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限薪令能管住天价片酬吗》一文网友回复的总结
昨天发了《没有好剧本,才导致电影电视拼演员,限薪令能管住天价片酬吗?》一文,收到100多的回复,达到了抛转引玉的目的。同时也说明大家对天价片酬很关注,很有意见,所以我觉得有义务总结一下网友的意见,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得到一个有价值的意见。
原文链接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03927
首先我自己最初的看法,总结下来就是:
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的问题就应该尽量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行政规范只能起到暂时的、辅助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外国发展的对比,也说明了另一个道理:市场不是万能的,当市场失灵的时候,也需要非市场手段的干预。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大前提、是基本的认识。
目前的现状是在市场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结果,有其内在的市场逻辑--种种原因导致头部演员成为了稀缺资源,自然他们就会获得稀缺资源的等价回报。限薪令只能暂时按住市场的冲动,要求得长治久安,需要能够改变市场逻辑的手段来疏导市场的冲动。
我提出的意见是建立基金奖励优秀的剧本,当大量优秀剧本涌现,优秀剧本为影视的制作方增强了票房信心,制作方就可以适当降低演员的重要性--相应的自然会调低演员的片酬,形成好剧本捧红好演员的良性循环,打破现在头部演员演得再烂也能保证投资方收益的恶性循环。
网友评论有褒有贬,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网友风之语、songsx等认为,高薪就高薪,但必须依法纳税。风之语说"限薪不如改为递增式税收,直到100%为止,这样超过一定额度的片酬就算再高也是白搭,敢严重漏税的必须坚决入刑。只要政府下决心整治,哪有堵不了的漏洞,至少也能基本遏制住这股歪风吧?"
这个累进税的方式我认为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一来税收制度本来就是累进制的,但是一直到100%,似乎不太合适,并且与限薪令的作用效果一样,只能起到堵的作用,不能起到疏的作用。
且也有网友举例反驳,房地产商依法纳税了,结果呢,能任由房价这样涨上去吗?
网友竹西瘦鼠说,“一般来说没有必要限薪,只要1.所得税交足2.最低工资(包括群演)与最高工资之比定下限3.违规狠罚艺人与投资方”,这个规定最低工资最高工资的意见我也同意,但我认为这也不是根本办法,因为跑龙套的演员太多,很多龙套真的只求一个盒饭,他们追求的是露个脸等待机会一朝成名,限制最低工资的做法在现实中可能无法实施。至于剧组其它工种,收入可能还不至于比最低标准还低。
二、网友冰烬、夜缕_、心無人形等都指出,不是没有好剧本,导演、演员、制片方等都会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随意改剧本,导致好剧本最终也面目全非,说到底是编剧根本没有话语权。我非业内人士不知道这一层,但我的建议却能改变这一局面。不论从国家层面也好,电影电视的行业协会层面也好,成立一个基金或者奖项,补贴、鼓励那些真正用心写好剧本的作家,让他们有机会不为了五斗米向资方、导演、演员折腰,这个职业能够挺直腰杆了,自然也就能提升话语权了。当然了,只是“提升”,而不是“夺得”。
网友code2Real说不是没有好剧本,而是好剧本也买不上好价钱,演戏的比写剧本的多得多,但名利双收的是演戏的,背后写剧本的确是无名无利。解决的办法也是同样。
三、有网友说,资方才是说话管事的,资方图的是个盈利,其实是被市场、观众观着鼻子走的。事实上资方也满足了受众对快餐文化、漂亮脸蛋性感身材、虚荣心等的需要。流量明星之所以能够确保资方获得确定性的盈利,就在于流量明星的时尚、漂亮、性感、奢侈、绯闻甚至丑闻能够满足受众。从这个角度上说,流量明星获得天价片酬,作为粉丝的受众就没资格不满意。
然而另一部分受众对有价值、有深度、有创造性、有感染力、有震撼力的作品也有强烈的期待,这个市场需要为什么资方就不去满足呢?问题就在于这个市场,盈利方面有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失灵。以《流浪地球》为例,大ip,万众期待,可还是有投资方内心忐忑,转投了确定性更强的但明显不那么高质量的片子。《哪吒》,单是剧本就打磨两年,前后修改66次,,1600多位制作人员,日夜奋战历时三年完成制作。这样的片子,对于投资方而言,显然缺乏“盈利的确定性”。
那么,要改变这个市场逻辑,就要改变“盈利的确定性”的概率分布。说人话,就是让本来不那么确定的事情,变得比较确定。我的建议是风险投资的介入。建立专门的剧本、电影版权的风险分担机制。貌似这个机制其实已经有了,有新闻说《哪吒》就有1600多的投资人,投资了6000万。收益呢,说是30亿。这个说法可能不专业,因为还有院线分成、税收等,但也体现了一个好剧本好导演的价值。
四、网友jlvg、天下我嘴笨呼唤国家队的出场,天下我嘴笨说关键还是需要有行业的背叛者,愿意把影视剧的质量放到第一位。从上美的经典动画来看,还真的需要国家队的存在。上美的没落现在想来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入市场,而是生不逢时,那时候的普通人刚刚温饱还无法回馈足够的利益,支持那些老艺术家继续创作。而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愿意为优秀作品付费的观众,那么是否应该重拾上美当年艺术第一的创作方式?”
这个观点我也是同意,市场野蛮生长,国有企业可以成为类似股市平准基金一样的存在,在市场极度失衡的时候矫正市场方向,也为一些较为纯粹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
至于一些对受众的自我修养、对资本的道德水平提出要求的观点,我就不评论了。
看了这么多网友评论,给了我新的启发,我想除了对好的编剧提供简历、补贴以外,中国也应该建立一个类似奥斯卡的、以票房收入为入选门槛的奖项。奥斯卡的历史和现状已经证明,观众能够选出有价值、也适应市场需求、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国内国外对比,中国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看清了双标民主和公知的嘴脸。有了这个基础上,更应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进一步巩固我们的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