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前的今天,一群“官二代”、“富二代”改写了中国历史

  1919年5月4号

  在那片历经风云激荡的天安门广场上

  3000多名群情激昂的青年学生集结于此

  喊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

  横幅飘荡,呼声震天

  永恒地铭刻成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就是在这一天

  中国的年轻人们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告

  我们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懦夫

  也不是对压迫和强权言听计从的奴隶

  而可以用年轻的臂膀挑起自强的重担

  前进,前进,向前进!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青年学子的冲锋陷阵之下

  全国各地的工人、商人纷纷支援响应

  罢课、罢工、罢市的浪潮

  如飓风一般席卷横扫了中华大地

  最终,反动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被撤销

  巴黎和约上中国代表也拒绝签字

  青年的努力、人民的抗争赢得了胜利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102年前揭开五四序曲的那一幕还清晰可见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当年冲在运动最前列的那些孩子

  有人原本是可以享受安逸生活的“富二代”

  也有人才十几二十岁出头

  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他们

  青春是爱国、理想与担当的同义词

  1919年5月4日那天

  有一个圆头圆脑的山东小伙

  扛着大旗走在游行队伍最前方

  未经世事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决

  他,就是傅斯年

500

  青年时期的傅斯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显赫的书香门第

  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

  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后辈傅斯年

  算是典型的“富N代”贵公子

  他自幼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也有着“神童”的美誉

  1916年,傅斯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

  和一众才子创办了《新潮》杂志并任主编

  毛子水、罗家伦、顾颉刚、俞平伯

  这些后来名气响当当的学者

  也都是在傅斯年的“拉拢”下

  成为“学生自媒体”《新潮》的小编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期间

  傅斯年用一支生花妙笔

  在《新潮》《新青年》等刊物上

  鼓吹伦理革命、文学革命、个性解放

  运用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

  以学霸特有的方式来进行大批判

  成为新文化运动当仁不让的学生领袖

  后来的他被推举为五四游行的总指挥

  在运动中带着同学们呐喊口号,振臂高挥

  在这场世人瞩目的历史事件中

  永远地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与身影

  那一年,他23岁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五四运动结束后

  傅斯年参加了全国的官费出国留学考试

  先后在伦敦大学、柏林大学求学

  学成归来后受蔡元培先生之聘

  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又曾代理北大校长

  傅斯年一生刚正不阿,从不投机谄媚

  他痛骂为日本人服务的汉奸周作人

  亦对操控经济发横财的宋子文宣战

  五四运动时的那股不屈不挠的少年气性

  被他一直带到了许多许多年以后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一生,傅斯年唯一在意的唯有学术与教学

  直到1950年12月

  在前任北大校长蒋梦麟主持的会议上

  傅斯年正激动地谈论自己的办学理想

  却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台上

  溘然长逝,享年55岁

  1897年生于浙江绍兴的罗家伦

  是傅斯年的好友兼同学

  他的父亲罗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

  放到今天,他也算是个典型的地方官二代

500

  青年时期的罗家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但这样一位“官二代”一不享乐,二不贪权

  而是兢兢业业地读书求学,参与时政

  1919年5月4日那天上午

  罗家伦正准备赶赴天安门参与运动

  却被北大同学告知

  今天的学生游行还没有口号和宣言

  罗家伦略一沉吟,挥笔就写

  用短短15分钟写成《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也正是在他的笔尖之中

  “五四运动”这个名词被第一次提出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也来到世间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以说,要是没有罗家伦的灵光乍现

  轰轰烈烈的五四或许会缺少一抹壮丽的颜色

  虽然很多人当时并不清楚

  他们口中所喊的那句振奋人心的口号

  诞生于一个22岁爱国青年的心声流露

  五四运动结束后的第二年

  罗家伦前往欧美等国游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这些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

  都曾是罗家伦的母校

  见证了他埋头苦读、奋发向上的岁月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来的他成为清华首任校长

  将无尽心血都献给了办学

  在罗家伦手里,清华大门第一次对女生敞开

  南京大学如今的校训“诚、朴、雄、伟”

  也是由罗家伦深思熟虑后提出

  但在世人心目中

  这位德高望重老校长最可爱的功绩

  或许还是赋予那场运动一个响亮的名字

  “五四”,自此也成为中国青年人的信条

  世人都知道两弹元勋邓稼先

  却对邓稼先的老丈人——许德珩知之甚少

  可祖上人物辈出、身为名门之后的他

  也是五四运动中当之无愧的冲锋者

500

  青年时期的许德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1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学科

  在李大钊介绍下, 参加少年中国学会

  负责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民主运动的宣传

  当时唯一的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

  所出版的重要刊物《国民杂志》

  也是由许德珩发展壮大,直至家喻户晓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

  许德珩受北京学生联合会委托

  起草《北京学生界宣言》

  和脍炙人口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不同

  许德珩写下的口号洋溢着悲壮的情绪:

  “不得之,毋宁死”、“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五四”当日走上街头

  许德珩不幸成为32名被捕学生的一员

  但他始终无所畏惧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囚禁之夜,他在步军统领衙门监房里赋诗

  写的是“无一怕杀头”、“锄奸不惜死”的句子

  那一年,他29岁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五四运动结束以后

  顺利被释放的他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赴法留学

  回国后历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并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

  与李大钊、毛泽东等人成为挚友

  1936年秋,许德珩得知延安物资供应困难

  便偷偷买下布鞋、怀表和火腿等物

  千方百计托人转送给毛泽东

  终其一生,也与中共有着许多默契的合作

500

  1994年发行的邮票“爱国民主人士——许德珩”

  1990年2月8日

  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终年100岁

  他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是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

  但最令人震撼的亮相,来自那场学生运动

  当北京八校的学子于天安门前集结

  其他地区的青年学生们也在摩拳擦掌

  身处天津的周恩来与邓颖超

  就是其中最生动的案例之一

500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与邓颖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天津青年学生随即奋起响应

  当时,刚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

  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天津学生联合会的邀请

  周恩来在南市协成印刷局旁租了一栋小楼

  以战斗姿态投入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编写、出版、印刷工作中

  办报之时经济条件有限

  周恩来就带头举行话剧义演,筹措经费

  为了给运动中的学生们支援发声

  他颠倒日夜,呕心沥血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来,周恩来因学生运动领袖的身份

  被当局抓捕入狱,前途未卜

  被监禁九个月,却仍秉持着乐观态度

  甚至自己学完了大学课程

  那一年,他21岁

  出狱后,他又与进步青年们组织了“觉悟社”

  决心把五四运动的思想与风骨发扬光大

  也正是在这里

  他结识了后来携手一生的挚爱邓颖超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年

  邓颖超才16岁

  身为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这个小姑娘展现的胆量丝毫不输大人

  她身上干练的革命气度,也巾帼不让须眉

  男同学们组织了“天津学生联合会”

  邓颖超就带领女生发起“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

  可在那个封建陋习横行的年代里

  女性并不能像男性一样在街头讲演

  只被允许进入市内的宣讲所、民众教育馆等

  开展爱国救国思想的宣传

500

  后来在五四运动中走上街头的女学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邓颖超偏偏不信这个邪

  身为“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

  她想方设法带队走上街头巷口

  深入贫民区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

  面对老百姓错愕的眼神

  她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五四就此成了如她一般的女性领袖的舞台

  “男女平等”的思想由此激发,影响深远

  在距离京津冀地区1000多公里的武汉

  “勿为亡国奴“的口号在五四时期广为流传

  这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

  出自武汉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恽代英

  五四运动爆发那年,他24岁

500

  青年时期的恽代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18年,恽代英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

  即任中华大学中学部主任

  虽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足以使他过得体面

  但在友人的回忆中

  恽代英总是穿着一件破旧的灰布长衫

  脚蹬青布鞋,剃的是爱国头

  走到哪里都是一副清贫的模样

  只有当五四运动爆发前后

  恽代英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

  创办主编《中国青年》杂志

  又印发《四年五月七日之事》爱国传单之时

  大家才惊奇地发现

  全都是自掏腰包的恽代英竟然这么“有钱”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身为一位优秀的青年领袖

  恽代英也如其他名垂青史的青年人那样

  为这场爱国运动奉献了自己的光与热

  可他的人生,却终结得太仓促

  1931年4月29日

  在五四运动后继续投身无产事业的恽代英

  被叛徒出卖后不幸被害

  那一年,他刚满36岁

  距离他在五四运动中摇旗呐喊

  才仅仅过去了12年

  如果历史再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

  恽代英是否还会选择相同的路径?

  我们无从揣测先辈的决定

  唯有铭记,铭记那个一往无前的年轻身影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也正是在五四运动结束以后

  中国青年的力量

  被越来越多地激发、汹涌、澎湃

  直至撼动山川日月,江河大海

50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百年之后的今时今日

  身为后辈的我们

  虽然只能从影像与记录中遥想先辈的风采

  但他们的勇敢、理想与果决

  却成就了当代青年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在如今的广厦高楼、锦绣繁华之下

  要肩负起国之栋梁重任的,将是我们

  也正如鲁迅先生那句名言所愿: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作者: 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References:

  CNR中国之声 《正是这群“90后”改变了中国历史》

  网易教育  《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不妥汉奸与贪官,最后累倒在办学路上》

  人物观察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人,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

  新华网 《“周恩来邓颖超与五四运动”开展》

  新京报 《许德珩 一介纯粹的爱国者》

  人民网 《恽代英的清贫人生》

  凤凰资讯《五四运动七位学生运动领袖各自不同的人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