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梦想(之五) 印度的工业化之路
印度的工业化之路
印度的工业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7年到1991年,以尼赫鲁式的计划经济为主,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第二个阶段是1991年到今天,实行的是“经济自由化”。
印度的发展方向跟中国不同,印度选择优先发展服务业,制造业其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的软件外包业一枝独秀,印度也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印度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军事工业。印度有国产的主战坦克、战斗机、预警机、火箭、卫星、弹道导弹、原子弹、驱逐舰、核潜艇等。
但同时,因为缺乏配套的基础制造业,所以印度还不能自己生产子弹,战斗机和坦克的实际作战性能较差,从2009年开始建造的航母也才刚刚点火成功。

印度从1991年开始,制造业占比逐年下降,服务业占比逐年升高。
经济学公认的是,就业人口和其贡献 GDP 的比率,服务业为1:2,农业为2.5:1,工业为1:1。
印度很聪明,选择了对GDP贡献最高的服务业为突破口,就是想一蹴而就地提高GDP增长率。
但是,没有工业化支撑的服务业,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尤其对于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印度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就有两个佣人,就是因为服务业不能创造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就业,大量低素质人口就只能集中在佣人和餐馆服务员之类的低价值的服务业里。

而中国选择了以发展工业为突破口,循序渐进,不仅成功地带动了金融、物流、运输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极大地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筑机械和运输工具的升级换代,进入了较为健康的良性循环。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8年,印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7%,总量不到7200亿美元。
中国占比约40%,总量达到5.4万亿美元,是印度的7倍多,从2011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已超过GDP的90%,约为93%。
印度的优势和莫迪的改革
莫迪2014 年担任总理之后,看到了印度的优势:
印度人的年龄中位是27岁,比中国年轻10岁,具有大量的人口红利。
印度制造业比例比较小,提升空间大。印度经济结构主要是靠国内的消费。
为了改变现状,莫迪也开始学习中国,推行“印度制造计划”,通过提高关税和改变产业政策,迫使外资企业把生产线上下游的产业链都带到印度。

中国的小米、VIVO、OPPO、三一重工、TCL、海尔等都在印度建立了工厂,对印度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有机构预测,2019年,印度将超过英国成为全世界第5大经济体。
但同时,印度大量的国有企业,却逐步走向衰落。
印度航空曾长期是印度民航业的骄傲。2018年,由于长期巨额亏损,印度政府计划出售印航,却无人接盘。
印度落后中国是因为印度改革比中国晚吗?
中国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而印度是在1991年引入市场经济,比中国晚了13年。
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156美元,印度203美元。印度经济仅占世界经济的3%左右,而中国还低于这个数字。
1990年,中国人均GDP为317美元,印度363美元。
可以看出,即使到1991年印度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和印度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中印经济基本同时起步,如今中美竞争的格局日渐清晰,而印度还只能远远地跟着中国。
印度有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机会吗?
没有。
曾经的“世界工厂”,只有英国和美国。
二战之后的日本和德国,由于受到战胜国的限制,不能生产飞机和军舰,只能专注民用产品。
现在的“世界工厂”只有中国。
工业化越早的国家收获越多,也会利用优势地位对后来的工业化国家做出种种制约。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就是在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果不是国家的强力支持,是没有资本愿意做这种没有利润的投资的。
特朗普上台后实行的“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计划,已经无法再支持印度成为第二个中国。
印度很不幸,总是错过了“窗口期”。即使在之前,美国对印度的定位,也只是让印度搞软件外包。
美国在全球布局,把英特尔的芯片工厂放在越南,让台湾做电子产品加工,让韩国做显示器和内存,让德国和日本做汽车和机械。

所以,印度的崛起,其实还是要看中国的脸色。
中国拥有太多过剩的工业产能,可以选择转移给印度,或者转移给越南和柬埔寨。
可惜的是,印度时不时地总要和中国搞点不愉快。
2018年中国GDP增长率6.6%,印度7.4%,印度超过中国了吗?
2015年,印度修改了GDP的计算方法,将制造业月度指数绑定于同类商品,将印度国产车,按高档的进口车等价计算。
肉类产品不按总产量计算,而是按牛羊的不同部位计算“新的经济价值。”
金融行业除了银行和保险的数据,还特立独行地加上了证券市场的数据。
金银饰品买入的时候按照消费计算一次,买入以后又按照储蓄再计算一次。

路边摊和夜市,中国是不记入GDP的。
而印度不但计入,还要把牛羊的粪便计入有机肥,为此还引入了“排泄率”指标。
受贿的灰色收入、小费也要计入GDP。
印度还有意重新计算了从2012年到2015年的GDP,结果就出现了印度的“腾飞”盛况,莫迪也顺理成章地在2019年取得连任。
时间真是很巧合。
印度如此“厉害”,但印度进口贸易的15%的却来自中国。
印度2015年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是482亿美元,2017年达到556亿美元。
中国出口印度的产品附加值远远低于出口欧洲和美国的,而印度还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可见印度GDP的真实水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