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汉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西南与越南、老挝,可否得天下?

500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中国古代史上一场让多少军事迷扼腕长叹的战争,正是“蜀汉北伐魏国”。

  在魏蜀吴“三分天下”,蜀汉人口兵力只有曹魏六分之一,国土面积只有八分之一的严重劣势下,蜀汉丞相诸葛亮却满怀“兴复汉室”的雄心,毅然发动了五次“伐魏战役”。这五次艰难的战斗里,蜀汉大军一次次翻山越岭,翻过地势险恶的祁山,横挑数倍于己的曹魏精锐,虽然打得此时的曹魏名将,未来的“晋高祖”司马懿龟缩不出,战斗过程可圈可点,却到底没能冲过祁山防线。随着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兴复汉室”终于成梦。

500

  如此结局,既让多少军事迷叹息不已,也让坚持北伐的诸葛亮遭了不少责备:你诸葛亮明知蜀汉经济军事能力有限,却依然要去挑战曹魏这个“庞然大物”,结果不是虚耗国力?如果你蜀汉老老实实关起门来休养生息,别去主动“招惹”魏国,没准还能“活”长点。

  还有一些“聪明人”做出大胆猜想:这诸葛亮还是“格局”小了点啊,要是你诸葛亮眼光放远一点,集中力量开发西南,甚至把蜀汉的势力扩展到缅甸、老挝、越南等地。那蜀汉的版图人口,必然会滚雪球增加,到时候国力远远强于曹魏,还用得着在祁山上千方百计“逼”司马懿出战?

  那这类对诸葛亮的“责怪”,到底靠不靠谱?首先“不招惹曹魏”这条,肯定是不靠谱。曹魏与蜀汉一样,同样以“正统”自居,也把一统天下当作目标。而从人口土地等条件来说,处于严重劣势的蜀汉,战争潜力其实极小,一直到蜀汉亡国时,其境内的户口百姓,也只有九十四万多人。如果蜀汉选择了偏安,那么随着曹魏在中原的统治站稳脚跟,军力国力的陆续扩充,其亡国只能是时间问题。

500

  也正是因为这重要的差距,所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看上去很疯狂,目标其实很务实。其首个战略目标,并非直捣长安,而是占领五丈原以西的陇右地区。只有占领了经济发达的陇右,蜀汉才可以获得战马粮食等宝贵战略物资,为未来进取中原积攒本钱。同时,只要陇右在手,蜀汉就能继续步步为营,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凉州地区纳入版图。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才是真正切断曹魏的一只臂膀。

  而所有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蜀汉人口生产能力有限,战争潜力不足的前提上。为了内部挖潜,诸葛亮也努力发展蜀地的农业、煮盐、铸铁等产业。除了维护蜀地原有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外,诸葛亮还把水利工程修到了云南保山地区,成都周边也有大量水利工程,丝织业也高速发展起来,仅成都一地的“官户”就超过七万人,成都还因此有了绰号“锦官城”。正是这些经济建设,才支撑起了诸葛亮五次大规模北伐行为。

  那么,如果满怀北伐理想的诸葛亮,像一些票友们想的那样,再有大一点的“格局”,把开发方向转向西南方,那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毕竟诸葛亮也曾有过南征的胜利,而从地图上的距离看,他把势力扩展到东南亚一带,似乎“距离”也不远。

500

  但地图上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儿了。

  其实,比起轰轰烈烈的北伐来,诸葛亮更鲜为人知的一件人生大事,就是对西南大地的开发,特别是在平定南方叛乱后,诸葛亮随即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他命人手把手教授当地部落牛耕等生产技术,甚至引导他们走出大山,建起一座座村落。蜀汉境内“南中地区”的经济开始突飞猛进,成了蜀汉王朝重要的大后方,甚至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依然对南中“国赖其资”。而今天留在云南等地的水利工程遗址,也见证了诸葛亮的特殊贡献。

  但是,即使对南中,蜀汉的开发成果,依然是有限的。而对于更远的西南甚至东南亚地区,一个困难更是实打实:交通问题。

  虽然两汉年间时,以成都为起点,就形成了通向印度的“蜀身毒道”,中原的物产可以凭借这条道路输往东南亚甚至印度半岛,作为“蜀身毒道”起点的成都,也成了赫赫有名的国际大都市。但贸易是一回事,大规模的交通,却是另一回事了。

  即使我们重新回看蜀身毒道的遗址,就能感知到当年的交通条件,究竟有多艰难:比如在“蜀身毒道”里的“永昌道”这一段,它既要穿过澜沧江,也要翻过高黎贡山,一路上崇山峻岭,还有瘟疫的威胁。且不说蜀汉时代,它交通如何,即使到了明末年间,旅行家徐霞客经过此地时,依然被这里险恶的地势吓得连呼“水声石色,冷人心骨”。可见险恶。

500

  甚至在这条道路上,明清年间还修起了三座古桥,总算可以缩短路线,而放在三国年间,造桥的技术还很不成熟,道路必然更加崎岖难行。日常通商都是考验,至于千军万马远征?至于开发东南亚?仅这一段永昌道,就是阻挡千军万马的天堑。

  而且这“永昌道”,也绝非西南交通道路里的唯一险地,可以再看看永昌道北面的博山南道,海拔两千七百米以上,全程山高林密,比永昌道更加难行。另外还有“五尺道”,顾名思义就知何等难行。“五尺道”在唐朝年间才得到整修,道路得到拓宽,放在三国年间,那更是无比难走的一段路。相比之下,诸葛亮北伐时那艰难的祁山路线,比起西南的交通来,基本都不算个事儿。

  如果诸葛亮真有“大格局”,把目标对准西南,这些道路就是更大的难题。再参考蜀汉有限的国力和人口,如果诸葛亮真的一心一意,往西南移民开发,恐怕不用曹魏南征,蜀汉就会不战自乱。

  以这个意义说,满怀兴复汉室理想的诸葛亮,真的为他这远大理想,做了最务实的努力。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得到更多的时间。

  参考资料:《三国时期蜀汉农业研考及对后世的影响》《汉通:蜀身毒道》《中国对外贸易史》《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与后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