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GDP万亿目标,它正在成为上海的“超级联系人”?

500

在一众“环沪城市”中,嘉兴并不是最显眼的那一个,但近来似乎愈发“高调”。

在此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嘉兴定下2025年GDP迈向万亿级、5年内实现翻番的“超前”目标。2020年,嘉兴GDP为5509.52 亿元,在明确提出冲刺“万亿”的城市中,是距离最远的城市之一。

500

今天(4月20日),长三角创投资本论坛——助力嘉兴“上市100专项行动计划”专场在嘉兴南湖基金小镇举行。根据这一计划,到2025年,嘉兴将力争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00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到今年初,嘉兴已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6家,总市值6444.93亿元,这意味着,5年内嘉兴要实现上市公司总数和总市值“双倍增”。

上市公司的表现,通常能代表一座城市产业经济的最核心竞争力。去年,嘉兴GDP在疫情影响下仍实现3.5%的增幅,上市公司作用功不可没——这一年,嘉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在浙江省内仅次于杭州和宁波。

而进一步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对嘉兴而言,更重要的意义或许是,在实现城市优势再确立同时,探索对接上海方式的再重构。

如上海交大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所说,对于未来的嘉兴,“上海”将是一个不变的关键词。但前有苏南城市早早与上海深度“绑定”,后有南通跨长江之险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并在去年跨过GDP万亿门槛,与上海亲密度略显逊色的嘉兴,更需要改变自身,以获得更多青睐。

让隐形冠军“显形”

嘉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自身在长三角地区有一个产业层面的定位:“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500

嘉兴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背景下,嘉兴制造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去年,嘉兴二产占GDP比重保持在51.9%的水平,工业增加值达到2560.4亿元,同比实现3.9%的增长。

制造业是嘉兴的立足之本。在20日的创投对接活动现场,嘉兴市南湖区副区长沈金华例数嘉兴多个行业隐形冠军,包括市占率达90%以上、特斯拉等汽车品牌新材料供应方浙江荣泰电工器材有限公司,国内IGBT芯片行业领军企业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等,均来自制造业细分领域。

隐形冠军频出,也为嘉兴带来大量“隐形”财富。在《2020胡润百富榜》上榜的2398位企业家中,有23位来自嘉兴,分别对应于这些隐形冠军企业。这一数字位居内地城市第19位,与天津相当。

但面对“万亿城市”目标,隐形冠军不足以支撑嘉兴的发展后劲。在制造业强手如林的“环沪城市”中,尤为如此。

去年上半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超越上海登顶全国,成为长三角城市中的制造业“龙头”;南通去年二产占GDP比重达47.50%,在“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仅次于佛山、泉州二市,其中,南通国际家纺市场去年线上线下交易额超过2200亿元,占据全国家纺行业半壁江山。2019年,南通、嘉兴二市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849.7亿元和589.1亿元,差距明显。

在陈宏民看来,虽然嘉兴制造业整体上发展到一定规模,也规划了5个主导产业,但每个产业内部较散,特别是缺乏有显示度的龙头企业。

其实,早在2018年,嘉兴就出台《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整合优化各类工业平台,每个县(市、区)市镇工业园区至少退出30%以上。嘉兴发改委主任章剑曾明确指出,整体来看,全市产业平台普遍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集聚度不够等问题。

陈宏民认为,在整合重塑原有平台同时,打造能级更高的新平台也是一种思路,上市企业则能发挥此类平台效应,有助于提升嘉兴产业的集聚度,出现更多龙头企业和产业名片。

500

图片来源:嘉兴日报

上海正是嘉兴借力突破瓶颈的“富矿”。

“嘉兴目前的几个重点产业,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这几个领域实际上都能对接上海现在的重点发展方向。怎么做好对接,对于嘉兴下一步发展将能带来很多机会。”陈宏民指出,“比如,100个上市公司分散在20个行业,可能价值不大;还不如有80个上市公司,但是集中在5个行业,它将更有价值。”

打造虹桥“延长线”

眼下的嘉兴,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高的发展目标,告别效率低下的“撒胡椒面”式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在对产业进行通盘梳理、重点发力基础上,区域合作也需要更明确、更精准。

与此类似,在仍有提升空间的对沪合作领域,嘉兴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重新审视二者间的合作关系?

今年3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对外发布。根据方案内容,嘉兴的南湖、平湖两区以及海盐县、海宁市均被划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范围中。更具体的安排显示,嘉兴四区(市)县归属于虹桥商务区南向拓展带,将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500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示意图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具体到产业上,包括嘉兴科技城、南湖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嘉兴国家互联网产业国际创新园等现有或新增项目,将在与上海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新的进展。

而在陈宏民看来,嘉兴的机遇还不止于此。

“现在上海所谓‘一体两翼’,‘东翼’依托陆家嘴延伸到自贸区新片区,‘西翼’依托虹桥枢纽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陈宏民分析,“从目前来看,陆家嘴虽然有金融优势,但距离自贸区新片区相对较远;而虹桥枢纽离一体化示范区相对更近。换句话说,虹桥对嘉兴可能会有更好的辐射效果。”

据他回忆,苏州的昆山就是承接虹桥辐射的成功案例。在浦东国际机场尚未投运之前,投资者一度在昆山和浦东之间徘徊——当时,“距离虹桥机场近”成为昆山对外招商引资的标签,在浦东成型之前,昆山因此夺得了“时间差”。

如果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看作虹桥向南北的延伸,那么,位于虹桥西侧的一体化示范区就可被看作“西虹桥”的延长线。除融入虹桥的部分外,一体化示范区中的嘉善,同样将获得发展利好。在陈宏民看来,西延线上的区域,由于靠近上海青浦区,同样可能将分享制造业向下延伸的发展机会。

上海的橄榄枝已然抛出,但能否接住,需要嘉兴进行仔细研究和细致规划。

陈宏民特别提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思路。

500

图片来源:长三角示范声

根据2019年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到2035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强调绿色,从经济开发的角度会给人发展受到束缚的感觉。但反过来看,一个地区环境优化、宜居品质提升,医疗、教育、商业条件改善后,将有更强的人才吸引力。”陈宏民指出,特别是在诸如嘉兴等民营经济大市,步入转型期后,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可能更愿意选择适宜生活的城市。

上海调头向南?

若放在更长的历史线下看,长三角、特别是环沪地区,正在出现明显“转向”趋势。

据陈宏民观察,虽然定居上海的浙江人并不比江苏人少,但上海与江苏明显有更强的经济联系度。特别是苏南城市,几乎在上海发展的第一时间就承接了溢出红利。

历史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一局面。

500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格局变化示意图 图片来源:上海大都市圈规划

明朝时设直隶,下设松江府,松江府下领上海县。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均以江苏地区下辖的行政单元存在。长期的融合关系,让上海与江苏其他城市在地理和文化上有天生的亲近感。

民国时期,上海作为金融中心逐渐发展,江苏城市再次因其工业时代的表现与上海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关系。

据陈宏民介绍,江苏发达的纺织工业与上海金融业之间的互补性,到改革开放后又得到进一步加深。当时,江苏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而一度专注农业的浙江从那时才开始涌现出民营企业的苗头,在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地与上海不同的合作模式。

如今,互联网时代,浙江开始掌握更多主动权。

“在平台经济发展模式下,互联网能整合更多资源,这对于浙江来说是更多机会,甚至能产生一些新的机制。”陈宏民分析,这可能使上海改变过去与江苏的传统合作模式,转而向南与浙江城市谋求合作。

500

图片来源:嘉兴日报

作为上海的“南大门”,嘉兴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定位。

陈宏民指出,在互联网平台上,存在一些“代运营企业”,他们凭借自身对线下、线上两端的资源优势,帮助线下企业上线、并帮助其进行互联网化改造。与“代运营企业”类似,嘉兴由于接近上海的区位优势,能够充当上海与浙江城市之间的“桥梁”。

陈宏民解释,嘉兴背靠上海,对上海的政策与产业发展现状更为了解。对于那些想要与上海合作的企业,嘉兴可以成为一个“登陆地”,吸引这些企业落户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功能,帮助他们实现初步的生活环境和产业联络上的对接。嘉兴甚至能充当一个平台,帮助这些企业与上海对接信息、并进一步与上海的平台建立合作。

上一个发挥类似功能的城市是香港。因作为海内外企业双向投资的缓冲带和登陆点,香港获得“超级联系人”的称号。

如今,在与上海加深对接的基础上,嘉兴能否夺回合作的主动权?

文字 | 杨弃非

来源 | 城市进化论

https://mp.weixin.qq.com/s/cJXolTnc9ptZOCbeBe_pUw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