,谁谁谁昨晚又来学校问问题了,这几位老师口中几乎天天说到的学长,当年真的就考上了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农学院等大学,我还记得的大名是:朱克和,雷新根。这极大的鼓舞了当年年少的我们,77,78连续两年的高考,我们公社的中学每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比当时的县一中还有名,为此78年县教育局还奖励了一台当时非常稀罕的黑白电视机给学校。78年暑假,我们学校的龙树根校长和学校老师还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分快慢班,在高一年级三个班中,抽出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一个文理混编班,语数英政同学,理化和史地分开学。当时同学也有一点议论,但无奈是以成绩分班,大家不就不说了。分班后同学们真的是刻苦学习,尤其是成绩优异的同学个个暗中比狠,天天过半夜是常事,。我记得老师讲过一位湛腾西同学苦学的事,那时家里没有电灯,电扇,农村卫生条件也不好,湖南的夏天又热得很,白天在帮家里搞好双抢农活的同时,晚上在煤油灯小,把双脚浸在水桶中做作业。我们的老师也是拼了,各科老师自己找资料,自己刻写试题,我记得教我们地理的金老师,一天一张自己用钢板蜡纸刻写的试卷,我们当天做完,他当天看完出分数。那时,由于条件有限,学校没有寄宿,一直到高二第一学期结束,我们都是天天跑学,早上六点多出门,下午六点到家,加之我们公社的范围是一条带状,上端楚南大队靠近县城,尾端的是渔街大队,学校居在中部,从两端上学的同学,单程都要走一个多小时,好在是丘陵地区,还不算崎岖。就是这样的苦学,79年高考,我们那个混编快班,应该是不到50人,竞考取了30多人,期中就有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名校,一下轰动了全县,成为当时的大新闻。
顺便铭记一下当时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湖南省汨罗县楚塘公社楚塘中学
其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