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世界咖喱简史
本文授权转自:就知道吃(ID:EatWith)
最近,吃君在B站的美食圈网上冲浪(看吃播),无意间看到日本北海道的一家餐厅推出了秋日限定咖喱套餐,真是把吃君这个重度咖喱患者馋得心痒痒。
毕竟,吃君也曾经因为隔夜咖喱更好吃,于是半夜离开温暖的被窝就为了煮一锅咖喱。看着鸡肉、土豆和胡萝卜在锅里咕噜噜炖着,在哆嗦的瞬间突然也觉着挺幸福的。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咖喱料理好了,也算是解一解这一口馋。
接下来,你将看到:
咖喱发展史
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Lizzie Collingham在《咖喱:一个关于厨师和征服者的故事》一书中追溯了一番咖喱的起源。
“咖喱(curry)”一词的出现与泰米尔语中的 “Kari” 有关。源于印度最初以食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然而单种香料并未能祛除其膻味,故便以多种干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
根据蒙古莫卧儿王朝留下的食谱记载,咖喱最早的原型是蒙古人喜欢的一种烤肉酱料:“洋葱、大蒜、杏仁和香料被加入到凝乳中,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挂在组合而成上的粘稠物”。
真正赋予“咖喱”之名的,是登陆印度的英国人。
1810 年,一家名为 Crosse&Blackwell的英国公司化繁为简,从成千上百种印度酱料里选用姜黄、胡椒、郁金等香料定制了一个标准配方,并且将其命名为“咖喱(curry)”卖往其它国家,这就是我们今天爱吃的“咖喱”的原型。
咖喱可以说是如今最为普遍的食物之一。它如同一颗蒲公英种子,被风一吹便可到处生根、发芽,形成属于当地的独特口味。
印度咖喱辛辣刺激、泰式咖喱椰香浓郁、日式咖喱温和细腻,自成一派,却都满足着不同民族的口腹之欲,快戳链接温故而知新:吐血整理!10分钟世界咖喱简史
我们这次来看看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英国,分别是怎么做咖喱料理的?
斯里兰卡咖喱
因为小岛形如泪滴状,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颗眼泪。与印度之间仅仅的海峡之隔,使兰卡在饮食上深受印度饮食文化的影响,与本土食材糅合成南亚最生动的味蕾体验。
▲斯里兰卡盛产各种香料,如锡兰肉桂、姜黄、小豆蔻、肉豆蔻仁、丁香、胡椒等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这里盛产肉桂、茴香、豆蔻等各种上等香料,而咖喱作为香料的集成者,也沾了兰卡这块宝地不少光,流淌着高贵的血液。
斯式咖喱最大的特点在于烘烤香料,激发香料的油脂,呈现层次丰富的辛爽与焦香。在食材的搭配上也尽显他们对于咖喱的热爱:从常见的猪、牛、鸡肉和海鲜,到不寻常的腰果、菠萝、芒果、波罗蜜都能煮出一锅咖喱。
▲菠萝等水果也能入菜作咖喱
- 下一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